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教會史話5
教會史話5 耶路撒冷會議
福音從耶路撒冷傳開, 許多外邦人歸主加入教會,這對猶太人基督徒來說,是需要面對的難題。連使徒彼得進到外邦人哥尼流家裏,領其全家歸主,在耶路撒冷的教會都引起騷動。他們聽了彼得的見證,不能不承認∶「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徒》11∶18)。後來,在安提阿的外邦人大批悔改信主,加入教會。不但如此,安提阿教會差派保羅與巴拿巴出外宣教,在賽浦路斯與加拉太省各地,建立許多教會。在猶太地的信徒,如何看待外邦人悔改信主呢?
「割禮派」的由來
在耶路撒冷的信徒,認為教會是神子民的團體,所以應在以色列人中向他們傳福音作見證。特別是那些原隨從法利賽教門的人,信主以後,仍是為律法熱心(《徒》15∶5;21∶20)。他們承認∶既然許多猶太人拒絕主耶穌,所以福音傳向外邦人,外邦人得以進入彌賽亞國度,直到數目添滿。但是,他們堅持這些進教的外邦人必須受割禮,且遵行摩西律法,才能得救。
然而,在耶路撒冷之外的猶太信徒,並未堅持外邦人信徒必須履行這些條件。彼得並未要哥尼流全家受割禮,因為他已清楚知道「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不潔」(《徒》10∶15)。當保羅與巴拿巴代表安提阿教會,將救助饑荒的捐款送到耶路撒冷時,他們所帶的同工希臘人提多,是沒有受過割禮的(《加》2∶3)。顯然,安提阿教會並未要求外邦人信徒,受割禮或遵行禮儀律法。也未要求後來新建立的外邦教會,必如安提阿母會一樣。
當時有些猶太人,認為只需要明白割禮的屬靈意義,不需在禮儀上受割禮,例如提摩太從小並未受割禮(《徒》16∶1-3)。約瑟夫Josephus在《猶太古史》中,就記載了外邦人進猶太教不需受割禮的例子。然而,大多數的猶太人,甚至包括思想希臘化的人(如亞歷山大的斐羅Philo),都認為割禮的施行是不可廢除的。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有不少人堅持外邦信徒必須受割禮,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此問題關係重大,若不是有睿智的領袖溝通疏導,公開討論而定案,則非常可能導致教會分裂成兩大陣營∶耶路撒冷與猶太地的教會,安提阿與外邦各地的教會。
在安提阿的爭論
後來,有些從猶太的弟兄來到安提阿,他們是「割禮派」,教訓弟兄們說∶你們外邦人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就不能得救。他們視割禮為得救的必要條件。保羅和巴拿巴清楚明白人得救是藉着相信主耶穌,並非藉着受割禮守律法。這些「律法主義者」所講的,與聖經所說的救恩之路背道而馳。所以,保羅與巴拿巴大大的與他們爭辯(《徒》15∶1-2)。這些割禮派的門徒,不與未受割禮的外邦人來往,自然不與外邦信徒一同吃飯,更不與他們同領聖餐。如此一來,在實際生活上,猶太信徒與外邦信徒不能同桌共餐,不能同享聖餐主內團契。這給安提阿教會帶來極大的難處。有些人反對「割禮派」的「受割禮才得救」的謬論,但卻不願擴大爭端,就不與外邦信徒同桌吃飯糰契,以息事寧人。
彼得的妥協
