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傾倒至死》——祈禱使徒海德傳2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Template:傾倒至死——祈禱使徒海德傳

1、靈 根 深 植

     眾人稱他為「那位從不睡覺的人」,也有些人稱呼他為「祈禱的使徒」,但他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祈禱的海德」。約翰·海德這幾個稱呼不僅實至名歸,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深居在印度旁遮省(Punjab)時,默想他的主,與那亙古長存者面對面,學習禱告的功課,其深湛的功夫令人嘆為觀止。他經年累月地走在這塊神所恩膏的土地上,未曾片刻稍離祈禱的寶座,隨時和他的主有著神聖的交通。

  當他從靜修中回到工場上講道時,他的語鋒非常銳利,因他已在禱告中予以充分地研磨;因此,他擁有一種屬靈的權能,能打開印度人黑暗的心靈,來接受他的信息。


  當同工們看見他卅天晝夜不停地禱告,或繼續不停地禱告十天,或一動不動地連續跪禱卅六個小時,他們最先是以畏懼的眼光看他,然後是厭惡他,最終不得不對這代禱的使徒充滿讚嘆,坐在他的腳前,接受他的教導。


  海德藉著信心和禱告使天窗向他的靈魂開啟,並使天上的情景從他身上反映出來,其它人便藉此得窺見永生的榮耀。那些曾在天門微微開啟時和海德坐在一起的宣教士們,傷心地說:「我們再也不能經歷到那樣的光景了!」曾在印度那塵灰瀰漫的路徑上奔波四十五年,且足跡遍及每一省的瑪麗·康貝爾(Mary Campbell)告訴我說:「約翰·海德教我們明白禱告是有功效的,……不論是在印度、美國、或世界的每個角落,禱告仍是基督徒最有力的武器。」


  這就是祈禱的海德,一位印度的宣教士肯定地說:「約翰·海德沒有葬在印度是件好事,不然那些非基督徒會為他蓋廟供奉。」在息了他的勞苦卅年之後,他的特殊之處仍然深印在印度人的心靈中。因為他不但個別地贏得許多靈魂歸向基督,而且他籍著他的靈性及禱告的榜樣,在整個宣教事工的潮流中注入了香郁、甜美的氣息。

  祈禱的海德雖然已辭世卅年了,他的靈魂卻仍活在這片他所摯愛及畢生勞苦於斯的土地上。雖然他已歇了在世的事工,但締造的成就,如今在印度、美國的影響力之大,卻超過他平生中任何時期的事奉。


身世背景,影響深遠

海德生長在一個牧師的家庭中,自幼就在一種禱告的氣氛中薰陶長大。他的父親史密斯·海德,是一位屬靈的長老會牧師,在伊利諾州服事多年。他有著難能可貴、均衡和諧的個性,靈魂健全,親切而健壯;他的服事,深烙著敬虔的印記。他的才學雖淵博,卻極謙遜。他結合伊利諾州迦太基市(Carthage City;迦太基大學所在地)—— 之長老會力量達十七年之久。他是位愛妻子的丈夫,也是謙恭殷勤的領導者,對他半打的子女——三男三女,更是一位真正標準的父親。


  這群子女的母親,是位溫柔甜美、熱愛音樂、出身名門的高尚女子,她的影響潛移默化,就象普照的陽光,讓最柔弱嬌嫩的花朵,歡然展現妍容。

  就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海德於一八六五年十一月九日在卡羅頓出生,此地也在他父親往後事工的基地伊利諾州中。海德一直過著典型的伊利諾牧師之子的生活,直到他們舉家於一八八二年徙往迦太基。


  漸漸懂事的海德,深深地愛上父親在講壇上宣講福音救贖大能的如鍾洪音。他傾聽著這位高貴的屬神人,揭開屬靈的異象,即靈魂的禾場已熟透,莊稼的主人要打發工人去收割。然而老海德給兒子留下的最深印象,卻不是在公開的聚會中。

