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聖經研究——歸納性研經:創世紀至啟示錄 39
第三十九課 列王紀下 之五
題示:請重讀十八至二十五章,特別注意二十三章三十一節至二十五章三十節。
改革的工作並未曾貫徹始終,希西家一離世,百姓又回到昔日的罪惡里。希西家開始他的改革,他是自聖殿開始,想想看,他要發動所有祭司和利未人,用十六日的時間才可以把聖殿清理乾淨,在此之前,聖殿變成什麼模樣是可以想像的。到了約西亞的改革,他在修茸聖殿時,發現了神的律法書;留意當時之情形;他得了律法書後,既陌生又吃驚,「發現」才重現民間!發現了,大家都不知書內說的是什麼!這是什麼樣的時代?神的律法完全被遺忘了,這不可悲嗎?
——摩根
耶京淪陷
約西亞駕崩的一年,正是亞述王朝的滅亡(主前六○八年)隨著亞述的坍塌,猶大的「靠山」亦崩潰了,一方面她恐懼埃及的侵襲,另一方面,她又害怕巴比倫的攻擊。百多年前,先知以賽亞就曾預言過,神要藉巴比倫人的手,來向以色列人討罪,現在應驗了,猶大致命的一擊就要來到,城要被毀,民要被擄。列王紀下所說耶京與猶大悲痛的一幕,值得我們詳細查考閱讀,但為了篇幅的原故,我們選出幾個事關重大的地方來討論,叫我們知所警惕。
第一、聖經對於耶京淪陷,百姓被擄的記述,特別強調是出於神權能的手。我們忽略這一點,就算沒有讀過這一段歷史;請留意這節經文:
「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王下廿四3;另參代下卅六16、17、21)。
因著他們與神是有著一種特別的關係,又因著他們是蒙揀選為要作列國之光的子民,是神透過他們而顯明他與諸國列族的關係的媒介,神對他們的審判就成了歷史中最重要的啟示:他管理列國的原則——守道蒙福、叛道滅亡。噢!但願今天的政治家以至於各國元首都有耳去聽,有眼去看,有腦袋去思想,亦有心去遵行。神既藉以色列人的興亡而啟示於聖經,他就一定會按那啟示去做,難道我們的元首和執政的都沒有這一份睿智去了解、去明白?
神怎樣審判了北國以色列,現在按著同樣的原則審判猶大——這就是「報應」,要譏笑的人儘管譏笑吧,一些目瞎心盲的歷史家正需要他們這樣的人,不然「歷史的變易只是命數使然」的謬論又怎能叫得起來。至於我們,我們就與聖經同列一陣線,我們相信神是歷史的主宰,是神按著列國所作所行的,來施行賞罰的結果。
他願意讓人得著最大的自由,好叫我們對自己一切的行為負責;但在這之上,他仍然掌握著萬有的遞嬗、生滅,和興衰的權柄。「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他要賞善罰惡,昔日他怎樣使用尼布甲尼撒的手去施行公義,今天他的原則仍然堅守著,沒有改變,也絕不妥協。
第二、要注意猶大百姓之被擄,前後共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約雅敬第三年的時候,被擄的民中,年輕出眾的但以理便在其內(但一1~4;王下廿四1~2;代下卅六5~7)。
第二次被擄是八年後,約雅敬離世了,由約雅斤繼位,但他作王不夠三個月,就被尼布甲尼撒廢了,西底家接續作王,自西底家作王起計,十二年後,耶路撒冷就淪陷了。在第二次被擄中,共有一萬個耶京的優秀份子被尼布甲尼撒帶到巴比倫去(王下廿四8~16),其中就有祭司(後來是先知)以西結——他告訴我們,耶京淪陷時,他已經在巴比倫過了十一個年頭(參結四十1)。