當這些耶路撒冷「割禮派」門徒來到安提阿時,彼得正好也在安提阿。原先彼得來到安提阿,與外邦信徒一同吃飯,但是當這些「割禮派」的猶太弟兄來了之後,他就避開退去,與外邦信徒隔開,只和猶太人信徒同桌。原因何在?彼得是否忘了他在約帕看見的異象?他在該撒利亞進了外邦人哥尼流家,並且與他們一同吃飯。顯然彼得不贊同「割禮派」門徒的講法,然而,這些從耶路撒冷來的弟兄,被稱為是從雅各那裏來的。其中一人很可能帶了雅各的口信(讓彼得知道耶路撒冷教會情形),或者那人自己加油添醋遊說彼得一番,使得彼得注意此敏感問題,導致他出此下策,與外邦人隔開。理由是為了在耶路撒冷「割禮派」弟兄們的軟弱良心,遷就他們,怕讓他們跌倒或無事生非。
保羅面責彼得
但是,彼得身為使徒領袖,他的妥協退讓,無論對猶太人或外邦人信徒,都帶來極具破壞性的後果。不僅讓「割禮派」門徒得寸進尺,也讓外邦人信徒低聲下氣。當時其餘的猶太人(包括保羅親密的同工巴拿巴)隨從彼得,不與外邦人信徒同桌吃飯。保羅蒙神帶領,看出彼得的作法,雖然是避開了暫時的紛爭,但是長遠來說,蒙蔽了福音的真理∶救恩是神賜給我們的白白恩典,藉着信靠基督領受的,不是藉着受割禮。「主內團契」是「主內得救」的必然結果,假如將「受割禮」作為「主內團契」的先決條件。則不啻是宣告「受割禮」是得救的必要要求。如果遷就「割禮派」的講法,則外邦人信徒不能與猶太信徒同領「主的晚餐」,不能同領主基督的餅與杯,這等於表明外邦人與猶太人並未合為一體(《林前》10∶16-17)。難道已經被拆毀的「中間隔斷的牆」又要重建嗎?(《弗》2∶14-22)
彼得的妥協迴避是嚴重的錯誤,所以保羅就「當面抵擋他」。雖然彼得在內心知道割禮不是得救的條件,可是他的外在行為所暗示的卻是如此。所以保羅說彼得是「演戲裝假」。
加拉太省眾教會
安提阿事件之後不久,「割禮派」門徒到了加拉太省的各教會。這些在保羅與巴拿巴宣教旅程之後所新建的教會,是屬靈上的嬰兒,被「割禮派」門徒的異教之風吹得飄來飄去。不少信徒聽從「受割禮守律法」的教訓。消息傳到安提阿,保羅大吃一驚,立刻寫了一封緊急書信,給他所帶領信主的加拉太人,即著名的《加拉太書》。書信開宗明義說∶「我稀奇你們這麽快離開那藉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1∶6-7)。整封《加拉太書》洋溢着使徒保羅的「愛之深,責之切」∶對「加拉太人」諄諄告誡的叮嚀,對「律法主義者」痛心疾首的駁斥。《加拉太書》可說是中流砥柱力挽狂瀾,闡明「唯獨信靠基督才能稱義」的福音真義。
割禮派在安提阿與加拉太眾教會引起這樣的爭端,安提阿教會見事態嚴重,就差派保羅、巴拿巴與幾位代表,上耶路撒冷去見眾使徒和眾長老,以作定奪。
主的兄弟雅各
主後44年希律王囚禁彼得,後來彼得蒙主拯救獲釋,避難他處時,他交代說∶「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與眾弟兄」(《徒》12∶17)。可見雅各在當時已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主要領袖。很可能,從四零年代起,彼得與眾使徒經常出外旅行佈道,而雅各一直在耶路撒冷留守坐鎮,率領眾長老治理教會。當保羅悔改信主三年之後,他上耶路撒冷去見彼得,也見到了主的兄弟雅各,並沒有見到其他使徒(《加》1∶18-19);後來,他與巴拿巴將救助奉獻帶到耶路撒冷時,他們見到了在耶路撒冷教會被稱為「柱石」的三位領袖∶雅各、彼得、約翰,與他們行右手相交之禮。值得留意的是∶雅各名列首席。顯然,雅各已經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首要領袖。
