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重審耶穌3-3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重審耶穌
前言
第一部 審查記錄
第二部 分析耶穌
第三部 研究復活
11 醫學上的證據
——訪問十
12 失蹤屍體的證據
——訪問十一
13 耶穌顯現的證據
——訪問十二
14 佐證
——訪問十三
結論 歷史的裁決

訪問十一:威廉.萊恩.柯萊格博士

File:威廉萊恩柯萊格博士.jpg
威廉.萊恩.柯萊格博士

  我第一次看見威廉.萊恩.柯萊格工作時,場面頗不尋常:我坐在他身後,看見他對着將近八千人,為基督信仰辯護。全美有一百多個無線電台廣播這場辯論,聽眾難計其數。

  辯論會由我主持,辯論一方是柯萊格,對方是個由《美國無神論者聯合會》發言人選定的一位無神論者。辯論進行時,柯萊格一方面謙恭而有力地為基督信仰辯護,一方面把無神論者的觀點駁斥得體無完膚。從我所坐的地方,我能看到聽眾們的面部表情。他們發現(其中有許多人是首次發現)基督信仰是經得住理性分析和嚴格檢驗的。

  辯論結果是一面倒。那天晚上進禮堂時是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和懷疑派的人士,走出禮堂時有百分之八十二的聽眾認為,基督教一方的辯護令人心服、勢不可擋。四十七個進來時不信神的人,出去時已成為基督徒。柯萊格的辯論就是那麼令人折服,尤其是在與無神論者證據貧乏對比之下。順便提一句,辯論後沒有人再說自己是無神論者。

  所以,當我為寫這本書前往亞特蘭大訪問他的時候,我急於要看他怎樣回應關於耶穌空墓的挑戰。

  自從我幾年前看見他以來,他沒有什麼改變。他還留着剪得很短的黑髭鬚,瘦削的面龐上有着專注的眼神,仍然是典型嚴肅學者的氣派。他的話語中肯切題,思路毫無阻梗,回答問題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然而他並不是一個死死板板的神學家。柯萊格帶着滿腔的熱情投入他的工作。當他在構思精妙的主題和理論時,他那淺藍色的眼睛也在跳躍着;他經常以手勢加強他對字句的了解和肯定;他的語調變化多端,頓挫有致,時而因發現晦澀難解但有趣的神學理論變得高亢,時而因思索何以有些學者不接受他十分肯定的證據而變得低沉。


  總之,他思想敏捷,心地善良。他談起和他辯論過的懷疑派,談吐之間並無沾沾自喜或仇視對方。他有時甚至還很寬厚地提到他們的好處。柯萊格無疑是個有着良好辯才、風雅有趣的演說家。

  我們談話到細微之處時,我覺得他並不是要用辯論擊倒對方,他是在誠心誠意地把認為對上帝有用的人爭取過來。他好像真的為某些人不能或不願承認空墓,而感到非常不解。


  保衛空墓

  柯萊格穿着工裝褲與深藍毛衣,正躺在客廳的花色長沙發上休息。他身後的牆上掛着一大幅慕尼黑風景畫。

  柯萊格從三一福音神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從英國伯明翰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然後在慕尼黑首次研究耶穌復活。之後他在慕尼黑大學取得神學博士,並任教三一福音神學院。現在他正在布魯塞爾附近的盧萬大學哲學研究所,任訪問學者。

  他的著作包括《合理的信仰》、《回答不易》、《耶穌復活真相》、《唯一智慧的神》、《神的存在與宇宙原始》,和與昆丁.史密司合著,由牛津大學出版社發印的《有神論、無神論與創世大爆炸宇宙論》。

  柯萊格也給《知識份子為神仗義執言》、《受到攻擊的耶穌》、《為神跡辯護》和《上帝存在嗎?》等專題撰稿。他的學術論文散見各著名專業雜誌。他是九個專業學會的會員,其中包括「美國宗教學會」和「美國哲學學會」。

  在國際間以關於科學、哲學與神學交互關係之著作聞名的他,很樂於與你一起討論他最心愛的問題:關於耶穌的復活。


  耶穌真的被埋在墳墓里嗎?

