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基督徒社會行動的再思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基督徒社會行動的再思,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在世俗的世代中作基督徒並不簡單,特別是當今的這世代。稍微觀察世態時,我們可看到歷代以來從未看到的景況 ── 人性最陰暗的一面。前所未聞甚至不可想像的丑相竟成了家常的事實。這些事竟然在社交場合中在法律和綱紀上都肯定了必然的地位;更進一步的,他們還要求在人類日常的生活中,包括宗教和倫理上,得着認可,更是猖狂的要求加以無限推廣。


  這樣的事不但在道德敗落的西方社會中盛行,其實在號稱最保守的民俗文化制度和新興的第三世界國家中亦甚活躍,這世界真是瘋狂了。這是世態的真相,也是時代的潮流,它無情的從基督教的環境中佔據了無數的領土。在這樣的處境中我發現自己的血在翻騰,情緒在激動,我的心焦急如同火燒,正像基督在聖殿裏,也保羅在雅典時的狀況(聖經使徒行傳 17 章 16 節)。

     我們不時會看到有些基督徒,為主站了出來,打美好的仗。這些人會很輕易的採取社會性的行動,例如:上街遊行、張貼海報、聚眾造勢、引起騷動等。目的無非是為要挑起社會的覺悟和群體良知的不安。對他們個人而言,他們可是隨時準備被捕入獄。這正是典型的民眾叛抗行為(civil Disobedience)。      除此之外,有些基督徒採取了更激烈的行動,他們絕不妥協的接受任何與基督教倫理相背的挑唆。真可惜,這種機械性斗歐式的反應竟然成了一般激進派基督徒的反射性回應。在這些基督徒的行動中,可嘆的是有些人竟以暴力的行為,也就是舊約中「以牙還牙」的方式又帶著惡毒的心來對待那些德性敗落的人,美其名是為發義怒。

     在談論教會與社會的關係時,面對在社會中基督徒的使命和功用的催迫,我們都同意基督徒應當作為社會的良知(social conscience),也當成為社會的指標(social reference),以促成社會性的行動(social action)。那麼為要完成這樣的使命,教會當有怎樣的態度,基督徒應當採取怎樣的措施?

     對一些信徒來說,凡在世上發生的事都不順他的眼,他們也不時會以神震怒的模式來回應那些與基督徒信仰倫理原則相背的事。其實,深入一點的分析,我們自可看到他們的怒氣和行動只是他們不寧和暴戾心理的反射。他們也常因此失卻了基督福音恩惠生命的見證。很不幸的,就算他們的社會行動上有所成果,但他們卻也因過度的行動而枯竭了。

     基督徒真的是這樣容易的受挑唆嗎?一般說來,挑唆(provoke)乃是指情緒高度刺激時的乖戾奴性反應。其實,當基督應許平安留給門徒時,他曾提醒門徒生活的艱難和環境的惡劣及無謂的敵對世態。就在這種難名的困苦中,我們的主竟然應許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聖經約翰福音 14 章 27 節)。我們的主在不義的審判官和誣衊的證人前,甚至在十架上將死強盜的嘲諷中,他堅強的拒絕了人的誣告,凌辱和挑唆,以安然的心態抗拒惡毒,顯明自己是不會受到挑唆的人。


     耶穌的登山寶訓(聖經馬太福音 5-7 章)為我們陳列了生活的原則。主的門徒應過著單純平安的生活和不受挑唆的生命。甘心走「第二里路」,任人將外衣連同裏衣都取去,轉過臉任人再打一掌,更為咒詛者求福。因為他們有一顆安寧的心與神和好,更看到神掌管一切。這樣,他們顯明了那不受挑唆的心靈和不變的信心。因他們能聽到神的吩咐說:「要安靜,要知道我是神。」(聖經詩篇 46 章 10 節)

     這麼說來,我們豈不是過於怠惰了嗎?當然不是,我更不是冷漠無情(Apathetic)。在面對惡毒和不義時,特別在社會行動的文理中,基督徒卻有另一種的內涵力量,就是福音原旨的力量基督的救贖大能。這能力使我們能甄別挑戰和挑唆,也使我們能看清挑唆者的真像及在挑唆陰影中神的真理呼喚。我們的力量不是與世界作對的力量,乃是更新世界的真理力量。

     所以,當你面對不悅心境的世態,不公義和不道德的行為挑唆時,請你記得那是真理在呼喚你表明你堅定的立場來宣告神「永生的道」。基督徒在肯定他們權利之前,應是肯定他們的身份和立足點。這樣,我們才能為我們的信仰作應有的交代,來回應現實挑唆中的挑戰;為真理作美好的見證。回應模式的母題不是行動,乃是見證。

     為此,與其以天然的反射性行動來取得人鼓掌和賞賜,我們的本份應是以君尊的祭司(Kingly priest)和祭司性的君王(Priestly king)的姿態來面對挑戰。以禱告的心來宣揚福音真理,更可因此好好的帶著真理的權威來分解事理常態。我們不受挑唆,因為我們沒有怒氣。我們爭戰不是為了擴張領域,也不是為了收回失地,乃是為了要呼喚浪子回家。我們有責任以公民的身份參與政府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機構,要以合理的途徑將真理表明出來。

     在任何狀況中,基督徒應將恩惠和能力並重的來甄別挑唆和挑戰,在社會行動的前題下,顯明我們不是路邊的野孩子,不能忍受任何挑唆,隨時捲袖應戰。我們是有教養、有文化、有質素的神的子民,深深燎解真理,也體會恩典的能力內涵,能穩著的負起社會良知和社會指標的作用,負起改變社會仲介的使命,將更新的行動帶給在黑暗中的群體,結出光明的果子,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聖經以弗所書 5 章 8-9 節;腓立比書 2 章 16 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