  史密斯在家庭的祭壇邊,塑造了小海德的靈魂。這位父親經常向天揚聲,呼求上帝用神聖的甘露,回答他的祈求。這位父親真會禱告!法蘭西斯·麥克高(Francis McGaw)稱道:「他是個屬神的高貴男士。我時常聽到海德博士禱告主,快快驅策工人到禾場去收莊稼。他在家、在講壇上,都作這樣的禱告。」他是海德一家的朋友,後來還以摯愛的筆,寫出祈禱海德的簡短故事。


  就在那家庭祭壇的四周,上帝為祈禱海德日後興盛且奇妙的代禱生活植下根基。要是沒有這樣陶鑄生命的家庭祭壇,讓年少的海德受父親聖靈充滿的聲音所震撼,日日在靈里朝見主,就不會有我們所認識的祈禱海德了。不論是海德或是提摩太,上帝對他們的塑造,都可追溯到海德的父親史密斯,或提摩太的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身上。

  麥克高說道:「我時常和他們一同跪著……每當親愛的老海德在家庭祭壇上禱告,向神傾心吐意時,我就受到難以言喻的感動。」當時,麥克高是位年輕的牧師。當史密斯的話語振翅飛向榮美的天庭,兒子海德所受的感動,和麥克高不相上下。

時候滿足,呼召臨到

  舉家遷至迦太基那年,頭角崢嶸的海德進入當地的大學。畢業時成績優異,使他獲選留校擔任教職。但是海德教授早已聽見上帝呼召的聲音,所以不久便脫下學者的長袍,註冊進入芝加哥長老神學院(Presbyterian Seminary in Chicago),當時稱為麥坎密神學院(McCormick)。

  以海德的智能擔任教授已是綽綽有餘,但在上帝對他一生的計劃里,他還需要加上神學院的薰陶,使他的異象,從美國轉向印度,那才是他的工場。在他之前,他的一個哥哥艾德蒙也進了麥坎密,於是兩人一起度過兩年親密相交的歲月。


  從學生時代起,他就計劃要當牧師,而且謙遜認真地在逐步實行他的計劃。伯特恩·康寇爾(Burton Konkle)當時也是位神學生,他證實說,同學們都認為海德,將來大概也是安身在一個平凡的小教區里,為一份崇高但毫不惹眼昀工作默默耕耘。直到最後一年的時候,大家才另眼相看,覺得他前途非凡。康寇爾肯定地說:「全班當中,大家對他寄予最高且無比的期望。」

  這個班級一開始就活躍地參與城市及國外宣教事工。但是海德對這些活動僅是略感興趣而已,因為在此之前,他的靈魂還未被海外宣教事工的火焰所襲卷。這一學期期初的一個晚上,學生們按例在大教堂里舉行宣教事工聚會。講員海瑞克·強生(Herrick Jonhson)的呼聲最引人注目。


  崇拜完,海德心中帶著一股激動的震盪回去。神對他說了話,以致海德失去平靜。他去見康寇爾,康寇爾也參加了那天晚上的聚會。坐在康寇爾的房間裡,他沉默了一陣子才說:「把你知道的所有提倡到海外工場宣教的理由都講給我聽。」

  康寇爾答道:「海外宣教的事,你跟我一樣了解。你需要的不是理由;你要作的是,回你房間去,兩腳跪下,一直待在那裡,直到事情有個決定為止。」


  海德離開那裡回到自己房間——不是去睡覺,而是要爭戰出一個結果來。他與上帝及選擇那失喪的世界作自己教區的決定,爭戰得如此徹底,以致翌日進教堂遇到那朋友的時候,他異常堅定地說:「康寇爾,決定好了。」

