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重尋聖潔8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Template:重尋聖潔

第一章 聖靈的工作

我在父面前屈膝……求他按著他榮耀的豐盛,藉著他的靈,用大能使你們內在的人剛強起來,使基督藉著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使你們既然在愛中紮根建基,就能和眾聖徒一同領悟基督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並且知道他的愛是超過入所能理解的,使你們被充滿』得著上帝的一切豐盛。

願榮耀歸給上帝,就是歸給那能照著運行在我們裡面的大能,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願榮耀在教會中和基督耶穌里歸給他,直到萬代,永世無窮。阿們。弗三14-21

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上帝的僕人,就如持久的忍耐、患難、貧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勞苦、不睡覺、禁食、純潔.知識、容忍、恩慈、聖靈、無偽的愛心、真理的道、上帝的大能等事上;並且是藉著左右兩手中公義的武器。林後六4—7

能力——濫用的字眼

《時代》(Time)雜誌每逢年底和年初都會回顧、前瞻,作適當評論。1990年第一期有一個題目,是一連串「應立刻取締的時髦詞語」,包括:「正面潛力、質優價高經銷、快速回報、帳本底線、協同效應、網絡化、精簡化、交流作用、優先優質時間、軟著陸、實習經理」,還有「位高權重分子(power player)、權力早餐(power breakfast)、權力聯繫(power tie)等與權力有關的事物」。

今天我瀏覽自己的書架時,看到以下書名,全是1985年以來出版的:《權能醫治》、《權能布道》、《醫治大能》、《權能相遇》、《當聖靈帶著能力來臨》、《大能的基督教》。流行的思想體系,時髦詞語,是嗎?空洞、討厭的胡言亂語,對不對?正如商業社會那樣,基督徒也濫用這些字眼?應該取締?第一個想法或許是,但想深一層就會躊躇。

「權力」、「能力」或「大能」(power)是新約中很重要的字眼。如果我給自己一條舍己的誡命,但同時不再遵行,我會處於什麼境地呢?如果我們所有人都這樣做,教會處於何等境地呢?如果我們不再談能力,很快就不會再想它。如果真的那樣,我們就會變得貧乏。所以,要約束自己,切勿欺騙自己。最少,對基督教來說,「能力」這個詞是寶貴的。它雖然空洞一點,但我們需要它,好讓我們能聚焦看它原本指什麼。我希望本章能指出,這樣做有何重要。

上帝的能力 我們現在要談的能力,是上帝的能力——上帝在創造、照管、施恩時所行使的能力。希臘文新約聖經通常用dunamis這個字,它演變成英文字「dynamite」(炸藥)。現在我們只處理這大題目的一個環節,就是上帝使人重生、成聖,在我們罪人心中運行的能力。

然而,要處理這個題目,就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那反覆出現,出自強烈感情,卻缺乏辨別力的時髦詞語。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問題:人見到這個詞會感興趣、受刺激,渴望追上潮流,不致落後。所以人聽到這個詞,會用來作口頭禪,炫耀自己,顯示自己完全跟上時代,知道最新的重要事物。但這樣只是顯出,人極少想到這最新事物本身到底是什麼。所以,人越多用這個詞,就越對它原來的意思感到模糊;越熱心用這個詞,就越缺乏辨別力。

目前越來越多人急切自問,或彼此詢問,他們是否擁有上帝的能力,卻越來越不肯定那是什麼意思。他們最能肯定的,是要與那些自稱認識的人認同,因為他們不願失掉任何正在流行的好東西。正如其他例子那樣,這個時髦詞語的問題,發展為羊群心理,往往盲目跟隨潮流,只求仍然屬於可依靠的群體。當你興奮熱烈用時髦詞語,意識就會模糊!如果我們談上帝的能力要有意義,就要克服這問題。

要澄清主題,第一步我們要先看清楚,上帝不是賜能力給我們據為已有,任由我們使用。本來我不必這樣說,但今天人談到如何運用上帝的能力,往往犯這樣的錯誤。上帝使用我們,吩咐我們運用祂所賜的能力,作為祂能力流通的管子。但我們不是儲電的電池,或儲水的水桶,可以把能量儲存起來,到有需用時才使用。我們不能利用上帝,或上帝的能力,像用電那樣,憑喜好開關。

企圖擁有上帝的能力,隨心所欲運用,是行邪術的西門的罪(徒八18—24)。聖經記錄他的罪行,是作為鑑戒,而不是作為榜樣。無論任何時候,正確的渴望是:「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主使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欽定本(KJV)譯作:「作榮耀、成聖的器皿,適合主人使用」,更強烈、更清楚說出原意。

如果基督徒向我們提到運用上帝的能力,我們腦海應亮起紅燈。然而,如果話題是說我們怎樣成為上帝的有用和可用之材,我們就可以點頭稱是。讓我們留意,在這一點上不會犯錯。

上帝的超自然能力

在十九世紀,福音派基督徒(和一些贊成他們的人)很關注信徒生活中的能力。那是錯嗎?一點也不。一份在l870年代創辦的雜誌,名為《基督徒得力之道》(The Christian's Pathway of Power),題旨是要說出,上帝使我們有能力盡責、完成生命的任務、勝過試探(這些試探叫我們不能取悅上帝)。曾有一段時間,我深受一個福音派學生運動薰陶,那時一大群靈修講員向我們皺眉,質問我們:「你們生命中有能力嗎?」——指的是同樣的事。要透過上帝的能力,更自製、更徹底和有效地實踐公義,是錯嗎?當然不是。

與此同時,他們也關心是否能夠透過上帝的能力,為了上帝的緣故,藉著見證影響別人(如果這個人是傳道人,就透過講道影響人)。許多討論都是圍繞著有「能力」的基督徒見證,與沒有「能力」的基督徒見證之分別。關心自己的見證是否有能力,是對的嗎?擔心自己的見證沒有能力,是對的嗎?當然對。我們也應關心。

近年來,五旬節運動、靈恩更新運動和第三波所觸摸到的基督徒,開始尋求(有些人聲稱已找到),在各種醫治里——身體的醫治、內在的心靈醫治、趕鬼(在人的生命里,似乎有鬼魔的作為),透過祈禱彰顯上帝的超自然能力。

我再一次問自己,基督徒關心這些事是錯的嗎?雖然我見到一些危險的陷阱,1但我撫心自問,不能說那是錯的。我在新約聖經常讀到上帝的能力彰顯,稱為「來世的權能」(來六5)——換言之,是聖靈在工作。

新約聖經真的常把「神跡奇事」看作是父上帝印證耶穌和使徒的事奉(徒二43,五12,十四3,參十38,十九1l;羅十五19;林後十二12;來二3)。聖經沒有清楚許諾,當使徒時代過去之後這些神跡奇事會繼續出現,2但也沒有否定有這可能性。新約聖經對這可能性是開放的。

無論如何,新約聖經極力強調所有基督徒,在基督里都是新造的人,已被上帝超自然的能力觸摸了(林後五17;弗二4一1O;約壹三9)。聖經一貫期望信徒現在活得不同,看起來與其餘世人活得有分別。最偉大的神跡奇事,使基督教最為可信的,總是信徒改變了的生命。於是我們有了兩個結論。首先,如果信徒生命中沒有上帝的超自然改變能力,即使這個基督教準備興高采烈繼續發展,也反映非常不合聖經的態度。其次,所有對超自然醫治的盼望和尋求,都應以期望整體道德有改變為前提。

新創造的神跡 救主基督到來,把聖靈澆灌在教會和世界上。聖靈帶著能力而來。我們在新約見到,上帝的能力彰顯在各種方式上,如我剛才提到的:有能力虔誠服事、勝過試探;有能力透過講道和見證影響其他人;有能力在神跡和醫病等事上,作上帝能力的管子。讓我們依倒序,來思想這三個方式。

