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上山之鑰5 -5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Template:上山之鑰5

五、幔子──通過基督

  經過香壇再往前走,就看見幔子把聖所隔開了。一個幔子把聖所隔成兩半,這邊三分之二的地方叫做聖所,有陳設餅、桌子、金燈台、香壇;幔子後面還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叫至聖所,裡面有約櫃,櫃內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板。柜上面有榮耀基路伯的影遮著施恩座。

  照摩西所領受的規矩,一年只有一次大祭司進到幔子裡邊去敬拜神。神有什麼心意和啟示,大祭司可以直接從施恩座上領受,出來告訴百姓。這就是說,先要在聖所禱告了,再通過幔子,才能夠直接朝見神,才可以把神的心意和作為、神的權柄、神的榮耀帶出來。

  這個幔子是什麼意思呢?舊約時候,大祭司只是每年進一次至聖所,連他自己也不懂得是什麼意思。他光知道按著當時的宗教條例,是這樣規定的。為什麼幔子沒有門、沒有縫,他們不懂得。直到神的兒子主耶穌基督降生、救贖的計劃都完成的時候,這個奧秘才向人類揭開了──就是<馬太福音>告訴我們的,當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大聲喊叫,氣就斷了」,下邊就說:「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這幔子是什麼?是基督的身體!

  因為整個會幕、聖殿都是代表耶穌基督,裡面一切的物件──不管是一根繩子,一個門帘,一個用具等等,都是基督身上的一部分;而這個幔子代表基督的身體。在主還沒有釘十字架以前,幔子向人是封閉的。在基督還沒有降世以前,人和神之間是沒有聯結的。人在神面前是恐懼戰兢的,只能哀求神憐憫,哀求神拯救,但是沒有把握神肯聽禱告,沒有把握神肯拯救。所以人就用很多方法,如苦待己身、行善等討神的喜歡,好使禱告能夠蒙神應允。這就是世上一切宗教天然的表現──就在這一點上。不管什麼宗教,都是講人和神的關係的,講人求神憐憫的。

  但是,真神的兒子主耶穌基督來了,他明白人的可憐和人的痛苦。他要給人開一條路,使人和神之間能夠來往,能夠明白神的事情,能直接從神那裡支取恩典,支取憐憫。他為此立下救法,就是把他的身體完全獻上,代替人一切罪孽的刑罰,擔當人的痛苦、重擔。這就是神人之間的通路,借十字架修成了。

  在人看來,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已經斷氣了,工作不能再作了,一切就此結束了。但是奇妙得很,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聖殿裡面那將人和神隔開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這是怎麼一回事?猶太人不懂得,祭司不懂得,憑著宗教規矩、傳統、習慣,誰也不懂得。這一個在各各他山上被釘死的罪犯拿撒勒人耶穌,竟然能夠影響到聖殿裡頭的事奉,竟然能改變神和人間的關係!這不是在律法之下的人所能理解的。大祭司一年只有一次可以將幔子掀開到至聖所里去;現在幔子裂開了,而且是從上到下裂開,完全的裂開──這就是神的門和路向我們完全敞開了,再也沒有什麼可遮擋了。人和神之間沒有間隔了,可以直接交通、敬拜了。

  這裡也告訴我們:在基督裡面,想要到神面前直接地朝見神,從神那裡直接得著亮光、指示、引導、幫助,也必須經過耶穌基督的身體。當我們按手在這隻羔羊身上,我們的老生命和主一同被釘死、斷氣了,主的生命進入我們裡面,我們和神之間才有門、有路可通。

  事奉神的人,不是領了陳設餅,不是借著燈的光,就能夠為人傳講神的信息了;還必須借著幔子裂開,暢通無阻地來到神面前,真正明白他的心意,然後出來指示百姓應當如何行。若是我們和神之間還有幔子隔著,我們的禱告就好像打空氣。我們要求神發憐憫,垂聽我們的禱告。

  我常懇切地禁食禱告、流淚地禱告,但究竟神聽了沒有,還是沒有把握的。一個能夠蒙神應允的禱告,可能只有幾句話,甚至只是一個意念;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也許要流淚、禁食。神聽還是不聽,裡面是清楚的。禱告沒有果效,關鍵在於我們和神之間沒有通道。殿裡的幔子裂開了,但我們這一方面裂開了沒有?只有我們被釘十字架斷氣的時候,才能夠有幔子裂開的經歷。

  在事奉中,我們還有自己的情感、理智,對肢體有自己的看法、選擇,作工有自己的辦法、安排……。儘管說自己和主同釘十字架了,可是老我還在活動,沒有死、沒有斷氣,當然也進不到至聖所里。

  我有過這樣的功課。在一個地方,有很多青年人信了主,蒙了恩典,我裡面非常歡喜快樂。我想:以往教會裡面全是些老年人,教一首詩歌,教了幾十遍還學不會,講道講得口乾舌燥,他們還是不懂。我心裡干著急,幾乎灰心了。青年人接受能力強、有文化,又活潑,會唱歌,一講就懂得,稍微一訓練,就能講道。我覺得這個教會復興有望了。然而事實遠非如此。以後稍微使用他,驕傲、自大、嫉妒、紛爭都出來了,和信徒間也相處不好,弄得很糟糕。一看這景況,我很傷心,回到主面前來省察是什麼原因。主就光照我:問題出在我,是我在揀選人、培養人。我有什麼本事叫人服事神呢?神的教會不是社會團體,不是人的組織,不是個學校,乃是神的家。用人的眼光判斷誰能行、誰不行,就完全錯了!