當安提阿教會代表團到了耶路撒冷,他們首先向使徒與長老們報告,安提阿教會與加拉太眾教會的景況。有法利賽人背景的「割禮派」門徒,起來主張∶必須給外邦人信徒施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律法。使徒和長老們就召開會議來解決此項爭端。此即著名的「耶路撒冷會議」,時約主後49-50年。
開會的過程
可想而知,「割禮派」人士提出許多辯論,彼得起來說話(很可能從保羅對他的指正學到功課),提醒大家∶神使用他到哥尼流家中,領外邦人歸主;外邦人得救與猶太人一樣,都是本乎恩藉着信;不要將猶太人都不能負的軛,加在外邦人身上。保羅與巴拿巴也起來述說神藉着他們在外邦人中傳福音,他們與猶太人一樣蒙恩得救。最後,雅各(割禮派可能原先以為雅各會支持他們)作結論說∶很明顯的,神已經揀選外邦人歸在自己的名下,正合舊約先知阿摩司的預言,因此不可難為外邦人信徒。雅各的定案,成了大會的決議∶凡信靠基督的外邦人信徒,不需另外加上任何其它事項,作為得救或與猶太信徒團契的條件。
主要真理原則已經確認,然而,生活實行上仍有需注意事項。在外邦各教會所在的城市,都有猶太人居住,在「會堂」里誦讀傳講摩西的律法;也必有猶太信徒在外邦城市的教會中。這些猶太基督徒,自幼以來成長的背景是遵守食物潔淨條例,不與外邦人往來。雖然外邦人信徒不需受割禮,不需守禮儀潔淨條例,但是為了猶太弟兄們的良心軟弱(不是每個猶太信徒都像保羅或彼得,立時得到釋放),只要在不違背「福音真理」的大原則下,外邦人信徒應當尊重猶太弟兄的生活方式。所以,大會根據雅各的定案,決議訂出「生活守則」給外邦人信徒作為指南,眾人皆以為美。
生活守則
「生活守則」的內容共有四項禁戒∶(1)祭偶像的物--不吃祭拜過偶像的食物;(2)血--不吃血;(3)勒死的牲畜--因其肉中帶血;(4)姦淫--外邦人的放蕩惡俗。這四項禁戒,在《利未記》17-18章有清楚的敘述,自古以來,猶太人都要遵守的。外邦人社會道德鬆散,祭拜偶像與姦淫時常發生,需要提醒信徒不沾染惡俗;不可吃血的條例早在「挪亞之約」中已明訂清楚(《創》9∶4),猶太人認為普世的人都應遵守。總而言之,外邦人信徒要遵守此四項禮儀潔淨條例,因為外邦的社會環境邪惡。另外,藉此尊重猶太弟兄的良心,且避免猶太人誤會基督徒,以利向他們傳福音。
使徒與長老們將決議寫下成正式信函,揀選猶大與西拉為代表,伴隨保羅與巴拿巴到安提阿教會說明。書信的用語是以愛心說真理,沒用命令的口吻,乃是熱誠安慰之言(見《徒》15∶23-29)。安提阿教會眾人聽見信上的話,就皆大歡喜。
結論∶主內合一
「耶路撒冷會議」意義非凡,為日後數次「大公會議」奠定了根基與榜樣。所爭議的問題「如何接納外邦人信徒」,在主後70年耶路撒冷被毀之後失去熱度;主後135年耶路撒冷教會也成為外邦人教會(羅馬皇帝Hadrian驅逐所有猶太人離開耶路撒冷,重建之為外邦城市)。雖然時過境遷,但是此次大會的決議仍為亞細亞省的眾教會所遵行(見《啟示錄》2∶14,20)。根據優西比烏的《教會歷史》記載,高盧(今日法國)的教會在主後177年時仍遵守奉行。其實,最重要的是爭議與決議的背後,即福音的核心關鍵∶在基督十架上,「猶太人與外邦人中間隔斷的牆」已經廢去。「耶路撒冷會議」在聖靈帶領之下,重申「不分猶太人外邦人,因為我們在基督耶穌里都成為一了」(《加》4∶28)。
教會史話系列,佳美整理自《舉目》,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http://www.oc.org/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