神跡奇事 首先,在福音書和使徒行傳,我們看到上帝在物質界施展大能,包括大自然的神跡,以及各種醫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四章四十八節用了「神跡奇事」這短語。魯益師說得恰當:這就是「新創造的神跡」,3上帝創造的能力再次使世界運作,從無變有——產生出依過去經驗不能解釋的事態。誰都知道你無法用五個餅兩條魚餵飽五千人,但耶穌的確創造了夠五千人吃的食物。誰都知道你無法起死回生,但耶穌三次使死人復活:睚魯的女兒、拿因城寡婦的兒子、拉撒路(參路七11一17,八49~55;約十一章)。

毫無疑問,以上三件事,與基督本人從死里復活、新創造的偉大神跡不同,他們只是甦醒。三個人不久之後仍要死亡。彼得使多加從死里復活(徒九36—4I)、保羅使猶推古從死里復活(徒二十9—12)、上帝透過以利亞和以利沙叫死去的孩子復活(王上十七17—23:王下四18—37),也是這樣。然而,耶穌從死里復活,就再沒有死去。祂的復活是新創造的更明顯神跡——實在是個范模,基督是初熟的果子,正如新約說,是上帝新創造的開始(參林前十五20、23;西一18;啟一5)。

不過,在以上的例子,全是上帝那從無變有的創造大能帶來改變。創造主上帝再次顯出能力,除此之外沒有其它原因。

大能的話語 其次,當我們讀新約,常會在福音故事和初期教會的故事裡發現,基督徒傳福音時有大能的話語。路加特別注意上帝的能力,在他的福音書有幾段經文特別重要。我們來看其中一些。

我們在路加福音第四章十四節讀到,在曠野受試探後,「耶穌帶著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這段經文不但描述祂大能的工作,也描述從祂口而出的大能話語。所以,耶穌復活後,吩咐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候,要得著「從上面來的能力」,承擔祂所託付的事奉,在普世傳福音(參路二十四49)。

路加在使徒行傳開頭,重申同一個主題。耶穌告訴追隨祂的人,「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領受能力,並且要在……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人」(徒一8)。稍後我們讀到,「使徒大有能力,為主耶穌的復活作見證,眾人都蒙了大恩」(徒四33)。

同樣,保羅對於上帝怎樣透過福音和福音使者施行大能,闡述甚多。「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救所有相信的」(羅一16)。保羅在羅馬書展示了冗長的論據,結束時提到自己的事奉,說:「別的我不敢說,我只說基督藉著我所作的事,就是用言語行為,藉著神跡和奇事的大能,以及聖靈的大能,使外族人順服。」(羅十五18一19)又在哥林多前書說:「基督差遣我,不是要我去施洗,而是去傳福音;不是靠著智慧的言論去傳,免得基督的十字架失去了效力。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對走向滅亡的人來說是愚笨的,但對我們這些得救的人,卻是上帝的大能。」(林前一17—18)

保羅用「智慧的言語」,表示曾努力與哲學家交鋒。保羅到希臘城市傳福音,當地人期望他在公眾演講時賣弄聰明。週遊四方的演講者就是這樣炫耀自己,大家把他們的表演看作很好的娛樂節目,他們在希臘城市是人所共知的人物。但保羅沒有照著人的期望行。他採取平實、直接、實事求是的表達方式,那些期望保羅像其它巡迴教師那樣表現自己的,看他像個傻瓜。

保羅告訴他們:「我知道你們想我怎樣,但我決不照你們的意思做。你們想我像個哲學家那樣炫耀自己,擺出教人目炫的論據,迎合你們的詭辯,但我不會那樣做。我在你們面前是個使者,不是哲學家、演講家或表演者;我來是要見證上帝、耶穌基督和祂的十字架,並告訴你們,可以怎樣脫離罪和地獄(參林前二1),我願意那樣做。而你們就以為我是傻瓜。」

但保羅說,他們現在應懂得欣賞他的策略。「我說的話、講的道,都不是用智慧[按世人標準的智慧]的話去說服人,而是用聖靈和能力來證明,使你們的信不是憑著人的智慧,而是憑著上帝的能力。」(林前二4—5)他這樣說,是要為上帝的能力預備道路。

耶穌預言,透過使徒的見證,聖靈會使人相信祂的真理,並使他們知道需要祂。保羅正是相信聖靈會這樣做,他也實在沒有失望過。

改變的生命 第三,新約不但提到上帝在神跡中和在人傳福音時的能力,也提到上帝在我們裡面工作的能力,使我們能明白以前不能明白的事,做以前不能做的事。

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一章十七至十九節告訴基督徒,他向上帝祈求:「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上帝,榮耀的父,賜給你們智慧和啟示的靈,使你們充分的認識他,並且使你們心靈的眼睛明亮,可以知道他的呼召有怎樣的盼望;他基業的榮耀,在聖徒中是多麼的豐盛;上帝照著強大的力量,向我們信他的人[其它譯本作:在我們信他的人裡面]顯出的能力,是何等的浩大。」

保羅說的,不僅是福音信息的能力,不僅是藉著福音使者發出的能力。它也是在相信的人裡面、在他們身上的能力,他們以前緊閉心靈,現在越來越敞開,所以越來越明白福音真理,使他們的生命與以前徹底不同。它是復活的大能——上帝使那些願意與基督同死的人,與基督同復活。保羅明顯期望,那些現在屬於基督的人,生命有巨大的改變。

在以弗所書第三章末,他回到這個主題:「求他[上帝]按著他榮耀的豐盛,藉著他的靈,用大能使你們內在的人剛強起來,使基督藉著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使你們既然在愛中紮根建基,就有能力[新譯本:就能]和眾聖徒一同領悟基督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並且知道他的愛是超過人所能理解的,使你們被充滿,得著上帝的一切豐盛。」(16一19節)

我們再次看到保羅提到「能力」這個詞最根本、最完全的意思:完全改變事物的東西。他祈求,透過他所說的、這奇妙的內在改變和豐盛,以弗所人會全然改變,與周圍的人不同——事實上,與他們以前完全不同。當他以讚美結束祈禱時,就更明顯了:「願榮耀歸給上帝,就是歸給那能照著運行在我們裡面的大能,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保羅似乎說,在他看來,當提到上帝藉著聖靈改變人,一切都是可能的,因此他期望人的改變也是很大的。

這些都是新約論到上帝能力的許多寶貴經文的一部分。每一段都是一個例子,說明上帝透過基督和使徒在物質界彰顯能力,給基督徒傳講福音的能力,使他們有重大的影響力,也使基督徒明白以前不能明白的事,做以前無法做的事。

因此,從新約的亮光反省,我現在必須修正最初的看法,即贊同《時代》雜誌提議要取締「能力」這個詞。這個詞對基督徒仍是合時的。基督徒要常常把持能力這個主題。從新約來看,上帝的能力明顯與福音一起出現,在福音使者和接受福音的人裡面彰顯出來。


彰顯上帝的能力

本書談論聖潔。我們溫習了新約所描述的上帝的能力,看了不同形式的事奉。這些與本書主題相關嗎?我們是否扯得太遠,出了題目範圍?我認為不是。把上帝作工改變人的品格(那是我們一直討論的內容),與上帝作工感動人進入事奉之中——主動服事人,接納上帝所賜的工作——硬性劃一條線區分兩者,是人工化和不合聖經的。我在這裡不是只說,或主要說到按立和受薪的事奉。事奉是指任何形式的服事,有很多形式。例如:

.在家庭事奉,作忠心的配偶、勤懇的父母;

.在教會架構中事奉(受按立的神職人員和平信徒),盡職分、履行職務,負上明確的責任;

.在基督里更深入事奉,維持牧養式的友誼,包括勸導、代求和支持;

.在世上真正的事奉形式,是愛和關懷人的任何需要——每個層面,包括身體上或精神上、物質上或靈性上。

我們看過了,聖潔不是靜態或被動的。聖潔是越來越愛上帝和愛人;愛,正是要提升所愛的對象,就使對方得尊榮,使對方得益。因此,聖潔的人讚美上帝、幫助人,顯出他們是聖潔的。他們知道應該這樣,也確實想這樣。無論他們以前怎樣自我專注,上帝都已使他們願意這樣。

