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彼得前書》第五章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彼得前書》查經資料
提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五段 對受苦教會的勉勵(5:1 -11)

一 勸勉作長老的(5:1 -4)

1 長老之職責(5:1 )

1 「長老」原系舊約的名稱(出3:16;17:5;利4:15;士8:14,16;撒上16:4;拉10:14)。猶太人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宗教的領袖即是百姓官長。教會中長老的名稱,很可能是承襲猶太教而來的,但啟示錄中亦提及天上的長老,即天使中的長老(啟4:4及啟 5:5,14;7:11-13;11:16;14:3;19:4)。這樣說來,「長老」一名可說是起源於天上的使者了。

古代教會中,除使徒外,沒有比長老更大的職任,但使徒是由神呼召,長老則系弟兄中靈性較長進的人,由使徒按神的引導予以選立,使他們管理教會(徒14:23)。使徒的工作是開荒布道設立教會,見證基督復活等;長老則是負責牧養教會的,其工作等於今日的牧師或教師。使徒是超地方性的,即不是專屬於某一地方之教會的(徒 4:23;多1:5);而長老則是地方性的,即只限於某一教會的。在本教會作長老的,到了別處就不一定是那個地方的長老;但使徒則屬「全教會」的職分,無論到那裡都是神的使徒。

「長老」在聖經里有時又稱為監督,如徒20:28-35,注意其中徒20:27稱「長老」,而在徒20:28則稱「監督」(參多1:5,7;提前3:1 -7;5:17;亦同樣將監督與長老混為一談),可見這兩種名稱實際上是一種職分。所以在初期教會中,長老就是教會在靈性或行政上的領袖。執事則系辦理事務方面的,其職權在長老之下(徒6:1 -6;提前3:8-12)。但現今一般教會中的「監督」是高過長老的,約等於一個地區或某一組織中的最高領袖。這種監督與聖經中的監督是不同意義的。

亦有根據提前3:1 -7的記載,而主張教會中不設長老的,因為沒有人能符合那裡所記載的要求,且無使徒可按立長老;是則教會中似乎亦不能設執事之職,因為執事亦由使徒按立,且按徒6:3;提前3:8-13的記載,能完全符合聖經要求之執事亦不易得。

在此彼得用三種自稱,都有寶貴教訓:

A 「我這作長老的」

這不是驕傲的自稱,乃是謙卑的自稱。因按彼得在教會中的地位來說,他不但是十二使徒之一,且在十二使徒中居領導地位;但他在此以長老自稱,並不以為不值,或貶低身分,可見彼得心中沒有職位高低的揀選。並且在他靈性造詣更高深的時候,反倒喜歡擔任那種任勞任怨的牧養工作。可見一個信徒靈性愈高深必然愈謙卑,而這種謙卑清楚地表現於對工作地位沒有階級觀念。

他這種自稱,能使受書人中作長老的人感到,這位身為十二使徒領袖之一,又曾按立過許多長老的彼得,到了這麼年高德望的時候,仍和他們同樣是作長老的,這是他們的榮耀和安慰。

彼得這種自稱,亦顯示他以下的教訓,是站在與其他作長老者相同的地位上發言的,他並非站在一個上司的地位,對於下屬的工作困難亳無經歷與體驗,只憑地位的權力而高談闊論。

B 「作基督受苦的見證」

這句話包含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說彼得以其本身的經歷來證明基督為人受苦,按彼得曾親身跟隨主有三年多,親自看見主如何在山上改變形像(太17:2),如何被本鄉的人丟棄(可6:3-4),如何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可14:32-42),如何被賣(可14:43-50),如何受審受辱(可 14:53-65),如何被釘與安葬(可15:6-47),並如何復活向門徒顯現(可16章);這些見證都是彼得所親自經歷過的,可見他的見證是十分確切而有把握的。

這句話另一方面的意思,就是憑著他為基督受苦,而為作見證。彼得不但親自看見基督為人受苦(參3:18),更是很樂意地為見證基督而受苦(徒4:1 -3;4:21-22;5:17-32,40-42;12:1 -19)。這樣忠心為主受苦而作見證,就是他作長老盡職的態度。