最後一次被擄是在公元前五八七年,西底家一直作無謂的掙扎,最後尼布甲尼撒決要一次過解決這個亂事多多的耶路撒冷,他就率領大軍,圍困耶京,經歷十八個月,才破城而入,西底家王及他的戰士乘夜逃走,卻被敵軍追上,西底家的兒子就在西底家面前被殺,並且他的眼睛被剜,用銅鏈鎖著,帶回巴比倫去(這一切均是當時迦勒底人對待仇敵之慣例)。
耶路撒冷被搜掠清光,一切值錢的東西均成了巴比倫的掠物。聖殿中一切的金銀器皿半件不留。他們拆了耶路撒冷的城牆,又用火焚燒城內之聖殿及王宮,昔日顯赫的聖城及聖殿就成了廢墟。這一切均記在列王紀下二十五章和歷代志下三十六章,讀來都是怵目驚心的。
誰能形容他們這次國破家亡的慘痛?耶利米哀歌、以西結,和約瑟弗的猶大古史稍有提及,已夠不寒而慄的了。
「婦人豈可吃自己所生育手所搖弄的嬰孩麼?祭司和先知,豈可在主的聖所中被殺戮麼?少年人和老年人都在街上躺臥,我的處女和壯丁,都倒在刀下、(哀二20)
「野狗尚且把奶乳哺其子,我民的婦人倒成為殘忍,好像曠野的鴕鳥一般。吃奶孩子的舌頭,因乾渴貼住上膛。孩童求餅,無人擘給他們;素來吃美好食物的,現今在街上變為孤寒;素來臥朱紅褥子的,現今躺臥糞堆……錫安的貴胄,素來比雪純淨,比奶更白,他們的身體,比紅寶玉更紅,像光潤的藍寶石一樣。現在他們的面貌比煤炭更黑,以致在街上無人認識,他們的皮膚緊貼骨頭,枯乾如同槁木,餓死的,不如被刀殺的,因為這是缺了田間的土產,就身體衰弱,漸漸消滅。慈心的婦人,當我眾民被毀滅的時候,親手煮自己的兒女為食物。」(哀四3~10)
以西結先知告訴我們三分之一的民死在瘟疫,三分之一倒在刀劍下,另外三分之一則被趕散至列國,餘下最窮的人留在耶路撒冷,使他們修理葡萄園,耕種田地(王下廿五11~12)。
第三、巴比倫人離開耶路撒冷之後,留在耶京之猶太人圖謀造反,事敗後更多猶太人逃到埃及。這件事記在列王紀下二十五章二十二至二十六節。但參考耶利米書四十至四十三章,對整個事件就會了解得更清楚(當時耶利米先知是留在耶京的),下面一段話會把來朧去脈說清楚:
「尼布甲尼撒把西底家帶回巴比倫後,就立了基大利作猶太人的省長,他不是王族的人,但在國內頗有地位。基大利上任後,就在離耶路撒冷不遠的米斯巴安居。後來一些較重要的猶太人從耶京逃出來,俟巴比倫人回國後,便聯袂會基大利於米斯巴。他們之中以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和王室後裔以實瑪利最為重要。基大利極力主張他們臣伏於巴比倫,他們便可安居樂業,基大利也分田給他們耕種。他這個意見早期還被接納;後來約哈難就密告基大利,說以實瑪利要尋索他命,基大利不在意,結果就遭難了。連同被殺的有猶大人和迦勒底人。約哈難及其他有影響力的難民深恐巴比倫王追究此事,便以武力驅逐以實瑪利一伙人到亞捫人去,自己和一大班猶太人則不理會耶利米的勸告,逃至埃及避難,列王紀下的作者寫到這裡就停住了 (參王下廿五26),沒有提到先知耶利米宣告他們逃到埃及的厄運(參耶四十四2~28)。」
自此以後,耶路撒冷就完全荒棄了。
第四、耶路撒冷淪陷之日,在歷史上是極其重要的,應特別加以討論,列王紀下二十五章一節對此交待得清清楚楚:「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
此為本歷史書第一次對事件發生之日期作如此詳盡的記錄。因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作者如此寫必有其理由的。再者,聖經別的地方提及耶京淪陷時,也同樣明確地註明發生的日期。尼布甲尼撒揮軍直取耶京時,先知以西結已經在巴比倫度過九個年頭,就在耶京被陷之日,神向以西結啟示了一個非常特別的信息:
「第九年十月初十日,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人子啊,今日正是巴比倫王就近耶路撒冷的日子,你要將這日記下。」 (結廿四1~2)
這還不夠明顯嗎?巴比倫大軍攻陷耶京之時,神就向遠在幾百哩外的以西結啟示,並且要他仔細地記下那日期,以作記念,以作鑑戒——主前五八九年十月十日,自此,猶太人便以該日作為全國之禁食日。
耶利米對此日也極其重視,且看耶利米書五十二章四節:
「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
我們不得不問:為什麼?為什麼這日有那麼重要?答案不難找出來,耶利米書有題示,若把耶利米書、哈該書,和但以理書三本比較一下,理由就更明朗了。
耶利米書二十五章預言到耶路撒冷要有七十年「荒涼」,我們發現這一點對但以理的影響頗深(參但九1~2),連撒迦利亞先知也提及了(亞一12)。這七十年由那一天計起呢?就是由耶京失陷之日——第九年之十月十日——開始計,先知們清楚地記錄這一天,為的就是給他們保存一個日子可以計算,關乎這一點,稍後我們還要詳述,在此不贅了。
無可置疑,聖經裡面的預言之年是按猶太人曆法計算的,亦即是一年只有三百六十日(參第二卷但以理書論七十個七一文),我們若以三百六十日為一年,又以主前五八九年十月十日開始往後推算七十年,就是主前五二○年九月(基斯流月)二十四日,那日有什麼事情發生呢?翻開哈該書第二章十五至十九節,我們看見猶太人果然已從被擄之地歸回並重建聖殿落成了!留意先知記載這段歷史時,也特別注意它發生的日期:
「現在你們要追想,此日以前,耶和華的殿,沒有一塊石頭壘在石頭上的光景。……你們要追想此日以前,就是從九月二十四日起,追想到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日子,……從今日起,我必賜福與你們。」
自哈該先知作上述宣告起,七十年被擄的日子就滿了。稍後我們詳細討論這一問題,目前我們只要留意耶京被陷之日,是聖經作者特別注意的日期也就夠了。
第五、審判之所以臨到神的選民,不單只因為他們像列國一樣的犯罪作惡,更重要的,是他們違背了與神立下的約。請注意下面幾個重要的事實:
(1)以色列人本應每七年守一安息年,每五十年一禧年(參利廿五),以色列人有守嗎?(參耶卅四8~22),現在七十年「荒涼」就是他們不忠於約的刑罰。比較耶二十五11和代下三十六21;再讀利二十六32~35,就會明白。
(2)以色列人不應與鄰國立約,要潔身自愛,保持獨立,分別出來(出卅四12~17),但他們從起頭就犯了(書九14~16;士二2等)。
(3)神禁止以色列人拜偶像,或立任何宗教之圖像,這一方面我們根本不必舉出經節來證明,是明顯不過的。但他們的紀錄又是多麼的可恥!看看列王紀下十七章十七至二十三節就明白這審判是怎樣臨到。
(4)此外如沒有十輸其一,不守逾越節等等,都是極惹神怒的。
以色列人既不忠於與他們立約的神,神就只能按公義來審判他們。我們要特別留意此點,舊約中神對以色列人的審判,完全是按著他們違約背誓的程度及條件而施行的,(參利廿六14~39)。
最後的畫像
「被陷、被擄、被逐」——這就是猶大王國最後的畫像,現在讓我們把列王紀下幾個重要的事實聯起來看,好叫這亡國的教訓一生深烙在我們的記憶中,不敢或忘。