  在查驗耶穌的墳墓是不是空的以前,先要決定他的屍體是否被埋葬。歷史告訴我們,在一般情況下,被釘的罪犯不是留在十字架上被鳥群吞啄,就是被埋入公冢中。這可能就是為何「耶穌研究會」的約翰.道米尼克.克羅桑會說,耶穌的屍體大概是給野狗翻出來吃掉了。

  「按照習慣處理遺體的方法,」我對柯萊格說,「難道事情不可能就是這樣嗎?」

  「如果你只看傳統習慣,是的,我會同意。」他回答。「但是你忽視了這件案子的特殊證據。」

  「好吧,就讓我們來看看特殊證據吧,」我說。接着我指出一個立即發生的問題:福音書說耶穌的遺體交給了亞利馬太的約瑟,此人是判處耶穌死刑的最高法庭——公會——的一個成員。「這有點難以置信,是不是?」我說話的口氣比我想用的聽起來更刻薄些。

  柯萊格在長沙發上轉來轉去,好像要飛撲過來答覆我的問題似的。「不是,如果你考慮到所有關於埋葬的證據,就不會這麼說,」他說。「讓我來逐步為你說清楚。首先,埋葬這事是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3-7節中提到的,他在那裏傳授了教會最早的一個信條。」

  我點頭承認這一點,因為柯萊格.柏路姆伯葛博士在我們較早的訪問里相當詳細地描述了這個信條。柯萊格同意柏路姆伯葛的看法,那信條毫無疑問可以追溯至耶穌釘十字架後幾年之內,不是保羅歸主後在大馬士革,就是他後來訪問耶路撒冷遇到使徒雅各和彼得時,接受這個信條的。

  由於柯萊格就要提到這個信條,我把膝上的聖經打開,很快地重溫了一下那段經文:

   「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信條隨後列舉出耶穌復活後的幾次顯現。

  「這信條為期甚早,所以值得信賴,」柯萊格說。「基本上,這是個四行並列式的信條。第一行提到釘十字架,第二行提到埋葬,第三行提到復活,第四行提到顯現。你看,第二行肯定了耶穌被埋葬。」

  我認為這個說法過於空泛。「且慢,」我插嘴說。「他可能被人埋葬,但是葬在墳墓里嗎?是通過亞利馬太的約瑟埋葬的嗎?是約瑟這個突然出現的神秘人物把屍體領走的嗎?」

  柯萊格鎮定如恆。「這信條實際上是個總結,一行一行地符合福音書的記載,」他解釋。「我們查考福音書時,能找到這個埋葬故事的許多獨立的證明,四部福音都特別提到亞利馬太的約瑟。此外,《馬可福音》中的埋葬故事非常早,不可能受傳說影響。」

  「你怎樣確定祂屬於早期?」我問。

  「基於兩個理由,」他說。「第一,《馬可福音》一般被認為是最早的福音書。第二,馬可的福音書基本上所記的是一連串有關耶穌的簡短軼事,好像穿在一根線上的珍珠,而非流暢連貫如直線的敘述。

  「可是當你讀到耶穌生命的最後一個星期的受難故事時,我們確實看到了按照事件先後次序排列出來的連貫敘述。受難事件顯然是馬可轉述自一個更早的來源——這個來源包括耶穌被埋於墳墓里的事跡。」


  亞利馬太的約瑟是歷史人物嗎?

  這些論點雖然言之成理,我卻發現馬可的記載里有一個問題。「馬可說公會全體成員投票判處耶穌死刑,」我說,「如果真的如此,這就意味着亞利馬太的約瑟也曾投贊成票。他事後卻跑去為耶穌安排體面的落葬,這不是不太可能嗎?」

  抱同一看法的原來不止我一人。「路加可能有同樣的不安,」柯萊格說,「這就能解釋何以他要在福音書里加添一個重要的細節——投票時亞利馬太的約瑟並不在場。這就說明了一切。但是關於亞利馬太的約瑟,重點是:他不是基督教傳說或基督教作家虛構的那種人物。」

  關於這個問題我要的不是結論,而是站得住腳的推理。

  「為什麼不是呢?」我問。

  「因為早期基督徒對那些力主釘死耶穌的猶太領袖懷有怒意和厭惡感,」他說,「要他們虛構出一個猶太領袖,居然做出把耶穌體面下葬的這種好事,這是完全不可能的,特別是當耶穌的弟子全都離棄了他的時候!再說,他們也不能捏造出一個特殊團體中的一位特殊人物,因為大眾能查出其虛假而提出質問。所以毫無問題,約瑟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

  在我追問以前,柯萊格繼續說,「我要補充一點,如果約瑟埋葬耶穌是後來才出現的傳說,一定會有許多別的爭奇鬥勝的講法流傳下來,但是你根本找不到這一類的傳說。

  「結果,今天大多數新約學者都同意,耶穌埋葬的記載基本上是可靠的。已故劍橋大學新約學者約翰.A.T.羅賓遜(John A.T.Robinson)說,耶穌的光榮埋葬是有關歷史人物耶穌最早及最可靠的事實。」