注意,「作基督受苦的見證」連接在「我這作長老」之後,這後句是為前句的最好註腳。作長老並非作大官,乃是作一個使人知道基督如何為人受苦,並甘願為基督受苦的人。

C 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

這「榮耀」當然是指基督再來時所帶來的榮耀(1:7,13),這句話暗示基督將來要顯現的榮耀,有我們在現今所無法領略得到的奇妙。所以使徒稱它為「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人,與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是相關聯的(提後2:11-13;太19:28;路22:30;約一3:2)。注意,彼得在這裡不是盼望將來與主同享榮耀,乃是用一種肯定的語氣,論及他自己乃是一個與主「同享……榮耀」的人,正如他是一個長老,一個作基督受苦的見證人一樣。他在今世如何是一個為主受苦的長老,在天上他也如何是一個與主同享榮耀的人。

主在世時,曾經論及 自己的受苦和將來所要顯現之榮耀(參可8:31-38;9:1 -8),彼得都曾親自聽見,並在山上榮光中見過。所以在這裡,他很有把握地論及信徒為主受苦與將來的榮耀。

2 長老工作的原則(5:2-3)

在此彼得勸勉並指導那些與他同作長老的人如何牧養神的群羊。他自己曾受到復活主的勉勵,要他牧養主的群羊(約21:15-19)。這裡給我們看見彼得已照主的話牧養 的群羊,又勸勉他的同工如何牧養主的羊。

2「牧養」是含有保護、看顧、養育、引導的意思在內。牧人應負責為羊群找有水草的地方,並保護他們不受野獸的侵襲,引領他們行平安的路。在此給我們看見作長老幾個重要的原則:

A 應站在一個受委託的地位上

「在你們中間神的……」,表示這些羊群並非「你們的」,乃是神放在你們中間的,是神所委託的。一個牧者應站在管家的地位上牧養。

B 要照神的旨意照管

「照管」episkopeo(參W. E. Vine《新約字解》)有監視、慎守之意,在來12:15譯作「謹慎」,就是很小心看顧的意思。牧者對於主的群羊應當留心照管,看看他們有無懈怠、患病、走迷、受傷,而隨時給予援助、督促、責備。英文R.V.「照管」譯作oversight(照顧、監視)。

「按著神旨意」,亦即照神真理的原則、聖靈的指教而引導他們。不是隨人的私意,順從人的願望,乃是向神負責,按神的願望而牧養他們。

C 要出於甘心

「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即不是消極方面由於人的催促,和出於屬人的意念或礙於情面,而不得不擔起牧養的責任;乃是積極地甘願順從主的呼召,而牧養主的羊。這不是說凡是人所分派的事工都不作,乃是說不要等人的分派,為著不敢得罪人的緣故而作,乃是為主的緣故而樂意去作。

聖經勸勉信徒存樂意的心奉獻(林後9:7),在此則告訴我們,在一切神的聖工上,都應當甘心樂意地去作。

「不是出於勉強」,亦即不是出於人意的勉強。保羅曾說他傳福音是「不得已」(林前9:16),但他的「不得已」並非人的勉強,乃是神愛的激勵,聖靈的催逼使他不能不接受神的要求。

D 要有純正動機

「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貪財」指不應得的錢財卻貪圖獲得。原文該字是由「可恥」與「獲得」二字合成。本句顯示當時的長老是專職牧養教會的人,且是接受教會供給的(提前5:17),所以說「不是因為貪財」。這句話的意思可以推廣為,不要為著薪金的多寡而接受教會聖工的職責。

聖經對於教會工作者如何接受供給,並未限定任何方式。因為聖經所注重的,不是方式,乃是內心與動機。有人反對教會傳道人領受固定薪金。但是否領受固定薪金,絕不足以表示他們是否專心仰賴神。領受薪金的人也可能不仰賴人,只仰賴神;不領受薪金的人也可能不仰賴神,只看富人臉色,重富輕貧,處處乘機表示自己的窮困……。所以最重要的是忠心事主,不計較待遇,也不藉任何形式獲取人前的榮耀和尊敬。

3E 要作群羊的榜樣

「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轄制」有憑權力或武力壓服人,使人受自己統治管制的意思。新舊庫聖經譯本作「威嚇」。長老對群羊應以榜樣為感召,而不是藉權力威嚇。聖經對於教會負責者如何盡職的教訓,都是要他們像一個服事人的人,用謙卑的態度服事主所交託他們的「羊群」,絕不可用專橫傲慢的手段。

