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彼得後書第三章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彼得後書第三章,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彼得後書》查經資料
彼得後書提要
彼得後書第一章
彼得後書第二章
彼得後書第三章


彼得後書第三章

第三段 預備主來的日子(3:1 -18)

本章回復到講論主再來的題目上,並促請信徒應防備那些譏誚主來的人,儆醒等候主來。如此與第1章下半之論題銜接。第2章被放在1章下半與本章之間,更顯出本書之主要內容,是要提醒信徒防備那些否認主再來的異端。所以使徒在見證基督再來之真確,又指斥假師傅的種種行事使信徒知所分辨之後,便進而勸勉信徒追求長進,等候主來。

一 防備譏誚主來的人(3:1 -7)

1 該記念的事(3:1 -2)

1在此彼得說這是他寫給信徒的「第二封信」,暗示前書也是他所寫,並且這兩封信的受書人,可能都是同一班人;而這兩封信都是為要「題醒」「激發」信徒的心。「題醒」是說他們並非原本不知道,但雖然知道,卻由於人活在肉身中的軟弱,很容易忘記主的道,又很容易受現實生活的困擾,罪惡的試探和誘惑,而對於屬靈的事,感覺遲鈍模糊,因此使徒要題醒他們,使他們對屬靈的事,特別是關乎主再來的事,保持經常新鮮的記憶,不是迷惘模糊的情形。

基督徒對主再來之應許,應常有清醒的警覺,並且要時常留心思想,正如在本書的1:12使徒已經說明:「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題醒你們。」保羅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也講過類似的話:「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題醒你們的記性,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羅15:14-16)。

許多人在軟弱或受試探時,並非不知道魔鬼的詭計,但雖然知道,卻仍需要有人題醒;將他所已知的向他重複提起,他便會因此重新得力,可以勝過試探。當一個人要順從魔鬼走一條罪惡的路時,在他旁邊的人,若肯用愛心把一些雖然是很普通的真道拿來勸諫阻止他的話,也可能在他身上發生意外的效力。因為許多人在受試探時,不是不想拒絕試探,乃是心志不堅,屬靈辨別力迷糊;一經有人題醒,便會清醒過來,確切地知道所作的事是錯的,並且得著力量順從聖靈的感動。這就像一個天秤,當善與惡兩邊的重量都相等的時候,你只要在善的一方面加上輕微的重量,他便會偏向真理的一方面,不至落在罪惡的陷阱中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題醒,並且應當常用主的話去題醒別的弟兄姊 ,正如使徒彼得,雖然已經寫過一封信題醒信徒,卻仍要再寫。

「激發你們誠買的心」,「激發」的原文diegeiro{,有攪動之意。我們很容易因物質世界的誘惑與事務之繁忙,使我們愛主的心冷淡凝固,需要人用愛心來激發擾動,將愛火重新挑旺(參提後1:6)。許多時候信徒的心靈會無故消沉、悲觀、灰心、懈怠、鬆弛,便不想在屬靈的事上求長進。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因試探而失敗,所以我們必須常常親近主,與弟兄姊妹有屬靈的交通,使我們可以彼此受激發,在靈性上不至孤立無援。

「誠實」原文eilikrine{,是真純的意思,英譯本作Pure,有加 物經過篩淨之後,所餘下的部份,乃是純淨無雜質的。此字新約僅用過兩次,除此處外,另一處是在腓1:10亦譯作「誠實」。我們的心應當單純、清潔、誠實、無詭詐,良善而光明、不沾染罪惡;神的話就是要激發我們這樣的心,使我們的心,更為純潔。

2本節中使徒提及信徒應當記念的事有三:

A 「聖先知豫先所講的話」

指舊約的豫言,亦即全舊約。豫言是舊約啟示的中心,雖然舊約除了先知的豫言之外,還有許多關乎歷史的記載,但那些歷史都是豫表性的,豫指日後要來的基督,所以也含有豫言的成份。並且那些歷史的寫作,多半也是出於先知之手。所以本句──「聖先知豫先所講的話」──應當是指全舊約說的。

B 「主救主的命令」

指主在世時親自教訓門徒的話。比方主耶穌在太24章;25章曾多次、吩咐門徒要儆醒,在約翰11:34,35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在馬可福音16:14-16吩咐門徒要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等。但彼得在這裡所指的不會是那樣狹義地特指某項命令,而是指主耶穌在世時的一切訓誨。

