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舊約綜覽(賴桑) 42箴言
箴言
箴言實際上是由很多匯集組成的一個匯集(Collection of col•lections),所以有多樣化的文學風格。箴言的希伯來文是masal,明顯是由字根「相似」或「比照」而來。所以,一個箴言最初可能是比照舊約常見的事物:
良言如同蜂房
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十六24)
或:
吃素菜,彼此相愛
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十五17)
然而,通常甚至最古老的箴言也沒有對比(如「惡事出於惡人,我卻不親手加害於你」:撒上二十四13)。這些諺語能把機智的經驗,濃縮在精簡的語句之 中。箴言一至九章的masal,用來講述一些較長又像講章似的段落,嚴格來說,不當作是箴言(參約伯的講詞:二十七1,二十九1)。在其他地 方,masal是指一些俗語(申二十八37:耶二十四 9:結十四 8)或諷刺詩(賽十四4及下文),受苦的人在這裏便成為具體的「教材」。 目的
希伯來的智慧文學,是成功的藝術作品,而箴言更是成功的生活座右銘。箴言引用很多生活中正與反的原則,透過很多不同的處境,道出了何為正確、何為錯 誤。箴言很少提及以色列歷史和先知式的偉大主題(如立約),但並非代表作者不曉得這些。反之,他們的目標是用以色列立約信仰的原則,應用於日常生活的態度 與經驗之中。愛的律法(利十九18:申六 5:參可十二 29—31)是舊約的核心重點,而箴言則成為這些律法的注釋。每一個真以色列人都必須把神的律法,當作是至高的義務,完全效忠遵從。
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這種敬畏與上述的態度很相近(箴一7,二5,九10:伯二十八28:詩——一10)。偉大的先知不斷強調認識神的重要,而認識神 的人,必定會自覺地在生活各個層面去討神的喜悅。箴言的主要任務,就是以鮮明、易記、精確的方法,把神對人的要求說明出來。
內容
箴言最少有八個不同的段落,劃分的標記是一個引介的副題或文體的改變。箴言一1—6是一般性的概要或說明,指出箴言書的要旨及與以色列偉大智者所羅門王的關係。
智慧的重要性(一 7-九18)。第 一至九章表現了以色列智慧文學運動高峰期的寫作技巧。老師把學生當作兒子(一8,二 1,三 1),他的教訓貫徹着父親的語氣。經文常有「請聽」,「謹記」的字眼,指出教訓是口頭傳授的;經文很少提到寫作。為了方便學生的記憶,老師經常運用口訣, 或重複講授。這幾章雖然沒有十至十二章那麼簡短易記,但卻有豐富的修辭、生動的描述,很能幫助學生記憶。作者不斷用問族詩的特長——平行句,這也是一個有 助記憶的方式。
作者主要的目的,是要儘可能比照尋求智慧與追逐愚昧之間的分別。智慧與愚昧,都是極之宗教性和實用的觀念。智慧的開端是敬畏神,繼而進入整個生活之 中。愚昧不是無知,而是故意違反道德與敬虔的原則。賽三十二6所說的道德腐敗、屬靈上不負責任、對社會的需要不聞不問等,都很貼切地總括了箴言對愚昧的觀 點。
因為愚頑人必說愚頑話,心裏想作罪孽,
慣行褻瀆的事,說錯謬的話,攻擊耶和華,
使飢餓的人,無食可吃,
使口渴的人,無水可喝。