當他們服事人,他們的基督形象會加強他們的影響力、信服力和為上帝作工的果效。因此,上帝就用他們在這樣事奉中的經歷(成功、失敗、歡喜、挫折,學習忍耐和堅持,陪人多走一里路,受稱讚時保持謙卑,被攻擊時保持仁慈,在壓力下保持穩定等等),使他們生命逐漸改變,「榮上加榮」(林後三18)。祂繼續使他們比以前更像耶穌。

我們要留意,大多數論到聖潔的講員和書本,都很少提到事奉;而大多數論到事奉的講員和書本,都很少提到聖潔。這樣的情況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了。但把聖潔和事奉看為兩個不相干的主題,是錯的。上帝把這兩個主題結連,而上帝聯合的,人不能分開。

繼續成聖的一個正常結果,是人越來越關心別人,發現他們有所缺乏,更有智慧去幫助他們。聖潔的生命自然會發展出更多事奉。在有效的事奉里,上帝透過祂的僕人,把能力輸送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一個聖潔的人即使恩賜有限,比起很有恩賜卻不太敬虔的人,也總是能輸送更多能力給人。所以上帝要我們所有人都同時尋求聖潔和有用,聖潔最少在某些方面是為了事奉。

為此緣故,我且大膽寫出五個論題,指出上帝今天在子民中如何彰顯能力。我提出這些論題,是要讓大家更願意接受上帝的能力,並且彰顯上帝能力的不同方面。老實說,我認為今天基督徒和教會討論上帝的能力時,有很多無謂的對立,所以,為了糾正他們,我列出這五點的一些情況。我希望上帝的能力在你我的生命和我們的教會中彰顯出來,榮耀上帝。所以我這樣寫下來。

1、提高期望 突出超自然事物,提高基督徒對它的期望,是對的。

我們想見到上帝改變人的生命,但一般來說,我們對這方面的期望不夠高。

事實上,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爆發前,人對神跡有很多迷信的看法。我不否定上帝在宗教改革前,或曾透過很多聖徒行了很多神跡(正如祂在宗教改革後,藉著一些聖徒行了一些神跡)。但很多人以為是超自然的事物,改教家卻看作是迷信,所以有強烈的反彈。

不過,容我說一句,巴刻的格言是:人的反彈不能帶出上帝的公義。這是十分明顯的。你後退著離開你認為錯的事,你可以假設它是錯的,但你向後退著走,卻永遠不對。在一般走路而言,人向後退著走,遲早會跌倒,因為他們會定睛注目要遠離的事物,卻看不見背後的障礙物,因此一不留心,就會被障礙物絆倒了。我們要向前走,不是向後退。反彈總是向後退,無可避免有不良後果。

改教家以聖經為基礎,相信創造主上帝絕對控制世界,在聖經時代行了很多神跡,現在仍然採取特別行動回應人的禱告。所以,當馬丁路德以為得力助手墨蘭頓(Melanchton)垂死,就站在病房窗口旁邊,望著天大聲禱告幾小時,求上帝使這位年輕人康復。他禱告後,墨蘭頓的體溫降了,他看來好轉了。4

為病人禱告,求上帝特別看顧,使他們康復,其實是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福音派的標準做法,雖然他們有個清楚的理解,知道長期患病和早逝很可能是上帝在特別情況下恩惠的旨意——可以說,今天人為病人禱告時,常不太清楚(很不幸)這種理解。但因為改教家相信聖徒的神跡與中世紀據稱有價值、崇拜聖徒遺物的做法有密切關係,所以常常嘲諷這做法,正如他們嘲弄當時極端人士聲稱有超自然的啟示和上帝的奇妙看顧。因此他們留給後世一個印象:他們認為使徒時代過去後,人就不應再期望有超自然的看顧。

這種否定態度,是一種防衛性反應的遺物。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這種否定態度其後藉著牛頓的理論進一步強化。牛頓主張,物質宇宙是一個力和物理過程的封閉箱子。由此看來,上帝進入祂所創造的世界,也許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合適的——這個觀念瀰漫更正教文化,似乎直接帶來一個假設,現在仍然大行其道,就是以為上帝只會在恩典里觸摸人的靈魂,而完全不會觸摸人的身體。這個假設顯然嚴重削弱人在某個層面對聖經的信心。

二十世紀初,新五旬節宗派向這個假設挑戰,受靈恩運動觸摸到的基督徒也繼續進行挑戰。過去三十多年以來,很多以前不注意物質界超自然事物的人,都重新抱開放態度。整個基督教界都更期望,上帝直接用神跡醫治和其它驚人的看顧,回應人的祈禱。我們應為此感恩。二十世紀有一種敵對心態,不信上帝能夠透過醫治或引導事情發展來使人注意到祂大能的同在,這種心態是沒有道理的,也是不平衡的。這樣的動機經不起查驗,我們應高興它正逐漸消失。

但我們現在要留意一件事,就是相反的錯誤正威脅著教會,同樣是沒有道理,也是不平衡的。鐘擺從一端擺到另一端,原是矯正反作用力,但本身就是反作用力。這帶來另一個極端,像前一個那樣錯。幼稚、不成熟的自我中心,感染我們的文化,也禍及基督徒。這些缺點的徵狀,是現代基督徒普遍低估自然和普通的事。許多人希望,無論遇上什麼難題,都要立刻有神跡或超自然的顯現,或藉著上帝奇妙的看顧改變一切。我認為這不是偉大信心的表現,而是十分不成熟的表現。讓我解釋。

我們的主一次又一次帶我們進入痛苦和困難的處境,我們就禱告——正如保羅為身上的一根刺禱告——祈求境況會改變。我們要神跡!但上帝卻選擇使一切依舊,加我們力量去面對,正如祂對待保羅那樣,使祂的力量繼續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參林後十二7一10)。

試從訓練兒童的角度來想,你就會立刻明白我的觀點。如果兒童從來沒有面對要求舍己和紀律的困難處境,沒有面對持續的壓力,沒有長期的策略使他接受教育、訓練、學習技巧,經過很多年時間爭取進步,他們的性格就不會成熟。如果兒童每件事都輕而易舉(他們當然想生活輕鬆,充滿樂趣,他們總是希望這樣),一生就被寵壞。主不容許這種情況發生在自己兒女身上。

真的奇怪,新約很少提到上帝注意我們的成功,卻用了很多篇幅說上帝關心我們聖潔,在基督里成熟,長成祂豐盛的形象。最能代表上帝顯出的關心,是透過希伯來書作者向一群猶太基督徒所傳的信息,他們似乎因為信仰的緣故,被未信的猶太人侵擾。上帝沒有應許用自然或超自然方法,保護他們脫離憂患。相反,祂告訴他們(也告訴我們),基督徒要像耶穌那樣,專心思想那擺在前面的喜樂。他們要隨時準備捨命,而不是向壓力低頭,或否認信仰。不但如此,他們要明白困苦是管教,天父藉此鍛鍊他們成聖,就是祂要在他們生命里見到的。無論他們在哪一方面沒有經過鍛鍊,他們就有理由懷疑自己是否真是祂的兒女(來十二2一14)。好強烈的口吻!——但它弄清我們要知道的事實:上帝最關心的,是使我們聖潔。把今天向超自然事物開放的心態扭曲,變成為自己謀取利益,是破壞性的。

2、得力的事奉 渴望在滿有能力和對人有益的事奉里運用上帝所給的恩賜,是對的。

想知道上帝究竟給了我們什麼事奉恩賜,是對的。要儘可能廣泛運用這些恩賜使人得福,是對的。成聖的人(正如我們看過的) 都想事奉,所以他們想知道,也需要知道,上帝為了這緣故,給了他們什麼才幹。