C 「使徒所傳給你們的」

指眾使徒所傳的真道;特別是書信中的教訓,亦包括彼得自己的書信在內。也就是從使徒行傳至啟示錄的新約各卷。

所以這應當記念的三件事,實際上就是指全部新舊約聖經。

在此使徒給我們看見,可以被列為聖經而具有神的話的權威,又為眾信徒所當常常 記念當作一種生活行事準則的言論是甚麼?就是:舊約先知的話,主耶穌自己所講的教訓和使徒們所傳的真道。除此之外,並無任何人的言論及「超然的啟示」具有這三方面所有的權威。

本節亦顯示舊約先知的豫言,主耶穌的命令,及使徒所傳的真道,是有一貫性的,是出於同一位作者──神。所以它們是互相銜接,互相補充的。由此可見,關於主再來的真理絕非彼得個人別出心裁的道理,乃是舊約先知和主耶穌自己以及其他使徒所共同講論的。

「記念」不是記起,也不是記住一時便丟下了,乃是常常想念記住;即或從未忘記,仍需常常思想、懷想、謹記在心,這是基督徒對聖經的話應有的態度。

2 該知道的事(3:3-7)

A 該知道譏誚主來者的道理(3:3-4)

3在此一開頭就說:「第一要緊的……」,表示主耶穌基督的再來之真理,在聖經全部真理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若要防備異端的迷惑,「第一要緊的就」是要防備那些譏誚主再來的道理。魔鬼在這方面的詭計是:一方面使人不信主的再來,另一面又使那些信主再來的人,妄自推測計算主來的日子,因而鬧出許多話柄,搖動人的信心,使主的名受毀謗,又給那些攻擊基督教的人更多的藉口。

「好譏誚的人」在猶大書18節也提到。他們被稱為好譏誚者的緣故,因他們不信主親口所應許的話說:「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14:3)。和主耶穌受難前在大祭司面前所作見證:「然而我告訴你們,後來你們要有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26:64)。在主耶穌升天後天使也說過類似的話:「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 怎樣往天上去, 還要怎樣來」(徒1:11)。

這等人既不相信主這麼明白的應許,只看物質界的情形,便憑自己的意思譏誚那些等候主再來的人,稱他們為愚昧落伍,而自以為聰明,其實這等人乃是「好譏誚的人」。

「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私慾」在這裡的意義是應用於對主的真理的叛逆方面。「私慾」不但會影響人的道德,也會影響人對於主的真道的觀點和主張;人若沒有信心或體貼肉體,順從私慾行事,這樣即使他在教會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是一個傳道人,他的言論和主張仍然很容易受到自己私慾的影響,就會憑自己的意思曲解聖經的道理,為自己的行事掩飾辯護,使人無法譴責他所行的事,反而覺得他也有根據。這樣地體貼私慾來講解聖經的結果,就會使那些原來屬肉體、貪愛世界的信徒,在生活行事上,以他們的道理為根據和藉口,而更加放膽地放縱自己了。

但這裡使徒所說:「隨自己私慾出來譏誚說」,是特別指那些對主再來的真理,憑著個人的偏見而批評、講解。不論他們本身的行為如何,他們是否為自己的行年辯護,但他們這種憑自己的喜好來講解主再來的豫言,結果便產生出各種的錯誤,並引起毀謗的話柄。

4「主要降臨的應許在那裡呢?因為從列祖睡了以來,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這就是那些譏誚主再來的人理論和根據。他們以為自從遠古的歷史以來,天然界並沒有甚麼特殊的現象,使人可以看出這世界將到了終結的日子。每日不是照常日出日落,陰雨晴明,四季輪轉嗎?社會上的人不是照常吃喝嫁娶,忙忙碌碌地生活著嗎?他們就憑著這等情形譏誚說:主要降臨的應許在那裡呢?由此看來從使徒時代開始到現在,那些譏誚主再來的人的理論,都是相似的;並且這類似的不信的表現,和挪亞洪水時代以及所多瑪、蛾摩拉的人的不信也是十分雷同,他們譏誚神的審判怎麼可能來臨呢?但就在他們自己以為平安穩妥時,神的刑罰便來臨了(參創19:14;來11:7;太24:32-39;帖前5:3)。