第一至九章雖然不是完全沒有具體的教訓,但主要內容是說明選擇智慧和愚昧、公義與邪惡的問題,為以後數百句箴言作了一個引言。老師讚許真有智慧的品 德,並嚴厲警告學生不要被試探所勝,如:殘暴的罪行(一 10—19,四 14一19),不用誓詞捆綁自己(六1—5),懶惰(六6—11),不誠實(六12—15),尤其與性有關的罪惡(二16—19,五3—20,六23— 35,七4—27,九13—18)。對蕩婦引誘的鮮明描述,不單是指肉身上犯罪的危險,同時也指屬靈上不潔的惡果:先知(尤其是何西阿:一2,二 13,四 12—15:及耶利米:三 1—13,五 7、8)常常認為拜假神就是犯姦淫。迦南及其他近東宗教常常在祭禮中行淫,所以這位老師把兩方面的警告一起說出來。這幾章聖經有深厚的宗教性質(如一 7,三 5一12),充滿對道德與社會的關懷,類似講章與訓勉的風格,都使人聯想到申命記的講詞。
第八章把智慧人格化是有特別的意義。在此,智慧被當作是一個婦人,呼籲世人跟隨她的教導和尋求生命的意義。舊約其他地方亦有這個擬人的例子:約伯記二 十八章把智慧描繪為人類所不能尋到的奧秘(1-11節),只有神通曉智慧的疑團(23—28節)。在箴言一 20一33,智慧是一個婦人在街道和市集中,懇求人轉離愚昧的生活,到她那處尋找訓言和保障:長壽在她右手,財富與名譽在她左手,她的所有道路都太平享通 (三 16、17)。
這些擬人法到八22一36達到高峰,智慧被形容為首先被造的,暗示她在創造中協助神(30節:參三 19),這些宣稱是實用而非神學的:智慧陳明她的履歷,目的是吸引人與她結盟(八32一36)。所以若由此結論說智慧是獨立存在,那只是一個過份的推論。希伯來人的文學是具體而不是理論性的,他們不願多作猜想,所以他們在詩詞中,常把死物或概念變成有人性的個體。
在兩約之間,這種擬人法更廣被採用(如便西拉智訓二十四1一34),這對新約基督論的貢獻極大。約翰福音一1—14有關「道」(Logos)的教義,最少有部份基於箴言第八章:智慧與道均在太初已存在(八22:約一 1):活躍於創世過程(八30:約一 3):擁有賜生命的影響力(八35:約一 4)。同樣,保羅對基督主權的描述(西一15—20),亦受箴八影響:認為基督是真智慧的源頭(林前一24、30),也是深植於箴言的思想。
我們很難決定這幾章的作者究竟是誰,在說明(一1—6)中似乎把整卷書的寫作歸功於所羅門。然而,是在第十章一節(十1),經文才特地說明他是作者, 因此一至九章很可能是一個隱名智者的作品。一般學者認為它們與箴言末段一樣,是主前六百年的文章,而其中部份內容則可能是比較早的資料。奧伯萊發覺,這段 (尤其是八至九章)在思想與結構上,與烏加列及腓尼基文學有若干平行的地方,所以作結論說:「其中的格言,甚至是較長的段落,是以現存形式,從銅器時代流 傳下來,這是完全可能的。近代研究常常把智慧文學按篇幅分析,較短的箴言定期早一點,較長的定期遲一點:但是,學者又發現埃及和米所波大米早在所羅門時代 之前,已經有較長的智慧講論,證明此文體古已有之。「因此,箴言的篇幅,不能再用作標準來決定箴言書各部份的年期了」
所羅門的箴言(十l-廿二16)。這 部份的三百七十五句箴言,一般被視為是本書最古老的資料。我們對古近東智慧文學認識愈深,對所羅門王朝的盛勢了解愈多,就愈能明白所羅門支持以色列智慧文 學運動的貢獻,是多麼值得我們讚許。與埃及宮廷接觸緊密、因國土廣闊而能學習外邦文化、時勢太平昌盛、行政結構又要求受過嚴格訓練的官員、富裕的國庫能支 持文士抄寫研究,這些因素,都能讓所羅門有前所未有的條件去從事文化工作。再加上神所賦與的智慧(王上三 9—28),聖經對他為智者的宣稱(王上四 29及下文[MT 5:9及下文]:箴一1,十1,二十五1),實在已有足夠證據支持。
這部份所載的箴言通常包括兩行。十至十五章,詩歌結構主要是對比平行:
第二句平行句道出与前句相反的意思:
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
收割時沉睡的是貽羞之子(十5)