但常有一個危機,就是當人發現上帝賜給他們苦幹恩賜,會被宿敵高傲(它的別名是驕傲)出買。上帝不會根據我們有多少恩賜,或恩賜有多突出,來評價我們。上帝評價我們,主要不是根據我們所能做的——甚至是靠著祂力量所能做的。祂評價我們,是按著祂造成我們有什麼樣的品格,因為祂用恩典使我們成為基督的樣式。我們不要忘記這一點。

門徒遊行布道回來,可說是熱情洋溢,興奮莫名,高聲說:「主啊,因你的名,連鬼也服了我們!」耶穌就警告他們。

「很好」,耶穌說。「然而不要因為鬼服了你們就歡喜。這不是真正最重要的。卻要因為你們的名字記錄在天上而歡喜。要因為你們得救恩而歡喜。要因為上帝施恩,使你們成了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上帝怎樣使用你們而歡喜。要因為你們成了上帝的兒女,將要改變成我的形象而歡喜。」(參路十17—20)

恩賜是次要的,聖潔才是主要的。決不要讓任何事物轉移心思意念,使你不堅持這個真理。

3、滿足需要 要在別人有需要時作管子,把上帝的能力輸入他們的生命中,是對的。

我們看過了,愛鄰舍,是尋求使所愛的人得好處。我們心裡有強烈愛鄰舍的心,就反映我們靈性健康。但要提防自己有精神病,就是要被人需要——總是覺得人家非有你不可,否則你就一名不值!這不是真的愛鄰舍,也不是靈性健康。這是沒有靈性健康,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驕傲。我們個人的價值,不是從我們的基督徒活動或別人對我們的倚賴而來,而是知道上帝愛我們,甚至為救贖我們,付上加略山的代價。

救贖的愛為原沒價值的受造物賦予價值,叫他們不必從其他源頭尋找價值。如果我以鄰舍來吹噓自己的價值,我是利用他們,與愛他們有別。我可能會在應該使他們得自由時,反使他們繼續倚賴我,這就使大家都受傷害。

上帝給我們的一樣訓練,是願意間或在重要的事奉上願意不被使用。耶穌吩咐彼得拿幾條祂行神跡捉到的魚給祂(我們也要奉獻祂所賜給我們的),祂接著似乎忽視了彼得擺上的魚,而拿自己已預備好的魚給門徒吃,耶穌這樣做就顯示了以上的意思(參約二十一9、13)。

現在,試想想一位虔誠、有恩賜的基督徒婦人,事奉對她十分重要,但她發現一段長時間主擱置了她,不用她的潛質。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靈性失敗嗎?大概並不是靈性失敗,而是基督的聖潔學校的功課。主耶穌要教導她,她的生命不在乎感到別人需要她。她喜樂的最主要源頭,是知道上帝愛她一雖然祂不需要她,但願意無條件、有恩典地愛她,使她可以與祂相交,有永恆的喜樂。至於她的事奉,重要的是她隨時能為祂所用。祂決定她什麼時候、怎樣再進入事奉的行列,她應該讓祂作決定。

在屬靈的生命里,我們是什麼,總比我們做什麼更重要。如果我們不覺察自己是什麼,不覺察上帝無條件的恩典是我們屬靈生命的根源,上帝可能要擱置我們,直到我們學會這功課為止。

4、得力的布道 要看見上帝彰顯能力,使布道大有果效,是對的。

聖潔的人努力榮耀上帝、使鄰捨得好處,會深切關心傳福音的事,就是勸導罪人迴轉歸向上帝,得著新生命,藉此在基督里高舉上帝。他們希望看到布道儘可能清楚顯出福音是真實的,宣告透過上帝的能力而在基督里得到的新生命,正如我們說,「是確實的」。他們希望看到講員所宣告,聖靈帶來的屬靈和道德方面的改變是真實的,也希望看到講員本身的態度和作風顯示他們活在帶來這種巨大改變的能力中。時下流行把傳福音活動描述為由上帝所計劃,帶來罪人與救主的「權能相遇」,他們對此會感到很欣慰。他們想親自參與傳福音活動。

近期有人討論傳福音,似乎認為,除非有特別的能力彰顯(奇事、神跡),否則單單公開傳福音是不足夠的。這是暗示,單用言語傳信息,不能觸發「權能相遇」,不能叫人相信福音。然而,從聖經的標準來看,我認為他們言過其實,而且實在是錯的。5況且,他們使公開宣講福音的人容易失腳跌倒。人實在難以抗拒一種試探,就是利用人和環境,使上帝的能力似乎照著人所期望的彰顯出來。當調查證明,上帝不是照著布道家的意願行,大家就無可避免會有激烈的反應。

不論在領人歸主或行神跡時,我們都不能利用上帝的能力,或使之制度化。是上帝使用我們,不是我們利用祂。每一次當我們要上帝跟著我們的指揮棒轉,無論本意怎樣好,都是屬靈的墮落。我不是說,當人這樣誤解布道時,施恩的上帝不會在人布道時,使用人的冒險行動。我是要說一句古老的格言:如果一件事值得做,就要做得對。布道也是如此。或許我們該留意以前大多數偉大的布道家,像巴克斯特、約翰衛斯理、懷特腓特(George Whitefield)、慕迪(D.L.Moody)、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他們不是以無罪之身,而是確實以聖潔生命感動當代人。我們要承認,這與他們事奉的能力有很大關係。

5、真正的義 為愛上帝和討上帝喜悅,要得上帝的能力行公義,在道德上得勝,戒除壞習慣,都是對的。

這裡有個好消息,就是透過蒙恩之道——讀經、相交、祈禱、教會敬拜——所有基督徒都可得能力。當我們用這些蒙恩之道操練自己,就會認識聖靈的能力;透過聖靈,我們可以「治死身體的惡行」(羅八13),結出聖靈的果子(加五22—26),有力量為上帝而活(林前十六13;弗六10:腓四13;西一11;提前一12;提後二1,四17)。殷勤運用蒙恩之道,是深化聖潔,繼續被主使用的主要秘訣。這樣,我們進入保羅禱文所展示的重要過程——「就能……領悟基督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使你們被充滿,得著上帝的一切豐盛」(弗三17—19)。

成聖的過程在裡面運作,然後流露到外面。領悟基督的愛、被基督的愛抓住(比較林後五14),本質上是對的。基督徒部分、不均衡、不完全地,卻是真實、有效、有時是戲劇化地經歷到上帝的大能改變生命。這是真基督徒渴想和尋求的,也是他們尋見的。

上帝聖潔的強度 然而我要在這裡進一步解釋,否則人會指責我上一段的樂觀情緒,只是片面之詞,是輕率和幼稚的。屬靈成長的過程開了基督徒的心眼,使他們不但清楚看到上帝之愛的偉大,也看到祂聖潔的強度。我們已經指出,「聖潔」是聖經用來指上帝與人類有分別的標記,直接聚焦在上帝威嚴的大能和道德的純潔上。現在我們集中思想上帝道德的純潔。

當人更清楚認識上帝的純潔,就會有反射作用,仿佛神的純潔是一道光,照進自我的幽深處,顯出所有在黑暗中隱藏的事物。結果,基督徒看到自己以前沒有留意到的罪惡動機、心思、失敗、缺點和不足,只因以前他們的良心沒有用從上帝而來的強光,評估自己的行為。他們見到的包括:

.有頑固的犯罪習慣;

.在道德的事上藉口砌詞,而且習以為常;

.有道德品格的弱點;

.追求墮落敗壞的事;

.實在驕傲的態度;

.氣質引致行為上有缺點;

.傾向自我擴張、放縱自己和自憐;

.因為過去受了傷害,自然會自衛;

.因為曾被虐待、有恐懼,而有古怪的道德表現。

可以說,所有這些錯誤和類似的軟弱,現在都已清楚顯現,我們要面對。道德完全的意思——完全的愛、謙卑、喜樂、平安、良善、忍耐、溫柔、智慧、忠誠、可靠、勇氣、公平等,更清晰刻畫在我們思想中。從動機和實踐的角度來看,當看到上帝的完全和我們的表現有多大距離,我們只有無可奈何。以前我們用人的限制作藉口,現在似乎站不住腳。我們會為以前在道德的事上掉以輕心而難過,甚至哭泣。