今天許多信徒,正在抱著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要等候某些事件應驗之後,主耶穌才會來到。例如,最普通的觀念以為福音還未傳遍天下,所以主耶穌還不會來,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正確。筆者在一九四三年時在西康一所專科學校讀醫科,全校只有三個基督徒,我們利用暑假機會作鄉村布道工作,專門到偏僻的小村落布道,常常走十幾里路才有幾家村人,我們深信那些地方必然未聽過福音,豈知有了好幾處的人,都說他們曾聽過福音,原來比我們早幾十年曾經有一位傳道人到西藏去傳福音時,經過他們的地方,向他們傳過福音。所以加果憑我們自己的想像以為幅音未傳遍,主不會來,這種想法是十分危險的,我們恨本不能完全確知福音的蹤跡曾曾走過甚麼地方。

雖然「福音傳遍天下,主耶穌才會來」,這觀念出自太24:14;但馬太福音24章所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這些話並非指現時代,乃是指後三年半的大災期開始前的事;那將福音傳遍天下的,將會是啟示錄11章的那兩個見證人。那時,基督已經降臨到空中,無所謂儆醒等候了。所以我們所等候的其實是「外邦人的數目添滿」(羅11:25),亦即神所定規應當得救的人的數目滿足,那時基督就要再來;但誰人能夠知道外邦人的數目甚麼時候添滿呢?只有主知道。這樣我們只能隨時等候主再來,並無任何明顯的豫兆,可藉以估計主來的時日。我們應當留心使徒保羅的警告:「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侯,災禍忽然臨到他們」(見帖前5:3)。這句話雖然是針對那些直到主再來尚未信主的人說的,但它卻說明了主再來的日子並無法估計,可能出乎人意料之外。所以信徒應當時刻儆醒豫備等候主來。

B 該知道天地的存廢都因神的命令而定(3:5-7)

5「故意忘記」,即故意不去思想神的作為,故意不去留意那些足以證明有一位神的事。正如使徒保羅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 ,也不感謝 ;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1:19-20)。人的罪惡和驕傲,使人故意不去想到神和神的權能,因而成為對神的事愚頑無知的人。那些譏誚主再來和世代將有結局的人,也是這樣。

「從太古憑神的命有了天……」,天地乃是憑神的命令(話語)而有的。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33:9)。神創造這世界時,只不過憑 口中所說的「要有……」便照 所說的有了。既然這樣,這天地若因「神的命」而消滅又有甚麼希奇呢?其實今日宇宙所能維持正常的規律運行不息,也正是出於神的命令而得以保持現狀的(參來1:3)。

「並從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這一句英文譯作and the earth standing out of the water and in the water,中文新舊庫譯本譯作「有地從水而出,藉水聯結」;是則「從水而出」的意思並非是從水而造出地,乃是將水陸分開而成了地的意思,這樣就和創世記1章中神將「天下的水」「聚在一處」而造成水陸的記載相合(創1:9-10)。

這裡的記載應與創世記1:1 -10的記載對照。按創1:1已有了「地」,但那「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被水淹沒的。注意,聖經在那裡卻未說那地是怎樣來的,未說明神怎樣造了天地。只告訴我們神在那已有而黑暗空虛的地上,造成我們現今居住的世界。

6「故此」──表明本節所講的是根據上節所說的「地」,也就是上節所說:「從水而出藉水而成為的地」。

「當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消滅了」,這是這兩節經文解釋的重要關鍵。在乎所指的「當時的世界」是那一個世界?究竟是指創1:1 ,2那最初的世界?還是指創6章-8章挪亞時代的世界?倘若是指挪亞時代,則這兩節經文的意思是:

不但起初的時侯神曾藉分開水陸而造成今日的「地」,而且挪亞時代曾用水審判過這「地」。

但若是指創1:1 ,2的世界,那麼這兩節的意思是:

使徒是在追述神如何憑 的命令分開水陸造成今日的天地,而且曾同樣地憑 的命今,用水審判了最初的世界(就是在現今的世界之前的世界)。

這末後的一種解釋,是比較完滿的,因為:

1.這解釋與上下文的討論相合,上文一直在討論神最初的創造如:4節──「萬物從起初創造的時侯仍是一樣」,5節──「從太古憑神的命有了天……」。

而下文7節所說:「但現今的天地,還是憑著那命存留」,顯然也是指神在創世記1章中的命令,而絕不可能指挪亞時代,其實上下文均未提及挪亞的事。挪亞洪水並不是世界完全的毀滅,神並未在挪亞洪水之後有另一次的創造。挪亞洪水實際上只是對叛逆神的人的一次審判,把人類引進一個新的開端而已,並不是完全的毀滅。