或:
義人的記念被稱讚
惡人的名字必朽爛(十7)
這種結構非常適用於智慧訓誨,因為能分別清楚說明兩種態度與行為的正反後果,而且能具體地道出智者的信念——人最後只有兩條路可行一一公義(智慧)之路與邪惡(愚昧)之路,或說祝福與受審判之路(參詩一)。
第十六至二十二章比較少用對比平行,主要是用綜合平行(第二句完成第一句):
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
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十六4)及同義平行(第二句重申第一句):
驕傲在敗壞以先
狂心在跌倒之前(十六18)
十至二十二章的箴言很少連貫性,亦無系統或組合可尋。其中大部份可分類為肯定句(德文Aussagen),其動詞是指示性的,都是經驗的精煉撮要:
朋友乃時常親愛
弟兄乃為患難而生(十七17)或: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十七22)
每一個箴言的教訓都是暗示性的,沒有給學生直接的訓勉。
另一種就是「更好」的形式(「Better」 Proverb):
多有財利,行事不義
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十六 8:參十二 9,十五 16、17,十六 19,十七 1)這個比照,說明公義比財富更可貴,公義是沒有東西可以代替的。
另一個比照形式是基於「好似」或「好像」的句式:
懶惰人叫差他的人
如醋倒牙、如煙熏目(十26:參十一22,十六24,十七8)有時比照只是暗示,沒有任何連接詞:
鼎為煉銀,爐為煉金
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十七3)
這些比照說明了希伯來人的一個信念:「可見的共同點,指明(在比照中)兩個現象,背後都有一個含攝一切的秩序,把它們連繫起來」。這個(看不見的)秩序,就是智慧人努力去了解和表達的東西。 其中有些是宗教性的(參十五3、8、9、11,十六1—9)但大部份都與以色列信仰沒有直接關係,如它們大都基於日常生活的實際觀察。它們的教訓極之實 用,常常強調智慧生活的好處與收穫(參十一18、25—31)。一些聖經學者,相信純正的宗教,應該是為了神之所是」而崇拜他,而不是為了「神賜什麼」而 敬拜他,所以批評箴言只關注個人利益。但是,這時期對死後生命的認識,或者受苦在救贖計劃的角色,都未有清晰的啟示,所以注重實際的文士,便強調智慧人的 祝福和愚昧人的厄運。
智慧之言(廿二17一廿四22)。這段的標題隱藏在馬所拉抄本和英文譯本之中:
「你須側耳聽受智慧人的言語
留心領會我的智識。」(廿二17)
廿四23的題目則較為明顯:「以下也是智慧人的箴言,暗示這是另一個搜集。我們不知道誰撰寫、收集、修飾,及排列這些箴言。他們可能是官方文士,受命編輯一冊有用的格言和智慧訓詞(如希西家的官員,廿五1)
這些箴言對比起以上的段落,一般是較長的(有很多有兩節或更多的經文),而且關係密切,有相同的主題,很少用反義平行(參廿四16),但同義平行(尤 其是組合比行),就較為常用。它們的主題是多樣化的:關心窮人(廿二22、27),尊敬君主(廿三1一3;廿四21f),管教兒女(廿三13 f),節制飲食(19一21、29一35),順服父母(22—25),道德純潔(26—28)。這裏也有強調宗教的箴言(廿二19一23,廿四18、 21),但它們大部份都是實用的意見,以色列信仰的影響是隱藏而不是直接的。
這段記載的箴言大都是警誡和勸勉(德文為Mahnwort)。動詞是祈使或命令語氣(中譯為「你要……」),反面或正面都有:
「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
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他。」(廿三22)
勸勉帶有老師的權威,以及他們的經驗,其加上解釋以加強說服力: 「好飲酒的、好吃肉的,不要與他們來往
因為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
好睡覺的,必穿破爛衣服。」(廿三20、21)
在這些警語中,「神聖的秩序」會按順服與否安排各人結果,這概念清楚可見。 廿二17至廿三17與埃及亞門諾裴斯的箴言(約一千年或更早)很相似。學者對於誰影響誰的問題,爭辯了幾十年,一般意見是亞門諾裴斯那些是原始的箴言。 但無論來源是什麼也好,這些箴言已受以色列歷史性的信仰加工陶造,而成為神默示的信息的一部份。例如,亞門諾裴斯警告:
「保守自己,不要搶掠受壓逼的人。
不要過份勞役傷殘的人」(第二章)
而箴言書則附加了禁誡偷盜的重要原因:
貧窮人,你不可因他貧窮就搶奪他的物
也不可在城門口欺壓困苦人
因為耶和華必為他辨屈(廿二22f)
以下例子說明了箴言書與亞門諾裴斯的訓詞(等於亞曼尼莫皮箴言)有何相同之處: 附加言論(廿四23一24)。這個簡括的搜集,包括精短的箴言(26節)及較長的訓詞(30—34;參六 6一11)。箴言書強烈的道德和社會的責任感,在這裏非常突出(廿四28f),但卻很少強調宗教。作者相信是一群隱名的智慧人。
希西宗的人所騰錄的所羅門箴言(廿五1一廿九27)。在風格與內容方面,這段與十1至廿二16有不少相同點(如廿五25與廿一9:廿六13與廿二13:廿六15與十九24)。然而,這裏的箴言長短不一:很少反義平行(廿八至廿九比較多一點),而比照的方式則經常出現(廿五3、11—14、18—20)
與十1至廿二16一樣,我們無理由要懷疑所羅門是這集子的原創者。猶太傳統認為希西家及他的夥伴撰寫箴言,就是源出於廿五1。這位八世紀的王,對文學 興趣濃厚,重整大篇定立的崇拜,在禮儀中唱大衛和亞薩的詩歌(參代下廿九25—30):他對詩歌的興趣,以及對希伯來先知的關懷(參賽卅七),表示他亦很 可能支持以色列的智慧文學運動,這是與整體的資料相吻合的。也許,他的文士特別為這集子,從較古老的手卷,抄錄了這輯箴言。又或者這些箴言是王國早期的口 傳箴言,由他們以文字記錄下來。集子中似反映八世紀的動盪局面,雖然這不是不可能的,但其中對君主或官員的概括性描繪,亦足與所羅門時代的制度和處境配 合。
亞古珥的箴書(三十l-33)。亞古珥及其父雅基的身份,都難以確定。他們可能是在北亞拉伯定居的瑪撒族人(以實瑪利的後人)。 如果利慕依勒(三十一)及亞古珥都是瑪撒人,他們收集的箴言,就更能說明希伯來智慧文學的國際性:希伯來人採用別國的箴言,再以他們的立約理想加以模造修改。
我們很難明白2—4節的含意。作者顯然是引述了一個懷疑者的話——誰掌管宇宙呢?有誰能認識至聖者?這位懷疑者質問智慧人,要他告訴他神是怎樣的,但 智慧人避開他的質問,只直接肯定神的話真誠可靠,這幾節有點諷刺意味(三十1一6:參伯三十八至四十,約伯與宇宙之主相遇時沉默不語)。亞古珥以一個簡短 動人的禱告作結一一願神只供應他真正需用的,免得他陷入貧窮或富足的試探(三十7—9)。
其餘主要是對自然或社會關係的觀察,指導人如何過成功的生活。其中一個特徵是在句子組織里用了一些數字,尤其是「x,x十1」的方式(三番四次),這 是舊約(摩—至二:彌五5)及閃族文獻(尤其是鳥加列文獻)所常用的。在智慧文學中,這方式能引起漸進至高潮的感覺,又能幫助記憶。有時數字有一種遊戲似 的性質,顯示箴言與古代謎語有某些聯繫。