像以賽亞在聖殿中看見聖潔的主,基督徒在每一處地方都會看到祂。他們越生動地看到上帝的聖潔,就越深刻感到自己的罪惡和敗壞。由於靈性的長進會使人更清楚看到自己墮落的程度,所以那些在聖潔里進深的人,常覺得自己在倒退。雖然他們想無瑕無疵事奉上帝,但當他們更深入看到自己仍然作惡多端,就灰心失望。正如我們看過的,他們重複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二十四節的話,由心呼喊「真是苦啊」。他們一次又一次盼望已克服生命中某些罪的拖累,上帝一次又一次讓他們看到事實還未如此,就使他們謙卑下來。當人感到目標總是可望而不可及,會感到很苦惱。雖然他們因認識福音的恩典而喜樂滿溢,但從這角度來看,他們是苦惱的。

然而,這不是說他們處於不健康的屬靈狀態。保羅口述羅馬書,衝口而出嘆道:「這個人真是苦啊。」但他本是大有能力、靈性健康的人。他依著這論證回顧,當他走在基督里的新生路上,律法告訴他,他是怎樣的人(參羅六1一14,七4—6,八1一39)。保羅在重擔下呻吟,嘆息自己希望在道德上完全,卻做不到,他不能覺得健康,也不能宣稱自己健康(參羅七22,八23)。有些人據此推論他真的不健康,或是他在羅馬書第七章十四至二十五節不是形容自己,雖然他用第一人稱「我」、用現在式描述。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屬靈健康的人不應有保羅那樣的自覺。但事實並非如此。

當人極愛慕上帝所界定的良善,極熱心要實踐良善,卻發現自己始終不完美,就極其苦惱。這種苦惱,最能清楚顯示內心的聖潔,那就是屬靈健康的核心。這個看似矛盾的道理,有些人感到難以理解:人越是真正聖潔,就越是因未達目標而不滿。其實所有尋求活在聖靈大能中,討救主上帝喜悅的人,都會經歷到所渴求的未能達到,因此就感到沮喪,從心裡呼喊「我這個人真是苦啊」。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不斷地覺得自己有罪,也不是最清楚的標記顯出生命中有聖靈的能力。最清楚的指標很簡單,只是愛上帝、愛人:無論有沒有感到愛的力量(因為我們不能常有強烈的感覺),總是積極地藉著感恩和讚美來榮耀上帝,積極地透過幫助和關心來服事人。愛總是對清教徒巴克斯特所說的「肉體自我」說「不」,因此總是可以對無私的呼喚說「是」。這是任何人都可以想像到,聖靈能力的最強證明。

本書已提了上帝的愛,現在不必進一步討論。我們需要在此提醒的是:在真理里的愛,最能證明聖靈在人生命中工作。另外要提醒;能接受愛——首先是從父上帝和聖子而來的愛,才能去愛人。

使你們……領悟基督的愛…… 弗三17-18

基督的愛催逼著我們…… 林後五14

上帝愛我們,差遣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贖罪祭……上帝既然這樣愛我們,我們也應當彼此相愛。 約壹四10-11

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 約壹四19


全面看上帝的能力

本章帶我們穿越田野,去到迄今難以穿過的地方。現在我們再次走近山口的頂端,能看到全景。根據我們已說的,全面地看上帝能力在我們以及別人的生命中,是這樣的:

上帝的能力,是上帝自己行動 現代的人談到能力,是說自然界和社會中非人格化的力量,或人的控制特權,但我們現在要說的都不是這些。我們是說,當只有上帝存在時,祂用能力創造宇宙,祂的能力每時每刻托住整個宇宙(沒有任何受造之物可以支持自己),每時每刻發令、控制、管理宇宙內發生的每件事情。我們現在要看這能力,怎樣在我們複雜的人生中運作——在我們複雜的身體內,以及在我們更複雜的個人意識里。這些錯綜複雜的細節包括我們的思想、計劃、決定、立志:習慣和行為模式;行動和反應;技巧的運用(無論是與生俱來或學習所得的),以及創造力;我們的盼望、恐懼、喜樂、痛苦,以及它們對我們的影響;我們關係性、道德上和藝術上的經驗;起伏的感覺,從旺盛到枯竭,從狂喜到冷淡,從快樂到抑鬱等等。上帝的能力觸摸到我們生命中的所有這些層面。

最特別的,是我們集中討論上帝在救贖恩典中運用能力。藉著能力,上帝使人重生、得著確據,使人成聖,改變我們的個性,感動我們操練基督的美德,從而改造我們的品格,裝備我們去服事別人,使我們能夠做上帝喜悅的事,成為上帝喜悅的人,那是靠我們自己永遠做不到的。這裡說的能力,不是我們人可以掌握或利用的,這是屬上帝的能力,唯有祂管理。正如我的意志是我在行動;上帝的能力是上帝在行動。當上帝在人類中間行動,人是在祂的控制之下,祂不是在人的控制之下。上帝的能力是統治的能力,祂用主權使用。

正如上帝運用大能創造,用大能照管萬有和塑造萬物,照樣上帝傾盡一切用大能拯救和建立子民。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三章十節宣告基督的豐盛是測不透的,並解釋上帝施恩典的旨意:「為了要使天上執政的和掌權的,現在藉著教會都可以知道上帝各樣的智慧。」

這段話描繪出一幅鮮明的圖畫:教會是上帝表現的場所,祂給觀眾席上的天使看,祂在被罪傷害的人類身上,又透過他們,做了各種各樣教人驚訝的奇妙事。我有三本希臘文詞典,都把翻譯成「各樣」的希臘文(polupoikilos),解釋為多種變化、多方面、色彩斑駁——這些解釋讓我們稍微看到上帝廣闊和豐富地在教會不斷施展能力。司徒德提到這字說:「它是用來形容花、皇冠、刺繡的布和織上圖案的地毯。七十士譯本(希臘文舊約聖經)用了較簡單的字poikilos,意思是『很多色彩的外衣』(AV)、『華麗裝飾的外袍』(NIV),就如雅各給幼子約瑟的彩衣(創三十七3、23、32)。教會是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群體,像美麗的織錦。」對——也像一間維修店鋪,把失常、崩潰、因罪變得醜陋的生命,照著基督的形象重新塑造。保羅看到上帝的智慧,不但把猶太人和外族人在基督的身體裡合為一體,更用能力使靈性死亡的人復甦,使他們成為新造的人,在聖潔和愛中相愛相交(弗二1一1O;比較四20—24)。

上帝在子民生命中的能力是偉大的!保羅接下來的禱告令人驚嘆,他求上帝使他的讀者能深刻認識基督的愛,使他們被充滿,得著上帝的一切豐盛。他的禱告和接著的頌讚,都是讚美上帝能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我們無法估計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能力。我們認識這事實嗎?