2.這解釋與創世記1章的記載相 合。我們所住的這個世界是曾經受過一次大審判而被水淹沒的。按創1:1 ,2說:「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這正是受過審判被水淹沒的情形,而不會是神起初創造的天地(創1:1上)。全能而喜愛光明的神絕不會先行造出一個空虛黑暗的地,然後慢慢把它改好,除非那地曾經過破壞和審判。

所以使徒在這裡所講的,正好解釋了創1:1 ,2的地為甚麼會成了空虛混沌的,就是因為神曾經用水審判了當時的世代的緣故。

7「但……」──表示以下所講和上句的意思不同或相反。「但現在的天地,還是憑著那命存留」,這意思就是,雖然神曾用水淹沒了起初的世界,但對於現今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神的審判尚未到,仍然同樣是憑著神創造世界時的那些命令而存留,直到結局的日子來到。現今世界能以保持現狀,天然界的各種規律能以正常地運行不息,都是因神的命令而保持的。

「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審判遭沉淪的日子,用火焚燒。」本句指出「不敬虔之人」是必要受審判的。神已經為他定了一個「遭沉淪的日子」(參徒17:31),那日子也就是神要毀滅這世界的日子。使徒要提到這件事的意思是要說明主怎樣審判了當時的世界,又必然會審判現今的世界,則主耶穌再來的應許自然是真確的了;因為主耶穌的再來和這世界末了時,不敬虔的人遭沉淪,都是相繼發生的事。若主耶穌尚未再次降臨,則在主降臨以後才來到的世界末日也就不能發生了。

由「用火焚燒」,可見將來神審判這世界所用的方法不再是水淹,乃是火燒。這可能因為神曾經與挪亞立約不再用洪水毀滅世界的緣故(創9:11)。在使徒寫這書信的時候,提到神要用火焚燒這個世界,是令人無法相信的;但現今由於核子彈的發明,這世界將會由火焚燒以致毀滅的結局,乃是十分可信的了。在此再一次證明聖經的話是出於神的啟示,不是常人的智慧所能創作的。

本節亦助證上文第6節所說的「當時的世界」是指創1:1 ,2的世界,因為那裡是講到最初的世界的受審判,本節則論及現今的世界將受審判。使徒引用最初的世界的審判,以證明現今的世界亦必受審判是十分自然而合理的;因為它是同一性質的世界的結局;但如果第6節的「當時的世界」是指挪亞時代,則挪亞時代的審判就不同性質,因為挪亞時代的審判並非世界的一種最後「結局」,只不過像所多瑪、蛾摩拉二城的毀滅一樣,是要「作後世不敬虔人的鑑戒」而已(彼後2:6)。

二 豫備主來的日子(3:8-13)

本段的主要意思是解明主耶穌為甚麼還未第二次降臨,並勸勉信徒不可因主來的遲延而放鬆自己,應當時刻儆醒,等候仰望主的日子來到。這些勸勉反映當時信徒對於主耶穌再來的應許的遲延發生疑惑。當時的假師傅顯然充份地利用這一點來搖動信徒的信心;直到今日,信徒仍會因為屢次聽聞主快再來的警告,卻末見主降臨,因而對主再來的應許發生疑惑,甚至對整個信仰埋下不信的種子,因而給異端搖動他們信心的機會,生出各種有關主再來的錯誤道理。在此彼得的講解可分為四點:

1 主看千年如一日(3:8)

8「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表示彼得在此所講的信息,並非那些信徒所不知道,沒有人可記住他們還未知道的事,是那些信徒忽略了所已經知道或聽到的事。這不可忘記的事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這句話是引自詩90:4,摩西祈禱的時候說:「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加夜間的一更。」但彼得將摩西禱告中所說的話,再加以推廣,將反面的意思也表明出來。主不但有千年如一日,亦看一日如千年。表示主在時間方面,不像人類那樣受一定時間次序的限制,不論是需要一千年才成功的事,或只需一日便可以成功的事,在 都是一樣的。 在成就任何事情上並無時間方面的困雖。所以我們不能用我們對於時間的觀念來推測神的作為,以為神必須在某一時間限制之內完成某等事件,否則便會太遲或無法完成 的旨意。我們並沒有神的能力,更不能用時間限制神的作為。

有解經者引用本節經文解釋聖經中的日子,將聖經中某些日子解為一千年,這不會是使徒的本意。彼得絕無意思把這句話當作我們解釋聖經中其他日子的原則,以為我們可以隨便把這原則用於聖經所記的某些日子,而把那些「日」解為「千年」。這樣必會發生許多錯誤和混亂的。