對於用\cs14「榜樣」來領導「群羊」,彼得曾親自接受主的教訓(約13:4-5)。榜樣的意思是自己先實行,然後使其他的人也跟自己的樣子行。但榜樣不是包辦,不是代替了別人的本分,不是自己勞碌作工,而讓信徒坐下不動;乃是自己事奉神,又使信徒照樣事奉神。注意,這榜樣亦包括錢財的奉獻。神不是只要傳道人事奉,信徒則只出錢;神也不是叫信徒出錢,傳道人一毛不拔。雖然傳道人可以靠福音養生,從信徒方面得著供給,但他們自己也當奉獻金錢,且在這方面也要作信徒的榜樣。

3 長老的賞賜(5:4)

4牧長指主耶穌(彼前2:25),一切牧養教會的人都是在 手下工作的,他們必能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注意,「永不衰殘」原文amarantionos,是一種不會雕謝的花名。使徒用這個字,是要表示長老所要得的榮耀冠冕,是永遠常新,其榮耀不會日漸減少的。

古希臘人除皇帝戴冠冕外,還有運動場競技的優勝者亦可戴樹葉編織的冠冕(參林前9:25;提後2:5)。猶太人則在結婚時,新婚夫婦頭上也戴冠冕以表示喜樂(賽61:1 ;歌3:11)。聖經中提及忠心信徒所能得的冠冕,除本處外尚有:

A 不朽壞的冠冕(林前9:25)。 B 生命的冠冕(雅1:12;啟2:10)。 C 公義的冠冕(提後4:8)。

二 對一般信徒的勉勵(5:5-11)

1 勸勉年幼的應順服年長的(5:5上)

5 上有人以為這「年幼的」是指教會中職位較低的人,但這還不如照字面的意思解釋更加自然,即指教會中年齡幼小或靈性較幼稚的人,他們應當順服「年長的」。「年長的」原文與上文的「長老」同字,所以有解經者認為這年長的是指第1節的「長老」;且上文主要的意思是勸勉作長老的人應如何按神的意旨盡職,在此則勸勉信徒應當如何順服,乃極自然的講解。另有人則認為這裡的「年長的」雖與上文的「長老」同字,但此字雖在上文是指作長老的人,在本節卻未必指有長老之職的人,而更可能是指普通年長的人;因為本節之「年幼的」是與「年長的」相對的講法,既然「年幼的」應解為年齡或靈性比較幼小的人,則「年長的」當然應指一般年齡或靈性較長進的人了。無論如何,這兩種解釋均無大礙;因為事實上作長老的亦必然是在年齡或靈性上比較長大的。

「順服年長的」,這是今日教會青年所需要的信息。不但為遵從聖經的真理應當這樣,就是以今世的一般團體來說,也都需要每一個團體的成員,服從一般規律和他們的領袖,否則就無法推動他們的工作。但教會信徒對於教會領袖的順服,遠不如世俗團體成員對其領袖的順服。這顯然是因為信徒對於團體的服從與個人的自由,以及跟從神與跟從人等類的真理,常發生混淆與誤解的結果。

2 勸勉眾人都要以謙卑束腰(5:5下-6)

5下不但年幼的對年長的應順服,就是「眾人」,不論年幼的對年長的,或年長的對年幼的,或年齡、學識、恩賜、職位相當的,都要用謙卑束腰,彼此順服;亦即用一種像僕人等候主人吩咐的態度,接受弟兄的勸告或指正。一個真正謙卑的人,不但能順服比他年長或職位資格較老之人的勸戒,也能順服那些比他年齡、識位、資格、靈性不如之人正確的勸戒。

「彼此順服」,一方面表示信徒彼此之間,都需要互相用真理提醒,又互相為著服從真理而彼此順服。另一方面亦暗示那些年長的人,不能單憑他們的年長,便要求年幼的一味順服他們,而不顧真理的準則。反之,他們自己有錯失時,也當同樣接受人的勸告。這是真正要實行真理的人所應有的態度。

「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阻擋原文antitassetai,意即將自己放在反對神的地位上,正如交戰的雙方列陣相對之意。所以,驕傲的人就是把自己放在與神對陣的地位上,這樣當然被神阻擋了;反之,我們若要承受神的恩典,就要謙卑,謙卑就等於給神機會,讓 可以多多賜恩給我們,並把我們升高。