上帝的能力是聖靈的能力 新約啟示三位一體上帝的本質,其中一樣是指出聖靈的獨特位格。新約啟示三位一體上帝愛和拯救的行動,其中一樣是指從五旬節開始,聖靈作第二位保惠師(約十四16)。「保惠師」的希臘文原義,沒有一個中文字詞可以完全包涵:它指輔導者、幫助者、辯護者、支持者、安慰者(意指鼓勵者) ,總言之,是任何在關係中支持別人的。耶穌是第一位保惠師,聖靈現在取了祂作關心者的位置。新約強調(約十四17;羅八9一11),聖靈親自住在我們心裡,成為我們在基督里的新生命的源頭、引導和加能賜力者;當我們禱告,祂就在我們心裡代求,補上我們的不足(羅八26);當我們弄污祂的家,祂就在我們裡面憂傷(弗四30)。聖經不止一次把與福音有關,在人生命里運作的上帝能力,界定為聖靈的能力(羅十五13、19;比較林前二4;帖前一5)。

我們已經指出,「能力」一詞在日常語言與非人格化的力量有關。但聖靈的能力,是一位有位格者的有效媒介,祂在人的生命中工作,與人建立關係。斯梅爾(Tom Smai1)說:「即使新約用非人格化的形象,主要用風、火、水來形容聖靈,也無非是要用活潑的形象,指出聖靈憑自己的旨意和能力控制我們,而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7聖靈不是非人格化的力量,隨我們的意思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相反,聖靈有主權的位格,有自己的意志,也是按父上帝和聖子的旨意要賜給我們的。

聖靈在以下部分里運作,也透過以下部分運作:

.我們的思想(祂使我們相信上帝的真理)

.我們的決定(祂帶領我們以上帝的意志,作為自己的意志);

.我們的感情(祂從我們內心帶出愛與恨、盼望和恐懼、喜樂和憂愁,以及其它充滿感覺的性情,全都回應福音的實在性)。

我們透過讀聖經和領受基督的教導,蒙受了祂的賜福,這些都說服我們接受基督教的真理。祂顯示出上帝的應許和要求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命。祂在我們人格的深處作成新的創造,改變我們,賜我們能力,使我們確實遵守真理。在意識層面的勸導是有能力的。祂改變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委身基督,祂的工作是大有能力的。然而,由始至終,聖靈憑自己的意思施展能力。聖靈是活著的位格,不僅是一種力量。

誠然,可以說,祂是隱藏的,也不顯露身份。祂的事奉是叫我們注意父上帝和聖子,教我們稱呼耶穌為「主」(神聖的主人),稱呼差遣耶穌的那位為「阿爸」(親愛的父親),使我們知道,我們這樣說是出自真心的(參羅八15,十8一13;林前十二3;加四6)。聖靈沒有叫我們注意祂。我們大部分時間沒有超凡的體驗,可催促我們覺察聖靈正在我們裡面工作——除非我們回顧自己的言行,就會明白,僅是順其自然,不會有這樣的表現。這個真理正如詩歌所唱的:

我們每樣的美德,每一場打勝的仗,

每個聖潔的念頭,都從祂來。

照樣,當我們服事別人——從最輕而易舉的實際幫助,到最細緻入微的屬靈引導,或叫人不要犯罪的最直接規勸——都是聖靈激勵我們,無論我們知道與否。是聖靈運用大能,使基督徒產生所有善行的良善。

羅馬書第八章四至十六節,寫出聖靈為聖徒成就的各樣工作。在這十三節經文,保羅說了:

1、信徒隨從聖靈而活,聖靈鞭策他們追求上帝(羅八4—6);

2、聖靈此時此刻住在信徒裡面(羅八9);

3、在復活的日子,聖靈會使信徒必死的身體活過來(羅八11);

4、信徒「靠著聖靈」治死他們的惡行(羅八13);

5、聖靈見證信徒已被上帝收納為嗣子,常感動他們向上帝說——其實是呼叫:「阿爸(父)」(15節)。

這一切都與斯梅爾論聖靈的書名《賜與的禮物》(The Giving Gigi)十分吻合。聖靈(父上帝和聖子賜給我們現在信的人)的賜與,使我們能夠把自己歸回給上帝,那是因為恩典使我們有確據,教我們懂得感恩。我們從前離開上帝墮落,聖靈現在用大能使我們迴轉歸向上帝。

我們可以說,父上帝和聖子已經把聖靈賜給我們,所以當我們讓祂以主權引導我們,叫我們心靈既脫離了罪的轄制,就自願、定意把自己交回給父上帝和聖子。所以,要測試一種非凡的身體狀況或意識狀態是否由聖靈引發,是看我們是否受著指引,按聖經的教導在謙卑、敬愛、熱心、讚美和感謝里,把自己獻給上帝。正如導遊要介紹一座建築物,常帶遊客循一條固定路線走,任何能力的彰顯,如果沒有這種方向性的推動力,就不能說是出於聖靈,因為聖靈是要帶我們走向上帝的寶座。

上帝的能力是按照上帝的計劃而行 聖經到處提到上帝的能力,告訴我們聖靈在各方面的工作:

.在創造時;

.在照管中(自然規律,有意義的巧合,神跡趕鬼);

.在恩典中(使人復甦,使人有信心、悔改、行義、服事、見證;也復興教會);

.在基督將來再臨的榮耀中(再造宇宙、使每個死人身體復活、使每個活著的人身體改變)。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藉著這些大能的作為顯出祂的主權。祂為每個人或每個天使,為宇宙的歷史,實現祂的計劃;祂統治宇宙,並按著祂永恆的計劃,最終把它帶到高潮。

教會是這世界歷史的中心。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計劃的精義是:無論怎樣(信徒對怎樣作成,有不同意見),耶穌基督已在統治這世界,並且會繼續統治,直到所有有理性的受造物都承認祂是主。廣義來說,上帝在此時此刻已按部就班施展能力,要帶來最後的結局。

上帝將祂的計劃變成對我們的應許。聖經有許多特別的應許,清楚說出上帝的計劃的各層面,作為我們信靠回應的基礎。若非如此,你很難說我們與上帝接觸,是個人的關係。真正的個人關係,總是有個人的承諾,而應許就是維持這些承諾的言詞。應許的話語指向將來,在雙方之間造成一種約束,使發出應許的一方有責任,使領受應許的一方有期望。這樣,就如邏輯學家所說的「述行語」(表述行為的詞語),為說話和領受的人,造成了一個新狀況。我們全能的創造主受約束,承諾要運用大能成就祂給我們的應許,如彼得後書第一章四節所說「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是一個奇妙的聖經教導。

上帝所有的應許,總會在某方面與祂的計劃有關,就是要透過賜福受造的人類,榮耀祂自己。聖經這樣宣告祂的計劃:

.為人類維持世界的自然秩序,直到歷史結束(創九8一17);

.與亞伯拉罕及其子孫,也包括所有在基督里的人,維持持久不變的約的關係(創十七1一8;加三7—9、14、22—29);

.此時此刻按著祂子民的需要,賜特別的好處給他們——赦免他們的罪、拯救他們脫離邪惡,在他們軟弱時堅固他們,在他們憂傷時賜下安慰,在他們迷惘時給予引導,等等;

.差遣基督在榮耀中重臨這世界,創造新天新地,領祂的子民最後與救主同樂;如魯益師曾說的,與此相比,「地上的戀人狂喜至極,也只是淡而無味」。

上帝給祂子民的所有普遍性應許,都與成就祂的拯救計劃有關。上帝願意我們明白,並因此而快樂。

聖經也告訴我們,上帝向很多特別的人賜下特別的應許,又奇妙地成就這些應許。例如,應許不能生育的婦女得兒子(創十七15—19,十八10一15,三十22;士十三章;撒上一19—20;路一7—20),童貞女馬利亞懷孕(路一26—38)。我們從這些故事汲取教訓時要小心,因為這些從神跡而生的孩子,在成就上帝向世人所定的計劃里,都有特別的角色,我們不能把這些記敘理解為上帝應許所有不能生育的婦女,只要禱告就能懷孕生子。

讓我舉另一個例子,耶穌在巴勒斯坦行醫治的神跡,證明自己是彌賽亞(參太十一2—6),我們不能拿這段記敘,當作是今天所有人只要祈求就同樣得醫治的應許。

不過,聖經記述上帝用大能成就特別的應許,以祂賜福的大能特別顯出恩典,所有這些故事都提醒我們上帝可以成就什麼,鼓勵我們倚靠無所不能的上帝,相信祂會按祂看為最好的,在每位基督徒身上成就祂的計劃。

有關祈禱能力的問題——我們祈禱,與上帝在我們為之禱告的處境施展能力,有什麼關係——常弄得我們糊塗。我們上面所說的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祈禱和上帝的旨意 首先,我們祈求禱告,可以控制和指導上帝施展能力嗎?這是耶穌所說,祈禱可以移山(太十七20,二十一21;可十一22—24;比較林前十三2)的意思嗎?這是以利亞禱告叫天不下雨,後來又叫天下雨(雅五16下一18),給我們的教訓嗎?我可以簡單答你:不是,我們不可操縱上帝,叫祂做合我們心意但不合祂心意的事。然而,上帝透過聖經鼓勵我們,聖靈把負擔放在我們心裡,感動我們禱告,上帝常常定意應允這樣的禱告,並且賜福。