  柯萊格的解釋使我滿意,耶穌的遺體確實是放在約瑟的墳墓里。但是那信條留下了一個瞹昧不明的地方:說不定即使在耶穌復活後,他的遺體仍是遺留在墳墓里。

  「信條說耶穌釘了十字架,埋葬了,然後復活了,它並沒有明確地說墳墓空了,」我指出。「這是不是留有餘地,讓人猜測耶穌的復活只是精神上的,他的身體還留在墳里?」

  「信條說到復活時,明確地包含了墳墓是空的意思,」柯萊格反駁,「你要明白,猶太人的觀念是實體的復活。對他們而言,復活的王一定有骨骼——單有肌肉是不行的,他們認為肌肉容易腐爛。肌肉消失後,猶太人把死者的骨骼收集起來,放在箱子裏保存,直到世界末日。那時上帝會叫以色列人中生前是義人的死者復活,然後一齊活在上帝的國度里。

  「基於這種看法,要一個早期猶太人說某人復活了,而他的屍體卻仍然留在墓里,那是完全說不通的。因此,這個早期信條說耶穌埋葬了,第三天復活了,就是十分清楚地在說:留下來的是一座空墓。」


  墳墓有多安全?

  既然有證據證明耶穌死後被埋在墳墓里,進一步需要了解的是他的墳墓有多安全。保安越嚴密,屍體給人隨便運走的機會便越小。「那耶穌墳墓的保安,是否很嚴密呢?」我問。

  柯萊格着手描述這種墳墓的樣式,儘可能地按照考古學家發掘第一世紀場地時,得到的材料進行分析。

  「有一個傾斜的槽通到墳墓入口處,一塊圓盤狀的大石就從這個槽里滾下去,堵住墓門,」他說,「然後用一塊較小的石頭把圓盤石頂住。把大圓盤石從槽里推下去容易,要移走這塊大石頭打開墓門,需要幾個人。從這個觀點來看,墳墓非常安全。」

  可是,耶穌的墓有沒有人把守?一般人都相信,耶穌的墳墓晝夜都有訓練有素的羅馬兵駐守,士兵如果疏於職責,自己也難逃一死。但懷疑派卻質疑這一點。      「你相信有羅馬兵守衛嗎?」我問。

  「只有《馬太福音》說墳墓周圍有士兵把守,」他回答。「不過無論如何,我不認為守衛在復活證據中占重要的位置。現代學者對此有着甚多的爭論。我認為根據大多數學者能接受的證據立論是比較慎重的做法,所以守衛說還是放在一邊的好。」

  我對他的想法感到驚奇。「這不會削弱你的立場嗎?」我問。

  柯萊格搖頭。「老實說,有守衛之說在十八世紀也許相當重要,因為反對的人指出是耶穌的門徒偷走了他的屍體。但是今天沒有人信這一套了,」他回答。

  「你讀新約時,」他繼續說,「毫無疑問,門徒是誠心相信耶穌會復活的,他們到死都這樣傳揚。把空墳說成是騙局、陰謀或盜竊的結果,今日已無人相信。所以警衛說已無足輕重了。」


  有守衛在場嗎?

  縱然如此,我還是想知道,馬太關於警衛的記述是否有任何證據支持。我明白柯萊格要把這問題放在一邊的理由,但我仍追問他,有沒有確實證據,證明警衛說是根據史實的。

  「是的,有證據。」他說,「請設想第一世紀時,猶太人和基督門徒因耶穌復活一事,而辯論着:基督徒首先宣佈『耶穌復活了』,猶太人回應道,『是門徒盜定了他的屍體!』聽了這話,基督徒說,『啊,可是有警衛把守,怎樣盜走?』猶太人回應,『那是因守墓的警衛全都睡着了。』基督徒回答說,『不是的,是猶太人賄賂警衛,叫他們說睡着了。』

  「好,如果沒有警衛守墓,爭吵很可能是這個樣子:猶太人回應耶穌已復活的宣告時會說,『沒有復活,是門徒偷走了他的屍體!』基督徒會說,『可是有警衛把守,怎樣盜走?』那時猶太人會這樣回答,『什麼警衛?你瘋了!根本就沒有警衛!』可是歷史告訴我們,猶太人不是這樣回答的。