  在此之前,他的哥哥回應了神的呼召,志願到海外宣教,無奈上帝取回了他的生命。這打擊使約翰一直在思想,如何才能代替哥哥完成遺志。這場爭戰一打完,他很快就背起宣教的軛。當他投降說:「親愛的主,你要我去那裡,我就去那裡。」這是從他內心深處說出的。


傳遞異象,百倍收成

  他開始談宣教的事,為宣教禱告,作宣教的先鋒,把同班同學留在房間內談宣教使命。由此,他開始作奇妙的個別說服的工作,這種工作使他於日後在印度傳播福音時,大得成功。他一個一個的約同學做長途散步,將上帝畫在他心版上的異象傾注在他們心裡。

  迄至一八九二年春天,畢業的腳步臨近時,這些散步的果效,已是結實纍纍。四十六位畢業生中,有廿六位立志投入海外的服事。在這當中,使他們把負擔從家鄉轉向國外的首要影響即來自海德。


  海德一生美好的禱告生活在此奠基。每一位決志獻身宣教工作的人背後,都有海德為他跨出這一步所作的禱告。海德將自己的心靈,浸沐在代禱之中,而且他將這份工作做得如此好,使人不禁要想:那些因他的禱告而使生命轉向海外工場之人的工作成效固然大,但他個人服事的最大果效恐怕還不僅於此吧!

  有一位李姓學生,受海德禱告的影響,前往韓國,並在卅多年的事工中,建立了六十七所教會。


  象海德這樣的人,無法長期沒事賦閒。一把神學院的畢業證書塞進發霉的舊皮箱,或是滿布灰塵的小閣樓,他就定妥計劃,要登陸印度,開始光榮的宣教之旅。他知道上帝要他在那裡事奉,帶著這份異象,他的支持很快就來了。

  海德在迦太基的同學瑪莎·葛瑞(Martha Gray),是迦太基長老會青年事工團的秘書,一得知海德要到印度,這個團體就署名支持他。從那時直至海德辭世,葛瑞一直負責這份職務,忠心執行,後來還招募了一筆總數五千美元的約翰·海德紀念基金。我們稍後將再提到此事。


  他們定下一個計劃,海德一年要寫三、四封信給葛瑞,她再把信依次拷貝分送給當地的弟兄姐妹。這樣,海德雖在印度,葛瑞為他保持與美國的聯繫,正如安德魯·富勒(Andrew Fuller)為其友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所作的一樣。那些信此後很規律地陸續寄出,一直到海德一九一二年返回家鄉蒙主恩召時才終止。


順服異象、踏上征途

  如果以為海德的禱告生活,是一九○四年在印度成立旁遮祈禱聯合會(Punjab Prayer Union)時才開始,那就實在錯了,因為海德從神學院的時代開始,就一直是位代禱的使徒。單單他在神學院最後一年的代禱,就紮實地為上帝的國度作了極其重要的工作,使海外差傳工作,又多得到廿六名工人。


  海德自己也未在家鄉久留,因為他已聽見呼召,不起程出去,難以滿足。當他透過禱告進入上帝神聖的旨意中,這條前往印度宣教的路,他覺得在禱告時心中一點也不作難,以後他真就如此走去。   甫從春天畢業,他就開始預備要在十月十五日向孟買(Bornbay)出發。他跟有祈禱恩賜的父親道別——此後再沒有見到慈祥的父親一面——海德航向印度,代替哥哥的職志,正如威廉·尼布斯(William Knibls)到牙買加代替他的手足,麻瘋傳教士戴明安神父(Father Damien)代替一位也奉獻自己的生命,死於遙遠海外的兄弟一樣」


  如果他多給自己火熱的靈魂澆些冷水,安於留居美國,他可能真的實現同學們對他的看法:「在一所小教會裡安頓下去,作一份傳統的工作。」

  但他注意觀看屬天的異象,終在印度高舉禱告的火炬,照亮許多人的道路,引導他們進到上帝掌管的國度里。


Template:基督徒百科未授權書籍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