藉著這個途徑,上帝達到兩個目標:賜給祂兒女美善的恩賜,這是祂喜歡的;讓他們見到上帝答應所求,賜下美善的事物,使他們異常喜樂和興奮,就加深他們與祂的關係。而且有時——不常如此,但的確有這樣的情形——上帝賜給人極大的確據為某些事祈禱,又在事情發生前賜極大的信心,相信祈禱必蒙應允(像祂為以利亞所做的)。這樣事件的記憶(人不會忘記這樣的事!),強烈吸引人在下一個需要出現時,憑信心、帶著期望禱告。

我不能宣稱自己知道很多。但我記得有一天為一個福音機構祈禱,我在這福音機構有一些職責,突然聽到它要關閉了。在我們兩小時的祈禱里,上帝清楚向我顯示要祈求什麼——包括七個項目的生存模式。在那時看來,這些似乎都不可能成就,但在八個月內都實現了。我也記得有一天早上,在回家途中,』我為一個翌日要做癌症手術的人代禱。當我走近家門,我擔憂的擔子輕省了。有個奇怪的感覺告訴我,上帝聽了我禱告,我不必再繼續代求。還有很多人為這人祈禱,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有我這樣的經歷。我只知道翌日的手術沒有發現癌細胞。上帝事前這樣準確暗示祂會怎樣施展能力,(我相信)是極少數的例子。但其他人也說出類似的故事,當他們祈求上帝在某些處境運用能力,彰顯祂的榮耀,上帝就使他們有信心。我在上面說了,這種事會發生,我們應該承認,並為此喜樂。

我在這裡不是說祈禱改變上帝的心思,或扭動祂的手臂,而是說上帝引發和維持我們禱告,使祈禱成為我們進入上帝心思的途徑。一旦上帝帶領我們求祂合宜、認真地關心一些事情,我們最終會求上帝按著祂既定的計劃而行。如果我們想見到上帝施展大能應允我們的禱告(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心態,就一定有問題),就不要緊張不安,只因自己以為所求的必定實現,就自信事情一定會那樣成就。我們要尋求明白,上帝對我們所感受到的需要有何看法,讓祂向我們顯示(在每個情況,按著聖經和聖靈或多或少給我們的細節),我們應怎樣祈求「願你的旨意成就」——效法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

神跡 其次,求上帝用神跡顯明祂的大能,是對的嗎?只要我們祈禱的底線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成就,當我們覺得一個神跡——奇妙的巧合,或顯出新創造的能力,例如身體得醫治——會使祂更得榮耀,使祂的名更受尊崇,這樣向祂祈求並無不妥。保羅求上帝用神跡醫好他身上的一根刺。雖然上帝的回應不是給他一個神跡,但他這樣祈求不是錯的(參林後十二9)。當我們求上帝行神跡,但不接受上帝可能另有心意,那就錯了。雖然上帝可能另有心意,但祂的能力沒有減少。雖然我們要承認不是常有神跡,但要記得神跡絕不是沒有可能的。

然而,我們對神跡的渴求,要被下一點調和。

上帝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最完全顯露 人有各式各樣的軟弱。有身體的軟弱:病弱或傷殘;性格上的軟弱:與生俱來的缺點和惡習;有智力方面的軟弱:能力有限;還有因精疲力竭、抑鬱、壓力、緊張、感情負荷太重而有軟弱。上帝使所有這些軟弱的人成為聖潔,使軟弱的在那些處境下更剛強(更有耐性,更外向、更有感情、更平靜、更喜樂、更機敏),超過人所能想像的。這就證明,上帝喜歡這樣賜人能力。

保羅說出原則:「我們有這寶貝(在基督里認識上帝)在瓦器里,是要顯明這極大的能力是屬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我們雖然四面受壓,卻沒有壓碎;心裡作難,卻不至絕望,受到迫害,卻沒有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我們身上常常帶著耶穌的死,好讓耶穌的生也在我們的身上顯明出來。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為耶穌的緣故常常被人置於死地,好讓耶穌的生也在我們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在我們身上運行,生卻在你們的身上運行。」(林後四7—12)今天我們的世界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尋歡作樂、放縱自己,聽到保羅這樣說,會覺得冷酷和膽寒。但其實這真正解釋了那句歷久常新、人人欣賞的名言:「人的盡頭就是上帝的開始。」開始什麼?——為使祂的榮耀得頌讚,就彰顯祂的能力,就是祂恩典的能力。

軟弱和自覺軟弱,本身不是玩笑,世人也不會看它為最有效能的狀況。人會期望上帝用能力減少祂僕人生命中的這類軟弱。然而,祂事實上一次又一次使軟弱的僕人成為活動的神跡(當然,有時按他們身體狀況來說,是不動的神跡),是智慧、愛心、助人的神跡。縱使他們有殘疾,但上帝愛這樣顯出祂的能力。我們要切切明白這真理。

保羅與哥林多人交往時,就徹底學到這門功課。保羅不是那種折衷、自貶或冷漠的人。可以說,他天生是精力充沛的人,迫切、好鬥、超卓、熱情。他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徒權柄,肯定所教導的有權威,賜人健康,他不吝嗇地獻上自己訓練信徒。他對他們有深情厚愛,也向他們表達了這份愛,因為他們是屬基督的,所以自然希望他們順服,也希望他們以深情厚愛回應。

但哥林多人不願意順服保羅,又搖擺不定,實際上對他全無感情。從保羅給他們的信可以看到,部分原因是保羅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他們認為勝任的師傳會炫耀自己的學識,引人注意;部分原因是其它師傅炫耀了自己的學識,人就忠心跟隨他;部分原因是他們對屬靈生命有一種必勝主義的觀點,以為說方言比愛、謙卑和公義更重要。他們認為基督釋放了他們,他們就可以任意而為,不理後果。他們輕視保羅,看他為「軟弱的」——在樣貌和言談方面都不起眼(林後十1O),大概在一些教義和道德教導上有錯。他們尖刻批評他的作風和行為。

任何人站在保羅的處境,都會感得某程度的痛苦,從他給哥林多人的信件可清楚看到,保羅痛苦地愛,交織著傷痛、忿怒、失望、沮喪和挖苦,他確實感到極其難受。不過,他的反應是了不起的。他欣然接受軟弱——不是哥林多人所指控的無力事奉,而是一副軟弱的身體,一個僕人的角色,一顆受傷的心——那就是他今生所領受的呼召。他寫道:「如果必須誇口,我就夸自己的弱點」(林後十一30) ,「除了我的軟弱之外,我沒有可夸的」(林後十二5)。他說到,就做到:

恐怕(我)會高抬自己,所以就有一根刺加在我的身上,就是撒但的差役來攻擊我,免得我高抬自己。為了這事,我曾經三次求主,使這根刺離開我。他卻對我說:「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夸自己的軟弱,好讓基督的能力臨到我的身上。故此,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艱難、迫害、困苦為喜樂,因為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 林後十二7一lO

那根刺是什麼?我們不知道。那一定是人的殘疾,身體有些地方無法正常運作,否則他不會說在他「身上」(指在他受造的人性里)。那一定十分痛苦,否則他不會說那是一根「刺」。

為什麼保羅會有這根刺(上帝按祂旨意給他的)?正如保羅承認,是要訓練他謙卑——可以說,當人像保羅那麼自負,就不是一件等閒的事。

從哪方面可以說,保羅身上的一根刺是撒但的差役?它教人怨恨上帝、自憐、對將來的事奉灰心——撒但擅長在我們所有人心裡引發這些想法。任何驅使人這樣想的,都成了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們的心靈。

