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基督復活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基督復活,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
基督復活――確立重要性
基督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關鍵――這個歷史事件是基督教教義的立足點。使徒保羅給哥林多教會的第一封信明確了這點: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13-14,19)。
事實上,新約堅持相信基督從身體上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必要條件――離開它沒人能得救。例如羅馬書10:9堅持了這個主張: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他從死里復活,就必得救。
基督復活的重要性進一步以激情展示出來,在早期教會的成長中傳講(例如使徒行傳2:31;4:33;17:18;26:23)。幾乎所有福音的公眾證人都指明基督復活是所有要求得救之人的希望。
基督復活――簡化問題
個人對基督復活的信仰(或者缺乏信仰)大致可以歸納為對下面三個問題的回答:
-
基督確實死在十字架上了麼?
如果基督沒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復活顯然便不可能。 -
如果基督的確死在十字架上,他的墓穴確實空了麼?
這裏的觀點很明顯――如果沒有空了的墓穴,便沒有復活這個概念。 -
如果墓穴空了,我們怎麼知道那是因為基督復活了呢? 有沒有復活後的顯榮呢?
如果單單可以證明基督的死亡以及屍體被放在了墓穴中,後來墓穴又空了,似乎理由不夠充分――當然,除非在發現空了的墓穴之後,耶穌又出現在某個人或眾人面前。
基督的復活――分析案例
- 基督確實死在十字架上了麼?
當「暈厥理論」(即基督沒有死在十字架上,而是昏了過去,後來在墓穴中甦醒)在近代史上被賦予各種學術上的可能性時,只要對它作詳細的審查便能揭示其漏洞。首先,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所受的毒打本身就足以導致休克。羅馬士兵揮動的鞭子――由皮帶和金屬球交叉編結在一起,邊上還綴着鋒利的骨片――可以刺穿劃傷皮膚,觸及骨頭。耶穌在此危難狀態下,好像在扛着十字架橫木去骷髏地的途中就發生休克――迫使羅馬長官的士兵不得不讓西門替耶穌扛起橫木(馬太福音27:32;馬可福音15:21;路加福音23:26)。羅馬士卒非常擅長他們所干的那一行,如果不正確執行<A href="http://www.allaboutjesuschrist.org/chinese/crucifixion.htm">十字架釘刑</A>就得用他們自己的性命頂上。因此我們可以肯定他們對耶穌死亡的鑑定是正確的(約翰福音19:33)。事實是,一個士兵「拿槍扎他的肋旁」(34節)來確定死亡的判斷是否正確。
反對「暈厥理論」的最後論據是使徒對基督復活後顯榮的反應。如果耶穌只是暈過去了,不知何故在墓穴中清涼的空氣中醒來,他的身體狀況一定很遭。經受了以上描述的毒打,他需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去恢復。在這種狀態下,耶穌怎麼去激勵那些在他被捕之後嚇得四處逃散的使徒,更何況勇敢傳講復活並鼓勵那些需要經常冒着生命危險的人呢! -
基督的墓穴確實空了麼?
復活過程中一個無可置辯的細節就是墓穴的確空了。第一個把它顯示出來的是猶太祭司們關於門徒說耶穌已從死里復活的反應。猶太人沒有擺上屍體,或是組織尋找屍體的下落,而是賄賂看守墓穴的士兵(馬太福音28:11-15)。換言之,他們沒有反駁門徒的說法,而只是拒絕了他們。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6中也信賴空穴的說法,他對五百多「其中一大半仍然健在」的人提到耶穌的顯榮。因為當時目擊者都還活着,如果保羅無法確定這一事件的準確性,便在眾人面前說出如此大膽而讓人容易推翻的話,那他就是愚蠢了。
-
基督死後是否向任何人顯榮了呢?