例如有人引用本節解釋創世記1章中的六日就是六千年,我們撇開創世記1章的六日是否六千年的問題不談,但這樣的引用實在是「大膽」的,不穩當的。為甚麼創世記1章中之六日必須引用這節經文來解釋?是否聖經中其他的日子也可以同樣引用?引用聖經是要有需要引用的理由的,其實與其引用本節的日子,以解釋創世記中的六日,無寧按本節的精義說明這位全能之神,可以將一個長時期才能成功的事,在一日之間成功,同時又能使 一日之間所成功的,包含著需要有長時期累積才能成功的功效,以致人們去分析研究 那一日所成功的事時,以為那是必須經過長久的年日才能造成的。

這又有甚麼希奇呢?因為「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人們用自己的時間觀點去推測這位超時間、超空間之神的作為,是何等愚昧和可笑呢?

引用聖經解釋聖經誠然是好的,但必須留心所引用的經文是否可以作為其他經文的解釋,若是盲目引用,或牽強附會,就比不引用經文更壞。因為,它不但將一處經文作錯誤的解釋,還將所引用的另一處經文作錯誤的引用,結果,使人對聖經的認識發生更大的混亂。許多異端道理也都強調「以經解經」,但卻不照正意引用經文。末世基督徒實在應當「慎思明辨」(參林前14:29),切勿囫圇吞棗,不分黑白,才不致被「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了(弗4:14)。

2 主遲來的緣故(3:9)

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這裡所說的應許,不是指一般的應許,乃是特別指有關主要再來的應許,如約14:3;路21:27-28;路22:29-30等類的事。這些應許所以未立即成就,並非因 耽延,乃是因 的寬容。

注意:「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使徒這兩句話有為主耶穌辯護的意思。不要以為主再來的應許遲遲未實現是主那方面的耽延,其實不是主那方面誤事耽延或失信,乃是主要「寬容你們,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主耶穌未能快來對這世界施行審判之故,並非不願照 的應許快快實現 所說過的話,乃是由於主的慈愛心腸,不願那麼快收回人人都可以悔改的機會,乃願每一個應得救的都早日悔改歸主的緣故。

「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這句話顯然不是對基督徒說的。但注意:「乃是寬容你們」的「你們」,卻當是指受書人──信徒,而不是指未信的人,因使徒在書信的開端已經說明:「寫信給那因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這樣,難道信徒還未確定是否得救,未知會否沉淪嗎?不然彼得把這兩句話「乃是寬容你們」和「不願一人沉淪……」──合在一起說,便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說出神對罪人的心意是願意每一個人都能悔改,不願一人沉淪,所以基督徒應當體會主的心,趁主未來之前,儘量引領沉淪在罪中的人悔改歸向神寸;另一方面也說出,神不但寬容罪人,讓他們仍有機會悔改,其實更是寬容基督徒,使他們仍有可以引領罪人悔改的機會,不至空手見主。

所以本節的主要用意,是以信徒為對象;使徒警告信徒不可怪責主耽延未來,而以為主的應許不可信,其實乃是主寬容他們自己,仍給他們事奉主,為主盡忠的機會。信徒應當趕快趁主耽延的時機,潔淨自己,熱心救人,以免辜負了主「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的心意。

3 主來像「賊」(3:10上)

10上?這句話在聖經中已提及多次(參太24:43;帖前5:2;啟3:3;16:15)。為甚麼使徒說主的日子像賊來到一樣?在此應注意「日子」二字,而不應注重「賊」字,彼得講這比喻的重點是取意於時間方面的難以預料。「賊」的來臨,不論在甚麼時侯,總是選擇最難被人料知的時間,以便使人難以防備。照樣,主耶穌再來的日子,也是人所無法逆料或豫算得來的。

關於這一點,主自己在世時已講得十分明白。 說:「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24:36)。所以任何人,用任何方法去計算主來的「日子」或「時辰」,都必然是錯誤的,不論人們宣稱如何得著超然的靈感與啟示,但它們若與聖經的明文相衝突的,就顯明是錯誤的。

總之,基督徒對於主再來的態度,應當保持時刻準備好的狀態,以等候那隨時會再來的主。

4 主來與世界末日(3:10下-12)

10下?「那日」是指世界的末日,因下文所說的是關乎世界的最後結局的事;所以這「那日」與10節首句的「主的日子」不同。「主的日子」是指主耶穌的第二次降臨,這就從「要像賊來到一樣」(對照太24:43)便可以肯定。但本節中的「那日」卻是指舊天地的最後毀滅,因為下文明明的說都要被烈火銷化(參啟20:15;21:1 )。