  「這就說明真有警衛,有史可據,而且猶太人也知道,所以他們捏造出那個荒謬的故事,說警衛在門徒盜屍時睡着了。」

  但我有個驅之不去的疑問再次促我插嘴。「這裏好像還有一個問題,」我說,停下來想把我的問題濃縮得越短越好。

  「首先,猶太當局為什麼要在墳地設置警衛呢?如果他們預料耶穌會復活,或是他的門徒會捏造他復活的假話,那就表示他們對耶穌復活的預言,比耶穌的門徒還要有更深的認識,因為門徒聽到耶穌復活的消息都感到驚訝。」

  「你說得不無道理,」柯萊格承認。「可是他們派人在那裏守衛,也許是為了防止盜墓或是在逾越節期間防止發生騷動,到底為什麼我們不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論點,我承認它十分有力,但是我不認為它是不能解釋的。」

  是的,有無警衛確乎是個問題。這時我又想到另一項反對:「馬太說羅馬守衛向猶太當局報告,」我說。「這似乎不可能吧,因為他們是彼拉多的部下。」

  克拉格的臉上浮現出淺笑。「如果你看得仔細些」,他說,「馬太並沒有說警衛是羅馬人。猶太人去見彼拉多,請求吩咐人把墳墓把守妥當。彼拉多說,『你們有看守的。』我問你,他的意思是說『好極了,這裏有一小隊羅馬士兵,』還是說『你們有你們的聖殿守衛,可以派遣他們』呢?

  「學者們曾為警衛是不是猶太人這個問題辯論過,基於你提出的理由,我起初認為應該是猶太人;後來重新想過,因為馬太記述中用來提到警衛的字,常常指的是羅馬士兵而非聖殿警衛。

  「再者,你要記得,《約翰福音》說奉猶太宗教領袖之命,率領羅馬士兵去捉拿耶穌的是一個百夫長,所以羅馬士兵接受猶太宗教領袖的命令已有前例。羅馬士兵派去守墓似乎說得通。」

  我斟酌了證據之後,覺得我也相信有警衛守墓,但決定不再追問這件事,因為不管怎麼說,柯萊格已毋需靠把守的警衛來辯護。何況對於說『復活節早晨墳墓已空』的主張,我另有一個有力的反對,可以用來質詢柯萊格。


  怎樣解釋那些矛盾?

  很多年來,批評基督教的人攻擊空墓說,指出福音書之間在此明顯不一致。例如懷疑派查爾斯.坦普爾頓最近說,「四本書對事件的描寫,在許多處有明顯的差異,無論怎樣從好處想,也無法取得一致。」

  從表面看,這個反對的聲音好像直搗空墓說的核心。

  下面是波士頓大學的米高.馬丁(Michael Martin)博士寫的摘要,我把它念給柯萊格聽:   在《馬太福音》裏,說到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來看墳墓,前面有塊大石頭。地大震動,有一個天使下來,推開了石頭。《馬可福音》說,兩個女人日出時到了墳墓,大石頭已從墓門口滾開。《路加福音》說,兩個女人黎明時到達墓前,發現石頭已經滾開了。

  《馬太福音》說一個天使坐在那滾開的石頭上。《馬可福音》說,墓里有個少年人。《路加福音》說,墓里有兩個人。

  《馬太福音》說,來看墳墓的兩個女人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馬可福音》說,來看墳墓的女人是兩個馬利亞和撒羅米。《路加福音》說,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的母親馬利亞,還有約亞拿和別的女人來看墳墓。

  《馬太福音》說,兩個馬利亞急忙離開墳墓,又害怕又大大的歡喜,跑去要告訴其他門徒,並在路上遇見耶穌。《馬可福音》說她們跑出墳墓,甚是害怕。《路加福音》說,婦女們把見到的事報告給門徒,門徒不相信,沒人敢肯定她們遇到過耶穌。   「還有,」我對柯萊格說,「馬丁指出《約翰福音》在許多地方都和其他三部福音書不同。他在結論中說,『總而言之,關於在墓地發生了什麼事的記載,不是互不一致,就是得用許多說不通的解釋才能使它們統一。』」

  我停下來,從筆記簿上抬頭看他。我們四目相注,我一針見血地問他,「從這裏所引的來看,如何證明空墓說是可信的呢?」

  我立刻注意到柯萊格的態度有點改變。隨便談話,或是討論無關痛癢的相反意見時,他的態度頗為圓通。不過當問題越尖銳,挑戰越熱烈的時候,他就越有精神、越專心。在這個時刻,他的身體語言告訴我,他已迫不及待地要接受這個難題的挑戰了。