利慕伊勒的箴言(三十一1、9)。我們不認識這位瑪撒王。他這簡短的集子,是他母親預備他作工時的訓詞。她警告他不可過份沉迷酒色,並鼓勵他保障貧民百姓的利益。拉比傳統為了把整卷箴言歸給所羅門,所以認為三十1的利慕伊勒,是所羅門的別名:但一般學者都不接納這意見。
論賢德妻子(三十一10、31)。這 首隱名詩沒有獨立的標題,但因為它是字母詩,所以編者把它與利慕伊勒的箴言分別出來。這種後期希伯來的文學技巧,是高度自覺的手法(參詩—一九),不單有 助記意,而且加強了一個賢良的妻子和母親的完美性,能幫助作者說明這段的主題(譯按:因為詩歌完整又有次序地運用了希伯來文的字母)。這幅圖晝描述了一個 勤奮、有才能、善良、敬虔的婦人;整卷箴言說明凡事順服神的生活有什麼特質和重要性,所以這首詩是一個恰當的總結。
智慧文學的限制。當我們理解各種箴言,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必須謹記,它們只是概括性的教訓。因為文學體裁上的要求,它們看起來是絕對的,但並非真代表我們可以應用於所有處境。曉得合時應用箴言,也是智慧的一種表現:
一句話說得合宜
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二十五11)
因此,若要正確地了解箴言,就得察覺它們的限制;箴言是成功的指引,但如果把它們當作是魔法,以為能經常及自動帶來成果,那麼它們便變成誤人之道。智者最佳的氣質,與這種假設性的自信相違,智者隨時讓神施行他那令人驚訝的作為: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
惟耶和華指弓馳的腳步(十六 9:參十六1、2,二十一31)
約伯記及傳道書對智慧人的信念之所以提出強烈的反應,至少部份是因為智者不留意這些限制所致。
搜集的年期
箴言二十五1清楚說明箴言不會在希西家(約七一五至六八六)以前完成。最後兩章極可能是被擄(約五○○)之後不久才加進去。第十至二十九章,相信是在 希西家時代編錄,而引言和結論,則在往後兩個世紀加上去。箴言有很多屬早期的資料,大部份個別箴言及較長的講詞,都是被擄之前很久的作品,不過,最後的編 輯工作應該在第五世紀。
有些學者單以部份箴言宗教性「過濃」,而把它們定於較後的年代,這是不對的。箴言整個背景都反映出對耶和華的信仰,我們不應因為某一節提及他的作為, 就把它與其他箴言分別出來。其實每一句都暗示了他用來支持創造世界的秩序:「以色列人對世界的經驗,都同樣是神聖的經驗,而對神的經驗,也同時是對世界的 經驗。」
箴言與新約
新約作者常常引用箴言來支持他們的教訓。例如,新約有很多地方引述和引用箴言:三7上—羅十二16;三11、12—來十二5、6:三3——雅4四6,彼前五5;二十五21、22——羅十二20: 二十六11——彼後二22O基督來,是要成全律法和先知(太五17),同時也成全了智慧語,因為他揭示了神完全的智慧(太十二42:林前一24、30:西 二>3)。耶穌被稱為「那超過所羅門的」,他運用了箴言、比喻、自然界的例子、疑問等智慧文學技巧,來吸弓!聽眾的注意,幫助他們記誦他的話語。箴 言廣泛地注釋愛的律法,它與舊約其他部份,一起預備迎接那位以肉身表達神之愛的耶穌。
本書為未授權圖書,源自網絡,在此刊登只為交流學習之用,請勿用於其它目的,謝謝。若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函告知刪除。 電郵 ccwiki@ccwik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