按事情發生的次序來說:主的第二次降臨,離開世界的最後結局最少還有一千年的間隔(啟20:6-15)。但彼得在這裡是概括地豫指未可見的將來的事,所以在時間的程序方面是籠統說的。正如我們在回溯以往的歷史時,在時間方面常是按整個時期來說,我們會把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事放在一起說。照樣,「主的日子」和「那日」雖然同屬末後一段時期的事,卻是彼此相差了一千年。

「天必大有響聲」,這句話似乎表示那使這世界上一切「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的,可能是由於一種猛烈的爆炸而引起的焚燒。「大有響聲」暗示那種爆炸是屬於類似現今核子彈爆炸而引起的威力,或更甚於現今人類所有最具威力的武器的某種天然的爆炸,也可能是直接出於神超然的能力所發出的毀滅力量,正如神毀滅了所多瑪,蛾摩拉那樣。

11「這一切既都……你們為人該……」,使徒指明這世界的最後結局,將必毀滅而歸於無有;其目的卻不是要引起信徒的悲觀的人生觀,乃是鼓勵他們;既知道這物質的世界的虛空和最終結局,就當熱心地為那永存的靈界的事物,積極進取,行事為人竭力追求聖潔和敬虔,以求在永世之中有真實的「財富」和榮耀。所以基督徒的輕看世界,絕不是一種消極的道理,乃是以輕看世界的精神,努力從事於那些可以存留到永世的事物;這就是基督徒的世界觀。

12「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這「神的日子」似乎是指世界被火焚燒之後,一個新的天地將要開始的那日子(啟21:1 )。在那新天新地中,神要親自與人同住,並將一切更新(啟21:3-5)。

「那日天被火燒……」,原文的「天」ouranoi是多數式的。這樣所謂「天」的意思不是單指地球上的人所見的「天」,乃是指全宇宙,或包括若干星球。這樣,將來更新的天地,並非僅限於地球,也可能是整個宇宙的更新。

基督徒應當切切仰望神的日子的來臨。認識這世界的虛生和短暫,就是我們愛慕、等候、切望屬天的祝福和進步的力量和理由了。反之,信徒既已知道這世界的虛空和只是暫時的存在,而仍貪圖這至暫至輕的快樂,忽略了天上的福氣,便是無知而愚頑的人了。

「有形質的」,原文stoixeia英文譯作elements,即「元素」或「原質」;有人以為這可能是暗指原子彈。但按全句的意思,這裡不是說這「有形質的」要怎樣去毀滅別的,乃是說它將要如何被毀滅。是有形質的都要被F化,卻不是有形質去使別的物質F化。無論如何,這說明了將有一種徹底的毀滅,會臨到這世界;其毀滅之程度,甚至最小的單位也不存在。

5 主來與新天新地(3:13)

13這應許在舊約先知書中曾提及。「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耶和華說: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樣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長存」(賽65:17;66:22)。

按啟21:1在白色大寶座審判之後,這舊天地就要過去,另有新天新地將要出現。在新天新地中一切都是「義」的,沒有罪惡和痛苦的存在。那時,神的應許便完全實現了。

新天新地之「天」原文是多數式,即「諸天」之意。本節「我們照 的應許」與第4節「主要降臨的應許在那裡呢」成強烈的對比。不接受基督為救主的人,無法「照主的應許」逃避最後的審判,也沒有進入新天新地的盼望;但基督徒既是相信且以主的應許為根據的人,就當「照 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的來臨。使那可怕的世界末日不是成為我們的末日和災禍,乃是照著主所應許的盼望真正實現。讓我們不聽人的話,乃是照主的應許等候主的降臨罷。

「有義居在其中」,這「義」一方面可以指神的義,或一切承受了神的義的人(腓3:9),亦直接指耶穌基督本身,因基督就是「那義者」(徒7:52;約一2:1 ;3:7)。新天新地的最大特點是有基督住在其中,成為新天新地的中心(參啟21:22-27)。

三 最後的勸勉──結語(3:14-18)

使徒彼得在反覆講解基督再來的真確並反駁假師傅及異端的錯誤道理與虛妄的行事之後,便開始結束本書的教訓。在他的結語中,勸勉信徒五件事:

1 勸勉信徒追求聖潔(3:14)

