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7 神充分的獎賞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7 神充分的獎賞,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
「看哪,我見有四個人……那第四個的相貌好象神子。」(但三25)
讀經:但三1-30
我們孩提時代,這個故事聽來似乎遙不可及。雖然我們並未懷疑它的真實性,但它和我們所處的世代實在有些隔閡。然而就在幾個月前,一位內地會的宣教師,說了一個發生在戴杜士身上的類似故事。戴杜士是他以前教過的學生,由於他不肯否認自己的信仰,一些當地的官員就逮捕了他,並將他置於火上,極力遊說他放棄自己的信仰,卻徒勞無功。他們再三恐嚇威脅,一直到火車火馬將他提升到主的面前。肉體毀滅了,信心卻長存。所以這個故事是近代發生的,和許多今日仍在戴杜士的處境中的人是有連帶關係的。
我們試着為這三位年輕人面臨的環境做素描。尼布甲尼撒王甚為賞識他們的才幹,給他們優渥的待遇,以致引起巴比倫諸宮臣的不悅。這種醋意倒是可以理解的,難道我們高興看到外國人在我們的國土上享有特權?我們會毫無民族性的嫉妒心?這國的人便決心要除去那三位外國人。佈告中規定,所有人都需敬拜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以厭祝他的戰勝及宣揚他的榮耀,這下機會可來了。
這三位年輕人對該採取的行動毫不猶疑。耶和華不是命令過「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及「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嗎?當他們拒絕向王的像屈膝跪拜時,「尼布甲尼撒怒氣填胸」(但三19)。如果他們再不向王的旨意屈服,就會被送進窯里焚燒。「把窯燒熱,比尋常更加七倍!」王如此吩咐。這就是整個故事的背景。
信心的來源
他們毅然拒絕去背棄神,正表現了偉大的信心。而剩下惟一的選擇就是加了七倍熱的火爐。這真是大無畏的信心,可在下面壯烈的詞句間表露無遺:「尼布甲尼撒王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三16-18)
注意到他們的聲明里包含了三個信心的來源。
相信神有能力拯救他們,這是第一個來源。「我們的神能拯救我們。」我們可以在一般的事上同意神有能力成就萬事,但在緊要關頭──特別是已經感覺到火爐的熱度時,要相信神會作特別的事,倒需要操練一下自己的信心。還有什麼比拯救看起來更不可能呢?我的神是否能在我面臨特別試煉的爐火時搭救我呢?我是否願意跨出信心的腳步全心依靠他呢?
相信神願意拯救他們。「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這是信心的第二個來源。許多人承認神有大能完成任何事,卻不大肯定神是否願意介入他們自己的事件中。認識神就該確信,神絕對願意以他看來最有利於我們的方式,介入我們的生活。主最後確實救了這三個人,卻是以他們料想不到的方式。真的,一開始的時候,似乎他們毫無被救的希望。
當那個大麻瘋向主懇求醫治時,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相信他有這個能力,卻不敢肯定他是否願意。主耶穌立刻糾正他的錯誤觀念,說:「我肯,你潔淨了吧!」
但這三位年輕人的信心來源,不是僅此而已。從「即或不然」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擁有第三個信心源頭,使他們變得無可匹敵,不怕烈火。
接受神的統轄權。「即或不然,王啊……我們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如果我們也有這信心的第三來源,並精通此門功課,就已在邁向靈命成熟的道路上了。即令神沒有救他們,他們的信心也不會搖動。他們知道神有更好的預備,也看出或許神不打算在這條途徑上施展他的大能,但仍甘心樂意的把事情交在神手中。他們明白主在一個比喻中所說過的原則:「難道我不能憑己意行嗎?」
他們的態度是:「即或神不照我們所期待的去行,我們的信心仍屹立不動。我們對他及他大愛的信心將堅固不墜。我們了解我們的神至深,所以即使我們心中有不明白之處,我們仍預備好接受他的引領。」若只看事實,他們有充分理由喪失信心,因為他們對神的勇敢忠心卻換來被投入火窯的下場。旁觀者可能會下結論,斷定神漠不關心。但他們面對試煉,信心卻更加高升。對他們來說,向神忠心遠比自己的生命重要。他們在看不見神計劃的痕跡時,仍一心信賴他。於是神照着他們非凡的信心,將報償加給他們。他有充滿恩典和祝福的秘密計劃,是他們夢想所未及的。