歷史上任何事物之興亡盛衰,總是有兩方面的——人一方面及神一方面。從人一方面看,人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了,上至君王顯貴,下及布衣販夫,無不深深陷在罪里。但往深一層看,我們看見神並沒有失敗。從先知的信息看,我們知道神是勝利的——讓我們好好記著,聖經中所有偉大的先知言論,他們預言的時代全記在列王紀下,藉著這些預言,我們可以了解以色列今日及明日的歷史。
從人一方面看,最叫我們怵目驚心的是「沒有異象,民就滅亡」中譯作:民就放肆。見箴二十九18)。人若離棄了單純誠實的敬拜,慢慢就失去神的同在,墜入了日漸泥足深陷的偶像敬拜,與世界聯合,此後神就是責打管教,我們也不知道是他的手在引導我們迴轉。國民生活的目標迷失,道德價值的被踐踏,就算神興起先知來作他的出口,也不足以喚起人沉睡的心靈,這就是從人那方面看的敗壞光景。失去神的異象,我們只有一個結局:「理想的失落,良心的麻木,目標的崩潰」,這功課對昔日的猶大和以色列是如此,對今日的美國和英國也同樣真實!
從神一方面看呢?那是一種勝利,一代先知以賽亞說得好:「他(耶和華)不灰心,也不喪膽。」(賽四十二4)當地上的寶座坍塌了,天上的寶座仍然笑傲於風暴之上。地上神的子民可以失敗,天上神的旨意卻要運行不息。他們被擄至巴比倫,自始,以色列人拜偶像的劣根性完全治好了;而且他們重新得回戀慕耶和華的心;耶和華的律法成了他們最寶貝的,他們亦開始了解到自己國家真正的目標是什麼,直到今日,這些寶貴的特質仍沒有失去,他們仍是神的子民,蒙揀選的兒女。他們在巴比倫上的那一課有多奇妙!
儘管被趕散於萬國中,卻沒有被同化;遭屠殺,卻沒有滅族,永遠都是世界上最特出的一個民族。我們若拋開聖經,以色列人的歷史就是一個無法解得開的謎。地上有很多比他們更有條件,更強壯的民族,都一一地過去了(像亞述、巴比倫),但這些亞伯拉罕的子孫呀,仍然存在,且要一直的存在,直到大衛的苗裔——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再來,設立他的寶座在耶路撒冷,統管萬國。
附 錄 南北國之政治情況
北國以色列(主前九三三——七二一)
首五十年: 受猶大與亞述兩國之困擾。 次四十年: 在暗利王族之下,頗見興盛了。 又四十年; 在耶戶與約哈斯之統治之下,國運衰微。 又五十年: 在耶羅波安第二時,喜見好轉。 末三十年: 混亂,亡國,被擄。
南國猶大(主前九三三——六○六)
首八十年: 頗興隆,逐漸強大。 次七十年: 禍患頗多,開始崇拜巴力。 又五十年: 烏西雅王時,拜偶像之風達到頂點。 又十五年: 亞哈斯王時,成為亞述國附庸: 又三十年: 希西家王時,重獲獨立。 末一百年: 就大體言為亞述屬國。
兩國之關係
首八十年: 戰事不絕。 次八十年: 和平相處。 末五十年: 始終有間歇的戰事。
兩國的王朝
北國共換九次朝代:
一、耶羅波安與拿答。二、巴沙與以拉。三、心利。四、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五、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第二,撒迦利雅。六、沙龍。七、米拿現與比加轄。八、比加。九、何細亞。
九個王朝,共有十九個王。每個王平均作王十一年。彼此間常爭權奪位。有八個王是暴斃的。
南國只有一個王朝:
就是大衛一家的統治。中間只有亞他利雅的篡位,霸占王位有六年之久。她因通婚關係由北國侵入了大衛家族譜系內。南國共有二十個王。每個王平均作王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