14「……你們既盼望這些事」──「盼望」這字的原文是prosdoko{ntes,其字根prosdoko{有等候及尋求的意思。在新約聖經中共用過十三次,有許多次都是譯作「等候」(太11:3;路1:21;7:19,20;8:40;徒10:24),有兩次譯作「想不到」(參太24:50;路\cs312:46),另有兩次譯作「指望」(路3:15;徒3:5),又有一次譯作「懸望」(徒27:33),「想」(徒28:6)及一次譯作「盼望」。所以,所謂「盼望這些事」就是等候,想望,尋求這些事的意思。信徒既然盼望等候上文所說有關主的再來,並照主的應許住在新天新地……這一切的事。這樣,我們應當有怎樣的行事生活,與我們心中的盼望相配合?應當「殷勤」。這是本書第三次提及殷勤。第1章有兩次,即第5節及第10節,一這是本書莒歡用的字。

「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本句說明所當殷勤的是甚麼事,就是追求在靈性生命上長進聖潔,有完美之見證,不給人有毀謗的把柄,在生活行為上不留污點,使主的名受辱,這樣就可以坦然無懼地安然見主了。

2 勸勉信徒要以主的忍耐為得救的因由(3:15上)

15上本句中的「得救」是名詞,「長久忍耐」是指上文主耶穌對這罪惡世界的容忍,並未立即降臨且立即拖行審判而說。使徒的意思是:我們不可因為主還未照 的應許再來,而懷疑主應許的真確。反倒要以主這樣的「長久忍耐」寬容這邪惡的世代,仍然留給他們有悔改的機會,看為是一種「拯救」;因為主的遲延忍耐,乃是世人可以得救的根本原因,否則,世人早應滅亡了。

3 勸勉信徒勿強解經文(3:15下-16)

15下?「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彗,寫了信給你們。」彼得稱保羅為所親愛的兄弟,顯示他與保羅之間並無任何成見。證明他尊重保羅從神所得的啟示,認為保羅所寫的書信,乃是照神所賜給他的智慧而寫的;換言之,是由神的靈所默示的。所以使徒彼得在這裡的話證明了保羅的書信具有聖經的權威。

注意彼得曾受保羅當眾責備(加2:14-15)。彼得身為教會領袖,其傳道資歷比保羅更高,曾有三年多的時間,跟隨主耶穌的左右,且在十二使徒中居領導地位;但他受了保羅的責備之後,並未存記在心,卻反在自己所寫的書信中,證明保羅所寫的書信是從神啟示的。彼得這種態度,表現他有順服真理的心,在自己有錯失時,願意謙卑地接受弟兄的規勸或責備,並不憑血氣或存偏見,惡意攻擊自己所不喜歡的人。他乃是存善良的心,喜歡其他被主使用的人受信徒的尊重。

16在「他一切的書上也都講論這事」,這裡的「這事」大概是指上文所論有關主再來的事;保羅所寫的書信,雖然不是每封信都是專門講論主的再來,但毫無疑問的,他的書信中是常常提到主的再來的(例如羅8:23-24;林前3:10-16;4:1 -5;15:51-54;林後4:14-18;5:10;弗4:30;腓3:20-21;西3:4,24-25;提前6:14-16;提後4:6-8;多2:11-13……),而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更是完全以基督的再來為中心信息的。所以在保羅的書信中,只有腓利門書未明提將來的審判及主再來的事,但其中的教訓實亦包含信徒準備迎見基督的精神了。所以彼得說:「他一切的信上也都講論這事」。

當然彼得所說的一切書信是指當時已通行各教會之保羅書信。按保羅所寫的書信,最早的是豫言書,即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其次是教義書如加拉太書、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等,再次是監獄書信如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等;較本書更遲的是教牧書,即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書等。按時間之先後而論,豫言書既寫得最早,通行之範圍諒必最廣。正與彼得說:「他一切的信中也講論這事」相合。況且彼得在本節中的重點不在「講論這事」,乃在「照著所賜給也的智慧」,證明保羅的講論是出於神的智慧。

「信中有些難明的」,這些難明白的是指保羅書信中的那些地方,無法斷定;但大概也是關乎主再來方面的。當時可能有人強解保羅的書信,像隨便講解其他經書一樣,所以彼得在此用了十分嚴重的話說;「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加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警告那些隨便用己意強解聖經的人。