信心的含意
喀萊爾有一次說:「每一個人最後都不得不回答一個問題:『你到底要做個英雄還是懦夫?』」這個問題不斷地以各種形式在我們面前出現。信心總是要面臨選擇。我們不是選擇平坦大道,就是選擇羊腸小徑。這三個年輕人面對的選擇可不容易,換了我們亦然。這常常是一個苦惱的經驗!想想看,要在跪拜王的像,和置身王的煉獄中燒成灰燼兩者之間選擇!尼布甲尼撒王並未命令他們否認自己的信仰,他只要他們向金像跪拜。在早期教會的時代,只要向帝王燒一小撮香,即可使許多殉道者免去被擲入獅子口的懲罰。但信心總是選擇那至高、至善的,即使必須付上最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信心常常涉及冒險。若不涉及冒險,就不必要有信心。如果我們能看見前面的道路,那我們就是全憑視覺行路。什麼使亞伯拉罕榮膺信心之父的美名?他一生的信心關鍵表現在最起初。「亞伯拉罕出去的時候,還不知道往那裏去。」他願意為神冒險。只有當前面的道路模糊不清、當我們被放在一處,如果神不讓我們下來我們就毫無辦法時,我們才需要操練自己的信心。沒有人喜愛這一類的冒險。許多在體能的冒險上勇猛如獅的人,一旦需要跨出信心的一步時,卻變得出奇懦弱。我們喜歡穩紮穩打,先把計劃擬定,並預留後路。但在信心的路上,卻總是要冒險的。
信心時常遭到反對。信心的小徑並非花團錦簇,而是血跡斑斑的。亞伯拉罕由接二連三的試煉中進深,而試煉一次比一次艱難。總是有反對的事物要克服,總是有難處要越過。我們不該為所遇到的艱難埋怨,反應該為這個新的機會喜樂,因為這樣才能鍛鏈我們的信心。如果我們在信心的路上前進,可以預期到我們將比其它同伴遭遇更多內在、外在的攔阻。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方法更適於信心的操練呢?因為沒有這些,也就沒有再往上爬的刺激了!
信心的搭救
這裏有兩個功課要好好學習。
脫離試煉並不一定符合我們的最高利益。神並沒有救這三個人免去熾熱的火窯,他乃從窯裏面將他們救出。我們必須除去這個錯誤的觀念,以為脫離試煉才是最高的屬靈福氣,這是和新約的精神完全相背的。我們所跟從的救主,他的態度是這樣的嗎?保羅以忍受苦難為榮,而不是逃避它。神可以輕而易舉的使這三人免於被投入火中,但他預備的比這更好。有關基督再臨的教訓中,常常過分強調如何逃避將臨到這舊世界的苦難。姑且將千禧年的爭論擱置一旁,我們應該注意,這種強調是不全面的。我們的主曾清楚說到:「在這世上你們有苦難。」那些自足自滿的教會,不知磨難為何物,自然靈命的長進也有限。神並未應許我們對試煉免疫。我們在猛烈的火窯里待上幾天,所學的功課遠勝於在火窯外面度數年。我們經歷了試煉以後,對神的偉大就可以有進一步的認識。
試煉的範圍是參差不等的。神不是對待大家一視同仁,這個明顯的事實導致有些人對神發怒。這三個年輕人可不在意神怎樣對待別人,他們直接和神打交道。如果我們四顧觀望神怎麼待別人,我們很快會跌入屬靈的苦惱里。主耶穌在這一點上,曾教了彼得有益的一課。彼得很關切,深怕約翰享有特別待遇。耶穌嚴厲地回答:「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雅各離開監獄就上了斷頭台,彼得離開監獄卻直奔一個禱告的聚會。彼得賺得了三千個靈魂,司提反卻挨了三千塊石頭。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主的方法不是一樣的。他不是以一貫作業的原則待我們,他救一些人脫離試煉,又叫一些人在試煉中得拯救。
在我們的屬靈字彙里,是否也有「即或不然」這個字眼?我們是否擁有第三項的信心來源?我們的信心是不怕火的嗎?如果戰爭爆發,我們的兒女、丈夫或所愛的人被主接去,我們是否仍有「即或不然」的信心,帶我們經過那焚燒的火窯?如果經歷商業倒閉,或經濟窘迫?如果疾病侵襲我們?我們年老力衰時?遭受親人死亡的打擊?想要一個終身伴侶的意願未達成?珍愛的計劃遭擱淺?如果基督教的事工未能達到我們所重視的成功?我們沒有被指派到原先期望的宣教工場,或未能與自己選擇的同工住在一起?讓我們效法這三個高貴的人,他們那種大無畏的信心,即使面對的是看來似乎沒有報償的信心,他們仍然堅信不移。「即或不然」,我們也要繼續相信我們的神,這三個人說。他們沒有陷入自憐或不信中。
我們也許當時不能了解神的方法,他也沒有答應要為自己解釋。「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乃是他的應許。不過我們在試煉的熔爐中,總是能學到許多功課。
若我的日子總是夏季
我怎能知道主說「白如雪」的真意?
若我的日子總是陽光燦爛
我怎能說他在樂土上拭去一切眼淚?
若我未曾疲乏,我怎能低語:
「他使所愛的人安息」?