6「你們要自卑……」,自卑的原文tapeinothe{te,在路3:5譯作「削平」(但是,其餘各次如:太18:4;23:12;路 14:11;18:14;林後11:7;12:21;腓2:8;4:12;雅4:10都譯自卑),使神的旨意可以在我們身上通行無阻。

在此所講的自卑,大概與當時信徒所受的苦難有關係,使徒可能是勸勉他們在苦難中忍受卑微的地位,因主耶穌也曾自取卑微以致於死,而被神升為至高(腓 2:5-11)。這樣地自卑,能使我們在苦難中順從神的安排,甘於承認自己的卑微,本是應當受羞辱與苦難的,這就等於把自己放在神大能的手下,使可以按照 的時候把我們升高。

彼得在此提醒信徒應留意神的手。一切臨到我們的苦難,不要只看人的手,而應看見是神的手段,要借著一切臨到我們的苦難,訓練我們成為 合用的器皿。

按聖經記載神的手有多處:

A 創造的手(來1:10)。 B 施恩的手(拉7:9)。 C 保守的手(約10:29)。 D 罰罪的手(徒13:11;詩32:4)。 E 高舉的手(徒2:33)。 F 戰爭的手(出3:2;7:5)。 G 大能的手(出6:1 ;代下6:32)。

所以我們自卑而服在神的手下,實在比憑自己的力量與人爭競更為安全而上算。

「到了時候 必叫你們升高」,這是一個寶貴的應許,說明神不會永遠讓我們卑微。 必會叫我們升高;但不是照我們自己的時候和意願,神要隱藏我們在的手下,直到 自己的時候。惟有知道在甚麼時候把我們升高,才是最安全、最適合而不至使我們自高自大的。若我們不服在神的手下而自己升高,其結果必然很快跌倒,不能成為神「耐用」的器皿,而只合一時的使用。舊約的大衛王雖早已受膏為以色列王,卻不肯自己去推翻掃羅,仍然忍耐地等候神的時候到了,才登基作王,這實在是我們最好的教訓。

3 要將一切憂慮卸給神(5:7)

7憂慮是信徒靈性的一大阻礙,又會引致信徒陷入錢財的迷惑之中(太13:22)。主耶穌曾勸勉門徒不要為世上的衣食憂慮(太6:25-34),乃應先求神的國和 的義,這些東西就都要加給我們了(太6:33)。

憂慮不但是不信的表現,且有輕視神的能力,疑惑神的信實之含意,表示我們不敢信神的看顧,恐怕 有疏忽之處。所以「憂慮」也是一種罪。

「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與保羅的教訓「應當一無 慮」(腓4:6)意思相同。本節的「一切」與腓4:6的「一無……」,都表示神對我們的 慮無不擔當,我們的難處無一不可交給神。

「卸」表示我們要將憂慮如卸貨一般卸給神。我們每日人生的經歷中,會有許多的事使我們憂慮。不論是經濟的負擔、家庭的生活、工作的責任、友誼的 ──都會像貨物一樣,積聚在我們「人生的船」上,我們必須把它卸給神──一個永不下沉的碼頭──便可以從 那裡得享安息。

「卸給神」並非不負責,乃是讓神作主,交給神負責,倚賴神為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太11:28-3;詩68:19;來13:5)。

「卸」原文epirpsantes,與太27:5之「丟」,路19:35「搭」,徒27:19「拋」同字。

「因為 顧念你們」,這話解明我們應當將一切憂慮卸給神的理由, 既是顧念我們的,則對於我們所「卸」給 的一切難處,必不會輕忽不顧。反之,我們若不將一切憂慮卸給 ,乃是表示我們對 的「顧念」有所懷疑。

4 要謹守儆醒抵擋魔鬼(5:8-9)

8-9 上節論將憂慮卸給神,本節則勸告信徒要謹守儆醒,可見「憂慮」與「謹守儆醒」有關係,因憂慮會使信徒掛心今世的事,而在靈性上打盹、不儆醒。憂慮使我們的眼睛多看到屬世方面;謹守儆醒則使我們的眼睛多仰望神那方面。我們必須先將一切憂慮卸給神,才能在患難中也可以謹守儆醒。「謹守」表示對仇敵的防範十分周密;「儆醒」表示對仇敵的詭計應付得很迅速敏捷。彼得自己曾有不儆醒的經歷(太26:36-40),所以彼得在他的書信中,特別留意勸告信徒謹守儆醒,顯見他對主在客西馬尼園的教訓,有很深刻的印象(太26:41)。