「就自取沉倫」,暗示使徒所注重警告的大概是關乎救恩方面的基本要道。基督的再來,是救恩要道中重要的一環;因為基督若不會再來,我們的得救便只有一半。這等人既然憑自己的意思講解關乎救贖的道理,以至自己走差了路,結果便自取沉淪;又為自己加增許多罪人,使許多人隨著他們走入歧途。信徒應以他們為警戒;若對聖經難明之處,有所不明,寧願存著客觀、等待、繼續尋求明白的態度,也不可隨私意強解,以免自己走錯了,也將別人陷於錯誤中。

4 勸勉信徒應慎防謬解聖經的人(3:17)

17?「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既然知道這些事,就當防備。」上節彼得說那些強解聖經的人,是自取沉淪,本節提醒信徒應防備這等人,以免受他們的影響。主耶穌在世上時,也常豫先將可能發生的事指示門徒。例如關於有假先知,假基督起來顯神跡等類的事,主明明地對門徒說 是豫先提醒他們防備──「看哪!凡事我都豫先告訴你們了」(可13:23)。在此彼得亦豫先將那些強解聖經的人的錯謬豫告信徒,使他們在心靈上有準備,以防備人的錯誤。其實若我們不是豫先知道有假師傅謬解聖經的道理,固然很容易不加提防地受了迷惑,接受了他們的教訓,但我們仍當注意,縱然知道了有這種危險,受了主耶穌和使徒的提醒,若不時刻儆醒謙卑,在真道上長進,或因看見各種不同的異端混雜難分,或因教會中有關聖經真理的講解意見不一,因而以為厭煩,疏於戒備,便可能從自己堅固的地步墜落了;我們應當持守自己所信的,並繼續在主的話語上追求更深切的認識,好叫我們能在主的真道上堅定不移。

5 勸勉信徒應在恩典和知識上長進(3:18)

18「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使徒在上節只不過消極方面勸告信徒防備傳錯誤真理的人,不要被人誘惑;本節則從積極力面,在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恩典」乃是自白的賜與。神多賜恩典,我們就多蒙恩;神若不多施恩,我們怎樣多蒙恩?但彼得卻要信徒在「恩典」上長進,其實使徒的意思是要信徒在接受主的恩典上有長進,在支取主的恩典方面更為老練,在信心的容量和謙卑的深度上有長進。使我們能更多地領悟神的恩典,更多得著主的恩典,更不因為多蒙恩而驕傲,更知道如何倚靠神的恩典,和對於神的恩典有更迫切需要的感覺。這「恩典」是我們認識神並在生命上長大所必需的。

「知識」指對真理和對神的認識方面。屬靈的經歷和真理的知識應當並行前進,然後才能住真道上堅固。真理的知識要有屬靈的經歷才有價值,而不至於變成一種屬「頭腦」的理論;屬靈的經歷亦需要真理的知識,才能保持在正常的軌道中,不至受情緒的影響或人的情感所表現的各種現象所支配,以致走出神旨意之外。

主耶穌所給的恩典,並不是使人可以懶惰取巧,真理的知識也不是讓人因而驕傲自足,它們乃是叫我們互相配合地在神的引導中長進。這就是彼得對信徒的勸勉,卻也是一項「祝福」。

「願榮耀歸給 ,從今直到永遠。阿們。」這一切恩典和知識的長進都有一個中心,並不是為使任何人(包括那在恩典和知識中長進的人自己)得著榮耀,乃是要使榮耀歸與神。使徒這樣地寫信勸勉信徒,也不是為他自己的成功,或使他在屬靈方面的成就與地位,保留在信徒心中,受他們的尊重,乃是要神得著榮耀,又使信徒為著那可以存到永遠榮耀中的事而生活。

「從今直到永遠」,這是「榮耀歸給 」的一個不變的「定律」,從今直到永遠之中,並無任何的間隔,可以讓榮耀歸給別的人。「榮耀」應當不斷地歸給 ,沒有任何理由會因人屬肉體的侵占而間斷, 是唯一可以不斷承受榮耀而不會驕傲的一位。從今直到永遠地將榮耀給 ,是我們等候 的再臨應有的態度。

問題討論

末世譏誚主來的論調主要的理由是甚麼?怎樣防備或抗拒這種論調?

解釋3:6的「世界」指甚麼時候的世界?甚麼原因?

3:8下的正意是甚麼?能否應用來解釋其也聖經中的日子?

3:9下「乃是寬容你們」的「你們」指誰?對全節的解釋有甚麼重要教訓?

為甚麼說主來像「賊」?在福音書甚麼地方也提過?

「有義居在其中」這「義」所指的是甚麼?

「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怎樣解釋?

彼得證明保羅的書出於神的啟示有甚麼教訓?

怎樣在「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DD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