  在我們教會裡面有一位弟兄。他在社會上很有地位,是一個老革命,是某單位的政治處主任。他信了主後,很多弟兄姐妹都高興,都認為他可以幫助教會復興了,因為他工作能力很強,會組織、會聯絡、會管理、會安排。後來我離開那裡時,就把帶領教會的任務交給他,他也以為沒有問題,一定能把教會帶好。

  他帶領教會後心裡火熱,怪這個信徒不上進,怪那個信徒不努力。受傷的不會安慰,軟弱的不會扶持;只有責備,沒有鼓勵;只有催促,沒有幫助。這一來把教會弄得七零八落的,再無法敬拜下去了。

  兩、三年後我回來,看到這種光景,我到神面前認罪了:「主啊,我錯了!我按人的條件揀選你的工人,但這不是你的方法。」

  在另一個地方,有一位弟兄,當初是我帶他蒙恩的。這個弟兄從天性上講非常笨,只會給他的主人做燒飯、抱小孩、推磨等雜活。就這樣還干不好,說話行事都不利落。從心裡說,我也不重視他。我想他能蒙恩就不錯了,神拯救他靈魂不至滅亡,這就可以了,根本沒有想到他會做事奉工作。過了兩、三年再去,希奇的很,在他的周圍已有十幾個弟兄姐妹,在一起事奉,在一起禱告、讀聖經。他不但會講道,還會安慰勸勉。在十二個人當中,十一個是他領來歸主的,其中有三個人是工廠的領導,他們還都喜歡聽他。我的眼睛明亮了,我說:「主啊!我向你認罪。」

  由此我們看出,神的揀選不像人的揀選。正像<撒母耳記>所說,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內心。

  從人的眼光來看,大衛的七個哥哥,都是身強力壯的,非常高大的,能夠承擔主的託付。但是神不要他們,唯有這個牧羊童子大衛來到的時候,神才感動撒母耳說:「這就是神所揀選的王。」連他的哥哥們都會有看法:「大衛只會放羊,不會打仗;沒學過武術,怎能攻打敵人?我們是經過訓練的,跟掃羅王打了許多仗了,為什麼不揀選我們?」

  但是神不揀選他們,神就是驗中這個年輕的大衛,因為神看中了大衛的心!神知道他有一個敬畏神的心。他每天放羊,都倚靠神,離不開禱告,所以神看中他。我們今天事奉神,應當有神的眼光,有神的心意。怎麼才能有呢?借著十字架,把我們的老舊人釘死了,就是把我們的幔子裂開,沒有我們的感覺,在至聖所里,完全活在聖靈里。整個新約的工作,從五旬節開始,直到主耶穌再來,都是聖靈的工作。一個不認識聖靈的人,想擔負新約的職事,是不可能的。

  我們都有心願做救靈魂的工作:從救恩方面說,把人從滅亡裡面拯救出來,帶到天國里去;從實際經歷來說,是把一個人從一個愛慕世界裡面拯救出來,從犯罪習慣裡面轉變過來,讓他會愛神,會注重靈性的事情。這不是人的聰明、智慧、權勢所能做到的。人能用權勢征服一個人,但他沒辦法把人的心轉變過來,把他的性情改變過來。這個只有神的愛才能做。因此,應當看到今天我們擔負的工作是何等偉大、何等神聖,同時也是何等艱巨!

  有誰能把一個性情暴戾的人變得很柔和呢?教育不能,法律也不能。有誰能把一個吃喝嫖賭的罪人變成恨惡這個罪的人?只有聖靈能做這工作。我們若不認識聖靈,不靠著聖靈,我們能做什麼?如果不是在聖靈裡面,凡事憑著我們自己那個天然的生命來作神的工作,那和神的工作之間就有一個幔子隔著。沒有一個在聖靈裡面有認識、有看見的人,是不經過十字架的對付的。

  我們活著,不再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活著,是憑著神的恩典。我已經與基督同釘死了,我看世界是已經釘死了,世界看我是已經釘死了,除了蒙神恩活著之外,什麼我都不知道了。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給人打開天門,給人指出天路來。

  要明白神的奧秘,不是說跪上三天就懂得了,禁食一個禮拜就明白了。不是的,那是外邊的事情。雖然有時候需要,但是不能靠著這樣子明白神的心。要想明白神的旨意,就要靠著我們向肉體死、向世界死、向聖靈活;只有活在靈裡面,天就開了,天上那個路顯明了。

  我聽說早幾年,有「跑靈程」的。弟兄姐妹很熱心,去為主跑靈程──就是把家不要了,跟著弟兄姐妹出去跑上十天半月。那是憑著自己的意思跑一陣子,發點熱心,其實他們裡面什麼都沒有看見。什麼是道路?什麼是靈程?就是時時學習向著自己死,向著主活,凡事受聖靈感動、責備、造就、啟示。

  舉例說:信主頭一年,在聖靈感動下你認罪,並決心再也不偷東西了,不和人家吵架了。到了第二年,是否以第一年的標準為滿足呢?顯然不是了,連裡面的貪心、恨人也要對付了。第三年呢?還樂意愛人、幫助人了。這才是跑靈程──越跑越有希望,越跑越榮耀主,越跑你裡面越明白神的心意。

  靈程道路就是:順服聖靈,明白主心。步步不離開聖靈引導。不因著人的稱讚而驕傲;不因著人的毀謗、輕視而灰心喪氣;不因世界引誘而動心;不因著苦難逼迫而發怨言。以主之樂為樂,以主之憂為憂,整個人生都放在主的手裡,因著聖靈的工作,使我們裡面變化,漸漸變成主的形狀了。


Template:基督徒百科未授權書籍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