  柯萊格清了清喉嚨說,「儘管我對馬丁懷有敬意,」他說,「但他是個哲學家,不是史學家,我不認為他懂得史學這個行業。以哲學家的角度來看,如果事情有點不一致,照矛盾律說,『這不會是真的,放棄罷!』可是史學家看了這些敘述會說,『我看到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但是這不一致的地方有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細枝末節。』

  「故事的核心是相同的:亞利馬太的約瑟把耶穌的屍體埋葬在墳墓里,耶穌的一些女門徒在他釘十字架以後的那個星期天一早去看墳墓,她們發現墓是空的。她們看到天使,告訴她們耶穌已經復活了。

  「謹慎的史學家跟哲學家不同,他們倒洗澡水,不會把洗澡的嬰兒一起倒掉」。他說,「也就是說,這兒有個可靠、能作根據的史實核心,不管在次要的細節上有多少不同之處。

  「所以我們能信賴這四種敘述所共有的核心,而且也會為今天大多數新約學者所同意,縱使在婦女的姓名、早晨的確切時間和天使的數目等細節上有些差別。這一類細節上的差異,史學家通常會不以為意。」

  就是通常持懷疑態度的史家米高.格蘭特,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士,愛丁堡大學教授,在其所著的《耶穌:一個史家評論福音書》中也承認,「空墓的發現有不同的說法,那是事實;可是如果我們以評論其他古代著作的標準去批評福音書,那麼我們就有確實和說得通的證據,能得出墳墓的確是空的結論。」


  差異能協調嗎?

  我在報導刑事案審判時,偶爾看見兩個見證人作完全相同的供證,連基本事實的細節都一樣,卻給辯護律師把供證全部推翻,他說他們在開審前私下勾通。因此我對柯萊格說,「我想,如果四福音在細節上全都類似,那就會令人不禁懷疑,四本書是否在互相抄襲了。」

  「是的,這一點很好,」他說,「記載空墓的文字不同,說明關於墳墓是空的,我們有各種獨立的證明。有時人們會說『馬太和路加只懂抄襲馬可的』,不過你要是仔細地讀過那些敘述,你會看到不同的地方。那說明即使馬太和路加讀過馬可的記載,他們仍舊有另外獨立的來源,敘述空墓事件。

  「有了這些多種獨立的記載,沒有歷史家因記載中有那些次要的不同的地方,而不重視這證據。讓我給你舉一個世俗的例子。

  「我們有兩種關於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去攻打羅馬的記載,它們既不一致,又互相對立。但沒有一個古典史學家懷疑漢尼拔髮動過這場戰爭。這是個非聖經例子,說明次要細節上的歧異並不能推翻一件歷史事實的史實核心。」

  我承認這個論據相當有威力。當我回想馬丁的批評時,以我看來,有些歧異似乎很容易化解。我對柯萊格提起這件事,我問他,「有沒有辦法把這些記載中某些不同的地方,加以調和呢?」

  「是的,對了,」柯萊格回答。「婦女去看墳墓的時間就是一個例子。一個作家可能描寫天還未亮,另一個說天就要亮了,這就有點像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者,一起辯論水杯是半滿還是半空的一樣。時間在黎明前後,他們在用不同的字句描寫同一件事。

  「至於婦女的名字和人數,沒有一部福音書說它的名單是完整的。所有的名單上都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別的女人,所以去的人大概是一批早期的門徒,包括那些有名有姓的,還有一些其他的人。我認為如果說這是矛盾,那就過於迂腐了。」

  「關於後來發生的事情,記載有所不同,又怎樣解釋呢?」我問,「馬可說那些婦女沒有告訴任何人,別的福音書卻說她們告訴過別人。」

  柯萊格解釋,「你看馬可的神學,他喜歡強調人在神面前的敬畏、害怕、恐怖和崇拜。所以婦女在這裏的反應——在恐懼和發抖中逃跑,因為她們害怕,對任何人都沒有說什麼——正是十足馬可的文學和神學風格。

  「這裏很可能有一段短暫的沉寂,然後婦女才跑回去,向別人報告所見到的事。事實上,」柯萊格笑着總結道:「這個短暫的沉寂很重要,否則馬可就沒有時間把事情記下來了!」

  我接着提出另外一個眾所周知不協調的地方。「耶穌在《馬太福音》12章40節中說『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裏頭。』可是根據福音書的報導,耶穌其實在墓里只有一整天、兩整夜和兩天的一部分。這個例子豈不證明耶穌錯了,他說的預言並沒有應驗?」