為什麼保羅特別求主耶穌拔去這根刺?因為耶穌是醫治者,在世的日子行了很多醫治的神跡,也透過保羅宣教的年日行了一些這樣的神跡(參徒十四3、8—10,十九11)。現在保羅需要耶穌醫治的大能,所以,鑑於以上三個嚴正的理由,保羅向耶穌尋求醫治。

為什麼上帝沒有醫治他呢?不是因為保羅沒有清心禱告,也不是因為基督沒有統管的力量,而是救主認為有些事對祂的僕人更寶貴。(上帝有權以更佳方法回應我們的禱告,超過我們所求的。)耶穌向保羅禱告的回應,可以這樣解釋:「保羅,我告訴你我要做的事。你會繼續軟弱,我要在你的軟弱上顯出能力,使你所害怕的——事奉要終結或變得無力、你失去可信性或用處——不會發生。你會像從前那樣有力事奉,只是比以前更軟弱。你在世的日子,身上都會帶著這根刺,但在這樣軟弱的狀態中,我的能力就顯得完全。你會比以前更清楚發現,我保守你繼續前進。」這是說,比起立刻得醫治,這樣的景況使保羅更得福,更豐富他的事奉,更榮耀基督。

我們從保羅的反應學到什麼功課呢?無疑當他禱告時,他明白、接受基督向他所說的話。他無疑把這看作是解釋他自己的召命。我們自然會假設,他描述得那麼詳細,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知道自己要成為許多人的榜樣。他的經歷確實是我們的榜樣,要我們一次又一次效法的。

我們從保羅的經歷看到一個模式:主首先使我們曉得自己有軟弱,我們從心底呼喊:「我無法應付」,我們就到主那裡去,求祂挪開我們的重擔。但基督回答:「靠著我的力量,你應付得來,我答應你的禱告,使你有力量應付。」因此,在我們見證的末了,我們會像保羅那樣說:「我靠著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提後四17)。我們會跟保羅那樣說:「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是應當稱頌的。他是滿有憐憫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上帝都安慰我們,使我們能用他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樣患難中的人。我們既然多受基督所受的痛苦,就靠著基督多得安慰。」(林後一3—5)

保羅說的「安慰」,不是使人舒緩,失去活力,而是激勵人,使人得鼓舞。我們就是在這個意思上,與他一起見證上帝的安慰。我們將如同活在洗禮中(容我這樣說),從死里復活是我們不斷重複經驗到的形式。我們越來越清楚,這就是得力的基督徒生活最完全、最深入的表現。

由此看來,從上帝得力,在基督里長得更強壯,不一定是表現得突出,或以人的標準來看,是成功的(人是否突出,是否成功,是由上帝來決定),但一定要知道和感受到自己軟弱。從這角度來看,我們越來越軟弱,就會越來越強壯。世人認為力量(品格、思想、意志的力量)是天賦的才能,是使人不分心、不灰心地朝向目標奮進的能力。然而,上帝所賜的力量,是基督透過聖靈,使人能繼續不斷:

.在上帝面前追求聖潔:

.與上帝相交;

.事奉上帝;

.為上帝行動。

人無論感到自己多軟弱,即使在一些處境裡要承擔力有不逮的事,仍會繼續以上的追求,相信這是上帝的心意;因為唯有人面對、感覺和承認天生力量不足夠,上帝才會開始賜能力。

所以,得力之途是謙卑倚靠上帝,讓祂把能力流入我們心靈深處,保守我們忠於所領受的呼召,追求聖潔,事奉上帝。我們倚靠祂,讓祂的能力透過我們流入別人的生命里,藉此在他們有所缺乏時,幫助他們向前行。得力的陷阱是倚賴自己,看不到如果沒有基督,無論我們怎樣勞碌,做了多少事,就什麼屬靈大事都不能做。得力的原則——可以說,得力的具體方案——是在人自覺軟弱時,上帝的能力就在人身上顯得完全。然而,假設我們可以擁有、控制上帝的能力,假設不求祂賜我們能力行義,只求祂使我們事奉有力,就是走了歪路;正如我們看過的,這種觀念是完全錯的。

如果我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記得,我要更強壯,就要變得更軟弱;如果我接納每天的困擾、障礙和意外,都是上帝使我承認自己軟弱,好使我長得強壯;如果我不自欺可以經常倚賴自己——知識、專業、地位、說話技巧等等,我將會多麼不同!

不知道除了我以外,還有多少人要注意學習這些功課?假如你已看了本書這麼久,我請求你暫停,反省這些功課在你心裡究竟紮根多深?你要使這些功課在心裡深深紮根,而我恐怕很多基督徒今天不是這樣。願上帝藉著祂的大憐憫使我們都軟弱!


附註:

1、參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191-209.

2、有些人辯道,聖經沒有這樣的應許,實際上等於說一定不會再有這類神跡奇事。例如,參B.B.Warfield.Counterfeit Mirac1es(London:Banner of Truth.1976).

3、C.S.Lewis,Miracles(London:Geoffrey Bles,1947).第十六章的題目。

4、參H.G.Haile.Luther:an Experiment in Biograph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0).277—80.

5、參J.I.Packer.「The Means of Conversion.」Crux,XXV.4(December 1989): 20.

6、J.R.W.Stott,God’s New Society: the Message of Ephesians(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 Press.1979).123.

7、Tom Smail,The Giving Gift(London:Hodder & Stoughton,1988).35.


目的:

檢視上帝能力的其中一面:它如何使人復興、使人成聖,並透過人運行。

重溫與反省:

l、巴刻說,「基督徒必須常常把持能力這個主題」(204頁)。為什麼?如果基督教忽略這個主題,會產生哪方面的不足? 有什麼要提防?

2、聖經對能力的理解與時下一般看法(如《時代》雜誌)有何分別?在新約,這種能力如何彰顯?什麼是見證上帝能力的最大「神跡和奇事」?

3、是否每個基督徒都有事奉?事奉和聖潔互有什麼關係?

4、有什麼歷史發展引致許多基督徒相信,上帝很少甚至沒有在這世界顯出超自然的能力?這是否今天常見的錯誤?

5、驕傲的罪會如何破壞我們發展恩賜並運用恩賜造就人的正當渴望?緊記著哪些真理,可以保護我們?

6、巴刻評估福音布道強調的「權能相遇」的長處和短處,你同意嗎?

7、在哪方面可以說,「所渴望的落空」是每個認真的基督門徒的經歷?

8、上帝的能力在一個人身上彰顯,有什麼最確實的標記?

9、上帝創造字宙的能力,也正是在我的生命和教會的生命中工作的能力。這個真理有些什麼含義?

10、這個能力不是非位格的力量,而是永活的、有位格的聖靈。這對我來說,會有什麼實際分別?

11、巴刻認為什麼是上帝至關重要的目的,即是祂能力和應許的目標?我們的代禱應當如何迎合上帝的心思和目的?

12、要蒙上帝加能賜力,在基督里長得強壯,一定要「知道和感受到自己軟弱」(231頁)。保羅在哥林多人中間的經歷如何顯明這個極重要的真理?


回應:

.依我在本章所讀到的,我是否需要重新思考我對能力的看法?我對超自然事物有健康、期望得著的開放態度嗎?

.「基督徒……經歷到上帝的大能改變生命。」(213頁)我的生命是否證明這一點?我渴望上帝加我能力,使我活出聖潔的生命,我有殷勤運用蒙恩之道來配合嗎?

.你與聖靈的關係是活潑、健康的嗎?你怎麼知道?閱讀羅馬書八章四至十六節,讓你記得你可透過聖靈的工作得著哪些恩賜。聖靈正如何裝備你,好讓你事奉?

.主告訴保羅:「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這句真理在口頭上說,比在生活中實踐更容易。你是否預備好與巴刻一起禱告?——「願上帝藉著祂的大憐憫使我們都軟弱。」「願上帝藉著祂的大憐憫使我軟弱。」(見232頁) 本書為未授權圖書,源自網絡,在此刊登只為交流學習之用,請勿用於其它目的,謝謝。若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函告知刪除。 電郵 ccwiki@ccwik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