為甚麼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吼叫的獅子」,就是飢餓的獅子,是兇猛而可怕的;「遍地遊行」,就是多方尋找機會的意思。上文3節彼得已將信徒比作「群羊」,在此彼得則以魔鬼比作餓獅,盡一切機會,要吞吃信徒。這比喻顯示信徒乃是生活在充滿危險的環境中──有吼叫獅子遊行的環境──而信徒本身又像「羊」那麼軟弱,這樣,當然應當謹守儆醒,以防備魔鬼的計謀了。

「可吞吃的人」,暗示並非一切人都是魔鬼所能吞吃的,那些軟弱而打盹的人,才是它所能吞吃的。所以我們戰勝這兇猛仇敵的方法,就是作一個剛強的人。正如第九節所說的:「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這堅固的信心也就是剛強的信心。我們不能希望魔鬼可憐我們的軟弱,我們只能顯出「堅固的信心」,使它不能「吞吃」我們。信徒在神面前應如羊羔那麼馴服,但在魔鬼面前,絕不可像羊羔一般順服。這「堅固的信心」也能使我們有一種堅定的態度,來拒絕魔鬼的試探。我們切不可在試探之前存著觀望和猶豫不決的心意,乃應用堅定不肯妥協的態度來抵擋它。這「堅固的信心」,像一雙有力的翅膀使我們可以飛翔空中,與神更接近,而遠離獅子吞吃的危險。

本節與第6節都是我們勝過魔鬼的方法。第6節的自卑使我們沉在神恩典的海洋之中,讓神大能的手蔭庇我們;本節的信心則使我們飛到神屬天的領域之內。這兩個地方都是魔鬼所不能加害的。

「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本句顯示當時信徒正在經歷苦難,這些苦難亦是魔鬼試探的一種,要使他們在苦難之中跌倒。彼得提醒那些信徒,他們的受苦並不孤單,並非只有他們才遭受這樣的苦難,神並非偏待他們,或撇棄他們,以致他們如此受苦;事實上一切和他們同樣有信心的弟兄,也難都同樣遭受苦難。這句話也指出了他們所走的路並沒有錯誤,他們和許多其他忠心的聖徒是同一蹤跡的。

5 信賴賜恩的神(5:10-11)

10 在此彼得先提及我們所信的神是怎樣的神,乃是「賜諸般恩典的神」。4:10彼得曾說到神有百般的恩賜,是為我們服事而賜下的;在此諸般的恩典則是為應付我們生活上的各種需要或患難而賜下的。諸般的恩典足以應付諸般的患難,使我們能在不同的試探中得勝(林前 10:13)。

「曾在基督里召你們,得享 永遠的榮耀」,可見神召我們的最終目的,絕非要我們為 犧牲甚麼,乃是為叫我們得享永遠的榮耀(帖前2:12;帖後2:14)。既然這樣, 就必賜下諸般的恩典,使我們不致因所遭受的苦難失敗,反倒因所受的患難而得享 的榮耀。並且選召我們的恩典,足以作為我們必得享 榮耀的保證。

「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等」在這裡是一個重要的字,表示信徒先經試煉而享榮耀,乃是一種必然的先後次序。在我們未享 榮耀之前,神必須有所等待,必須先完成 造就我們的計劃,使我們在患難和各種試煉中,經歷 所賜的力量,得著的「堅固」和「親自成全」,然後與同享榮耀。所以這「暫受苦難」,乃是我們進入榮耀之前必經的鍛鍊和學習,使我們的靈命得以強壯長大,合乎神的要求。神不是免去我們的苦難,而是在苦難中,賜我們力量,使我們能勝過苦難。所以我們切不可因苦難的來臨,便以為神不是真要賜福給我們;反之,苦難倒是使我們能十分真切地經驗神諸般恩典的機會。

神的恩典既是「諸般」的,若我們的人生只有平安沒有痛苦,怎能領略神在苦難中的恩典呢?所以神許可我們落在諸般的境況中,無非使我們的人生更豐富、美滿而已!