  「有些善意的基督徒,因為有這節經文,就說耶穌是在星期三,而非星期五釘十字架,好讓耶穌在那裏有足足的三日三夜!」柯萊格說,「但是大部分學者都知道,照早期猶太人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的任何一個部分都算一整天。耶穌是星期五下午埋葬的,星期六一整天,和星期日早晨——依照那時猶太人計算時間的方法,這就算是三天了。

  「這又一次說明,」他在結尾中說,「只要知道一點時代背景,在考慮問題時不帶偏見,許多這樣的矛盾可以解通,至少在數量方面可以大為減少。」


  見證人值得信賴嗎?

  四部福音書都說空墓是由一群追隨着耶穌,且是他好友的婦女們發現的。可是根據馬丁的意見,這個事實使人懷疑她們的證詞,因為她們不是「客觀的觀察者」。

  所以我向柯萊格提出這個問題:「那些婦女和耶穌的關係,是否引起見證不可靠的問題呢?」

  我無意中落入柯萊格的股掌中。「事實上,使用這個論據的人等於在搬石頭打自己的腳,」柯萊格回應說。「這些人當然是耶穌的朋友。可是當你了解婦女在第一世紀猶太社會的地位如何低下時,真正叫人吃驚的倒是在空墓說中,婦女竟成為發現空墳墓的人。

  「一世紀的巴勒斯坦,婦女的地位非常低。舊日的拉比諺語說,『寧把法律燒掉也不能把它交給婦女』和『生兒子的人有福了,生女兒的人倒霉了』。婦女的見證被認為毫無價值,所以猶太法院不准婦女出庭作證。

  「有鑑於此,空墓的主要見證人竟是婦女,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要是後來才有人虛假描述此事,必會把男門徒說成是發現空墓的人,比如說彼得或約翰。福音書根據的是事實,記下婦女是空墓的最早見證人——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是她們先發現了空墓!這就顯示福音書作者記錄事情的忠實,儘管有點叫人難為情。這表示福音書作者尊重歷史的真實性,不求取悅世人。」


  為什麼婦女要去看墳墓?

  柯萊格的解釋反而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縈繞於我的腦際。那些婦女如果知道墳墓已經封閉,為什麼還要去膏耶穌的屍體呢?「她們的行動合理嗎?」我問。

  柯萊格想了一會才回答——這次他用的不是辯論者的口吻,語氣要溫和得多。「史先生,我認為不明白這些婦女是對耶穌敬愛有加的學者,無權說自己能冷靜地判斷婦女的所作所為。

  「婦女們傷痛欲絕,喪失了她們極端敬愛的人,抱着渺茫的希望去到墳上給他膏抹屍體——她們又不是沒有感情的機械人,為什麼說她們不該去?」

  他聳了聳肩。「也許她們想那裏會有男人幫着把石頭移走。如果有守衛在場,也許守衛會那樣做,我不知道。

  「跑到墳上去給屍體膏油,確實是古代猶太人的習俗;唯一的問題是什麼人會為她們搬石頭。我認為我們無權指摘她們是不是應該呆在家裏,才算是做對了。」


  為什麼基督徒沒提空墓?

  為訪問柯萊格做準備時,我曾到幾個無神論者的互聯網站,去看他們用來反對耶穌復活的論據。不知道為什麼,很少無神論者談及這個題目。可是有一個批評家提出了一項反論,我要向柯萊格提出。

  基本上,批評家反對空墓說的一個主要論據,是沒有一個門徒或初期的基督教講道者曾提到它。他寫道,「我們會認為初期基督教講道者會說,『你不相信我們說的?自己去看看那墳墓吧!它就在在第五道與主墳道的轉角處,右首第三個墳墓。』」

  然後,他說,彼得在《使徒行傳》第2章的講道里沒有提及空墓。這位批評家在結論中說,「如果連門徒都不認為空墓有什麼重要,為什麼我們要那麼重視它呢?」

  我提出這個問題時,柯萊格的眼睛睜得很大。「我認為此言有誤。」他回答,聲音帶點驚愕。他拿起聖經翻到《使徒行傳》第2章,那一章紀錄了彼得在五旬節的講道。

  「在彼得的講道詞裏找到了空墓,」柯萊格堅持道。「他在24節里宣佈『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因為他原不能為死拘禁。』