《聖經》中有很多基督復活後在不同時間,向五百多不同的人顯榮的證據。事實上,復活描述了基督有十二次不同的顯榮,從向馬利亞抹大拉開始到最後一次向使徒保羅。由於這些顯榮發生在不同的情形和針對不同的人,所以它們不可能是幻覺――不存在「群體幻覺」這樣的事。更進一步,這些顯榮是親身的切實體會,由基督的行為作證(例如與門徒一起吃飯,讓他們觸摸他的身體和手)。基督復活的身體,雖然是不朽的,但無疑是一個真實的身體。
對以上問題的答案竭力為基督復活的歷史精確性提供直接證據。那麼是否有另外一些基督復活的間接證據,對它的回答可能使人受益。
基督復活――對信徒的影響
基督復活最有力的間接證據中包括門徒的轉變。耶穌死亡時,門徒四處逃散(只有約翰出現在受難場所),驚恐萬分(彼得三次不認耶穌,擔心與他有任何關聯),心懷疑念(兩個門徒在去以馬忤斯的路上談論到耶穌時滿心懷疑;多馬除非親眼看到親手摸到耶穌,否則不信)。在這樣的悲傷狀態下,一群人看上去根本不可能突然間齊心協力,開創了持續到今天的教會;這樣的轉變更是以經歷了復活的基督為基礎。其它什麼理由可以解釋由逃避而變得勇敢的一群人呢(約翰福音20:19)?
進一步的間接證據可以在對強調使徒的教訓中找到。比如,使徒沒有強調耶穌在山上的訓誡,而是側重宣揚基督的復活。事實上,在基督死後的幾周內,使徒是「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使徒行傳4:33)。再三遭遇復活後的耶穌為這個主題提供了最好的解釋。
使徒宣揚基督的復活,早期教會快速發展。作為猶太教(堅持一神論的一個宗教)的一個派別,他們宣講基督神性的崇高狀態,把他當作主而禱告,並以他的名洗禮,這真叫人吃驚!基督身體上的復活,加上聖靈的到來,再次為它作了最好的解釋。
基督復活――回答異議
對於復活的說法已經存在很多異議。儘管這篇文章中已經針對一些,雖然簡短。還有一個較為普遍存在的異議值得我們看看。
復活的描述相互矛盾。如果這是你聽過的一種異議,或者你自己也曾懷疑,你能立刻想出一到兩個明顯的矛盾麼?如果不能,那麼記住:沒有支撐點的異議幾乎算不得一種主張!知識的誠實性要求如果像這樣的主張,用在爭論中,一定要用舉例來支持。
假設有人提供了這樣的例子,我們就有必要仔細看看。主要存在疑問的段落是馬太福音28章,馬可福音16章,路加福音24章和約翰福音20-21章,以及使徒行傳和哥林多前書中的補充說明。無論你是否關心這些章節的和諧,一個有用的練習是:經過仔細比較每段經節後,獨立嘗試一種和解。雖然那些描述在微小細節上存在差異,但在詞語的客觀感覺上相互並不矛盾,這一點應該變得清晰。事實上,它們相互補充,像任何一套獨立寫作一樣,如果由一位經歷如此重大事件而難以平靜的目擊者提供,也會出現一致或不一致。希望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情這種互補的屬性。馬太福音28:1列出馬利亞抹大拉是第一個看到復活後的基督的人,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5中列出彼得是第一個目睹復活的人。當正確了解了保羅的寫作目的之後,這個明顯的矛盾就很容易解決。在這封特別的信中,保羅從官方和法律的角度為復活辯護,因此提供了一條官方的目擊證人名單(婦女不會出現在這種特殊的文化氛圍中,因為她們的證詞不能上法庭)。那麼保羅提到彼得是第一個正式見證復活的證人就說得通了。
基督的復活――結論
上述討論僅是簡單涉及了基督在身體上和歷史上復活的證據以及關於它的異議。我們希望展示了一種處理可能出現的其它異議的有效途徑(比如說非身體性的復活,或者說顯榮僅僅是幻覺而已)。記住,第一反應應該是誠實、客觀地看待歷史記錄本身。也許這樣的方法會帶你更接近「誠信神讓他從死里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