注意本章10節,並不是彼得對信徒的祝禱或盼望而已,乃是一種肯定的話,表示這些是神必然會成全在信徒身上的,而不只是彼得希望會成全在信徒身上的。

「願權能歸給 ,直到永永遠遠」,這裡特別稱頌神的權能;神既是有權能的神,管理一切臨到我們的事,我們就不可因暫時受的苦難而喪膽。因為那掌握我們生死禍福,為我們判斷曲直的,並不是人,乃是有權能的神。

問題討論

「長老」的職位與使徒有甚麼分別?

長老與監督有甚麼分別?

按5:1彼得自己作長老的態度怎樣?

按5:1 -4長老工作的五項原則是葚麼?

5:5之「年幼的」與「年長的」應怎樣解釋?

按5:8-9說明要怎樣抵擋魔鬼?

第六段 結語(5:12-14)

12「我略略的寫了這信」,本句表示彼得認為他所寫的信,並未將他所要講的話完全講完,只不過略略寫了而已!

「托我所看為忠心的兄弟西拉轉交你們」,這「西拉」應當就是使徒保羅的助手西拉。他原是耶路撒冷教會弟兄的領袖(參徒15:22,27,32,40),曾在小亞細亞一帶布道,後又與保羅在腓立比一同坐監(徒16:19,24),與提摩太同為保羅得力的助手。但這時何以與彼得同在一處,未詳。

西拉Silvanus原文與西拉Silas雖不同字,但按林後1:19的西拉也是 Silvanus而不是 Silas,然而比較徒16:25;17:14;18:5,可知林後1:19的西拉Silvanus實在就是 Silas,是保羅跟提摩太的同工。

彼得雖然只用一句話來介紹西拉,但這簡單的介紹更可證明西拉的最大長處是「忠心」,因為在簡單介紹中,彼得必然是把西拉最特出的地方加以介紹。他既被保羅所信任,又為彼得所稱許,顯見他確是一個忠誠可信的愛主弟兄。

「勸勉你們……」,可見西拉不但負責為彼得帶信,亦負責勸勉受書人,在彼得書信未能盡錄之外,再對信徒加以講解訓勉。按使徒行傳15章,西拉曾與猶大、保羅同帶耶路撒冷教會公函,勸慰外邦教會。

「證明這恩是神的真恩」,在患難中最容易疑惑神恩典的真實可靠,西拉負責向信徒證明神恩典的真實。

「你們務要在這恩上站立得住」,在患難中得勝的秘訣,就是繼續在神的恩典中站穩,繼續仰賴神的救恩,在生活的困難上經歷 的拯救。

13許多解經家都認為這巴比倫是當時羅馬京城的暗語。因根據初期教會的遺傳,彼得曾在羅馬居住,但不論聖經的記載,或經外的傳說,都從未說到彼得曾在巴比倫居住。

「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這馬可大概就是寫馬可福音的那位馬可。他是彼得「福音的兒子」,正如西拉、提摩太與保羅的關係那樣。彼得被希律囚禁,被天使救出來以後曾先到馬可家(徒12:12)。按西4:10,這馬可又是巴拿巴的表弟,保羅與巴拿巴曾因他的緣故發生爭論(徒15:37-39);但後來他又在羅馬與保羅同工,且為保羅所稱許(西4:10-11;門24;提後4:11)。按教會遺傳,馬可在彼得晚年時,常隨左右,為彼得忠心助手。

14 「你們要用愛心彼此親嘴問安」,親嘴問安是當時信徒問安的習慣方式,有濃厚的舊約背景(參創27:26-27;29:11,13;31:55及創 33:4;45:15;48:1 ;50:1 ;出4:27;18:7;得1:9,14;撒上10:1和撒下15:5-6)。猶大賣主時也用親嘴的記號(太26:48-49),因為這是當時人見面問安的禮貌。聖經並非要我們放棄一切人的禮貌或習慣,而是要我們應在這些普通的禮儀上,使它成為有真實價值和意義的事,而不是成為只屬外表而毫無內容的習慣。

「願平安歸與你們凡在基督里的人」,彼得在他結語祝福時,特別註明平安是歸給「凡在基督里的人」,這是否表示彼得不願為那不在基督里的人祝福?不是,這乃是因為神所賜的平安和福氣,只有在基督里才能得著;他們若不在基督里,縱使彼得為他們祝福,亦屬徒然。

問題討論

彼得怎樣介紹西拉?有甚麼教訓?這西拉是誰?

「我兒子馬可」是誰?

「你們要用愛心彼此親嘴問安」,全句最重要的重點是甚麼?――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