  「然後他徵引了一篇《詩篇》,論及上帝怎樣不讓祂的聖者肉身見朽壞。這是大衛寫的。彼得說,『我可以明明的對你們說,他死了,也埋葬了,並且他的墳墓,直到今日還在我們這裏。』 但是他又說,基督『…的靈魂不撇在陰間,他的肉身,也不見朽壞…這耶穌,神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徒2:29-32)。」

  柯萊格讀完聖經抬起頭來說,「大衛的墳墓一直存留到今天,而這篇講道詞將大衛的墓跟大衛的預言對比。大衛說基督將復活——他的肉體不會朽壞,這顯然在說墳墓是空的。」

  然後柯萊格轉到《使徒行傳》後面的一章。「保羅在l3章29-31節里說,『既成就了經上指着他所記的一切話,就把他從木頭上取下來,放在墳墓里。神卻叫他從死里復活。那從加利利同他上耶路撒冷的人多日看見他』,空墓在這裏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了。」

  他把聖經合起來,補充道,「我認為單因沒有用『空墓』這兩個字,就說這些早期的講道人沒有提到空墓,那是有人頭腦遲鈍,或是不懂講理。毫無問題,這些聖經講者都知道耶穌的墓是空的,而他們的聽眾從他們的講道里也都明白。」


  肯定的證據呢?

  我就空墓說向柯萊格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和辯駁的論據,已用去整個訪問的一部分,但我突然發現沒有給他機會說明他正面的立場。在這過程中,雖然他提到幾個理由,說明何以相信耶穌的墓是空的,但我說,「為什麼你不將最厲害的炮彈發射過來,用四、五個最好的理由說服我空墓是件歷史事實?」

  柯萊格接受了挑戰。他簡潔有力地把論點逐一闡明。

  「第一,」他說,「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所說的,是關於耶穌最早也是最可靠的歷史資料,空墓說已在這個教會傳統里加以肯定。

  「第二,基督徒和猶太人都知道耶穌墓地的所在。假如不是空的,一個以耶穌復活為基礎的信仰,是不可能在耶穌被釘和埋葬的同一個城裏建立起來。

  「第三,我們可以從馬可對空墓,甚至耶穌受難的整個記載所用的文字、文法和風格上看出,他所根據的是一個很早的來源,未受後來傳說的影響。

  「牛津大學受人尊敬的希臘羅馬古典史學家A.N.舍溫一懷特(A.N.Sherwin-White)說,如果福音書的內容是嚴重歪曲的,那它這樣的傳說竟然發展得如此快而廣,這在歷史上,不論在什麼地方,都沒有先例。

  「第四,馬可的空墓記載,文字非常簡練。二世紀開始出現的旁經,含有各式各樣的虛構故事,說耶穌既榮耀又有權柄地從墳墓里出來,人人看見,包括祭司、猶太當局和羅馬守衛。這是傳說的寫作手法。它們出現在幾個世代之後,耳聞目見的人都已經死去。相形之下,馬可的空墓記載簡單明了,沒有神學反思的粉飾。

  「第五,全體一致都見證首先發現空墓的是婦女,這就說明了記載十分可靠,因為要當日的男人承認這種事是很難為情的。如果是傳說,很可能就不讓婦女露面了。

  「第六,最早的猶太人神學的辯論,都以空墓的歷史真實性為前提。那就是說,沒有人說墓里仍然埋有耶穌的屍體。大家爭論是屍體到哪裏去了。

  「猶太人提出那個可笑的說法,說是守衛睡着了。這當然不堪一擊。但重要的是:他們一開始就假定墳墓是空的!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墳墓是空的!」


  別的學說又如何呢?

  我聚會精神聽柯萊格講解,這六個論據加起來已經很了不起,可是我仍然要看看有沒有漏洞,然後再決定是否無懈可擊。

  「柯索普.萊克(Kirsopp Lake)在1907年認為那些婦女找錯了墳墓,」我說。「他說她們走迷了路,一個空墓的看守告訴她們,『你們找的是拿撒勒的耶穌,他不在這裏』,她們感到害怕便跑開了。這個解釋講得通嗎?」

  柯萊格嘆了口氣。「萊克這個說法毫無說服力,」他說,「理由是,猶太當局知道耶穌墳墓的所在。即使婦女們走錯了地方,當局當然樂於指出墳墓的地點。門徒開始宣揚耶穌已復活時,他們可以指出門徒的錯誤。我不知道今天還有什麼人相信萊克的說法。」