若我沒有墓地,恐怕我會以為
永生只是一個缺乏根據的夢
我的冬季、眼淚和疲倦
甚至我的墳墓,都可能是神賜福的途逕
我視之為災難,但它確能帶來
主那無窮的愛。
信心的獎賞
他們的信心並非沒有受到欣賞或補償。
與神的兒子同列的獎賞是他們第一個享受的快樂特權。「看哪,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那第四個的相貌好象神子」(25節)。在痛苦的火爐里,主比任何時候都更親近。一直到他們「在火中」時主才加入行列。他們憑着信心行,他就在他們依賴他,不惜一擲的時候回應他們。
控制住火焰是另一個報償。在神的眼裏火焰以一種奇特的區別法焚燒。「那些總督、欽差……一同聚集看這三個人,見火無力傷他們的身體,頭髮也沒有燒焦,衣裳也沒有變色,並沒有火燎的氣味」(27節)。火焰只燒毀了他們的手鐐腳銬,使他們能和神的兒子自由自在地行走、彼此交通。我們能否從這裏看出試煉的火所帶來的福氣、獎賞?
他們的信仰、他們的神得到證實。這是他們不移的信心帶來的獎賞之一。為什麼聖經詳細描述他們的身體、頭髮、衣裳?為什麼沒有火燒過的氣味?一位不知名的作家說過:「當時地位最高、最受崇拜的是巴比倫的神伊示巴(Izbar),是一個火神。但當着王、總督、欽差、巡撫和謀士的面,這個神被擊敗了。在他們自己的地盤上,耶和華與那些熱心的火神信徒們碰了面。結果他們發現他在場,不僅僅是巴勒斯坦一個民族的神,也是天上、地下,甚至巴比倫的神。他既然能夠,並且願意拯救他兒女中的三個,那麼在需要時也一定能對他三萬子民施以援手。我們假想一下,如果那三個人從火中出來,帶着一部份火燒的痕跡,或身上有火燎味兒,或身體、衣裳這兒一塊,那兒一塊的有火印子,那麼這群拜火的人態度如何?大概會這麼說:『喔──伊示巴是真的沒法子消滅他們,但至少他在他們身上留了點印記。他們的衣裳都得報銷了,他們的朋友也不會象以前那樣理睬他們了,火窯的氣味不會一下子從他們身上消退的。他們不是毫髮無傷地走出來,我們的伊示巴還是有兩下子。下回看他們還敢不敢違背王的命令?下回他們可不會象這次一樣,輕易地從火窯中走出來。』
「這樣的話,那三個希伯來人違抗王命的行動,就盡失其道德效果了。世界的聰明對於這一類的問題總有巧妙的方法逃避。但這一回是逃也逃不掉了,他們沒有絲毫漏洞可逃。他們不得不帶着敬畏的心,承認耶和華勝利了。他行的奇蹟完美無缺,無可置疑,因為『並沒有火燎的氣味』留在這三位至高者的勇敢信徒身上。」
聖經上還有多處類似的實例,顯出面臨痛苦的選擇時,那種「即或不然」的無畏信心。每一件都證明信心不只是順服神的命令,同時也要勝過神的「矛盾」。
約伯失落了一切──家、牲畜、親人、健康,甚至他妻子的同情──在這樣的浩劫中,他的信心卻光榮地打了勝仗。「他領我進入光中,我將在光里見他。」即或不然,「他必殺我,我……還要辯明我所行的。」約伯有第三種的信心來源。
想像一下以撒問亞伯拉罕的那個扎心問題:「燔祭的羊羔在那裏呢?」亞伯拉罕早已預備好了答案:「神必自己豫備作燔祭的羊羔,」即或不然,我還是相信,認為神「能叫人從死里復活」(來十一19)。在這以前,還沒有人夢想過復活的事,但亞伯拉罕的信心使他抓住這個機會,最後他從死里得回一個活生生的兒子。
施洗約翰在獄中時頗為憔悴,他很失望耶穌未給他隻字片語,也沒有設法營救他,或去探望他。他打發了兩個門徒去問耶穌:「夫子,我錯了嗎?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尋找別人呢?即或不然,我的信心也不跌倒,我可以繼續尋找下去。」
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的時候,極其傷痛,汗如血流下。「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我們會不會想到,尼布甲尼撒王真夠昏庸無能的,竟與這樣的信心相抗衡?烈火沒有力量燒毀三位勇士的軀體,他也沒有權力壓制他們的靈。世界毫無能力去引誘或嚇阻擁有這樣信心的人。魔鬼只能燒去他們的捆綁,將他們象自由人一樣送出來,這就是他威力的極限。
今日的世界,試煉之火可能也一樣蔓延在我們四周。總是有一些偶像召喚我們去拜它。火窯的形式可能因年代而有差異,事實上卻是一樣的。世界也許威脅着要把我們擲入被社會放逐的這個火窯中。如果我們不向流行的風尚這個神祗屈膝,就會被拋入嘲笑和流行的火焰里。不難想像現實世界的迫害火焰,可能也在我們四周熾熱挑旺。我們若要享受神那豐富的獎賞,必須確定擁有三位年輕人那樣不怕火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