  坦白說,其他的學說也不見得有什麼出路。門徒顯然沒有動機去盜屍,然後為說謊而服刑甚至喪命。猶太當局也肯定不會把屍體搬走。我說,「現在只剩下一個說法,認為空墓是後來才形成的。這種說法流傳開來,已無法推翻,因為墳墓的地址已沒有人記得了。」

  「自l835年戴維德.斯特勞斯(David Strauss)提出有關空墓的說法都是傳說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存在。」柯萊格回答。「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談話中提出這個所謂的『傳說假設』,同時提出在耶穌被釘和埋葬後不到幾年就已有的空墓記載和證據,令『傳說假設』變得一錢不值。即使在次要枝節里有些傳說成分,整個事件的歷史核心部分,仍是穩穩噹噹站得住的。」

  是的,對於這些學說,都有不能立足的解釋。每一個學說經過分析,都被證據和邏輯推翻了。但還剩下一個,就是釘了十字架的耶穌已經復活。有些人認為這個結論過於離奇,不能接納。

  我沉思片刻,斟酌如何措詞向柯萊格提出。最後我說,「儘管這些別的學說都有漏洞,可是和耶穌乃神道成人身、因神而復活——這樣難以置信的說法相比,豈不是更容易說得通嗎?」

  「我認為這正是問題所在,」他探身向前。「我認為推銷別的學說的人們會說『是的,我們的學說難以置信,但是它們並不像這個復活神跡說的那樣荒謬可笑!』可是到此,這件事已不再是歷史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問題是神跡有沒有可能發生。」

  我問,「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我認為上帝叫耶穌復活的假設,絕不是不可能的。事實上,根據證據,它是對這件事最好的解釋。不可思議的是,耶穌怎麼能夠從死人變成活人。這個假設我得承認有點希奇古怪,任何其他假說都比說『耶穌復活』更有可能實現。

  「但是神叫耶穌復活的假設並不牴觸科學或任何已知的經驗。它所需要的是有神存在——我認為有很好的理由相信祂的存在。」

  說到這裏,柯萊格提出了決定性的論點:「只要神的存在是有可能的,那祂就有可能在歷史上採取行動,讓耶穌復活!」


  結論:墳墓是空的

  柯萊格的話極具說服力:空的墳墓——這是個大得不得了的奇蹟——由於有證有據,確實講得通。但這只是為復活辯護的一部分。從柯萊格在亞特蘭大的家裏,我準備去維基尼亞,訪問一位研究耶穌復活後顯現證據的著名專家,然後去加州和另外一個學者討論關係重大的旁證。

  我感謝柯萊格和他的夫人對我的款待。我在想:這位身着藍色工裝褲和白色短襪的柯萊格,看起來真不像是個所向無敵、能把世界上抨擊耶穌復活最有力的批評家們,駁得啞口無言的厲害之人。但是我聽過那場辯論的錄音帶,這的確是真的。

  面對事實,他們無法把耶穌的屍體放回墳墓。他們陷入絕境,他們掙扎,自相矛盾,拼命尋找特別的學說來妄圖證明。但是無論怎樣努力,墳墓仍是空的。

  才華蓋世的法律學家諾曼.安德森爵士(Sir NormanAnderson),他是劍橋大學出身,後來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被哈佛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後出任倫敦大學法學院長。我記起來他對空墓說的評論。他畢生以法律眼光研究這個問題,所得結論可用他的一句話概括:

  「這樣說來,空墓真的成了一塊名副其實的巨石,所有妄圖否定耶穌復活的學說,打在上面,如卵擊石,毫無用處。」


  ————————*————————*————————*————————

  討論事項   可供思索與團體討論的問題      1.關於耶穌的墳墓在復活節早晨是否空置的問題,你的結論是什麼?做出那樣的判斷,你發現什麼證據最能叫人信服?

  2.猶如柯萊格所指出的,古代每一個人都承認墳墓是空的。除了耶穌復活,你還能想出更合乎邏輯的解釋嗎?如果有,像柯萊格那樣的人會對你的學說怎樣回應?

  3.重讀《馬可福音》15章42節到16章8節,這是關於耶穌的埋葬和空墓的最早記載。你同意柯萊格的說法「簡單明了,沒有神學反思的粉飾」嗎?為什麼同意,又為什麼不同意?


本書為未授權圖書,源自網絡,在此刊登只為交流學習之用,請勿用於其它目的,謝謝。若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函告知刪除。 電郵 ccwiki@ccwik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