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帖撒羅尼迦前書查經資料
帖撒羅尼迦前書提要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一章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二章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三章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

【帖前四1】「弟兄們,我還有話說:我們靠着主耶穌求你們,勸你們,你們既然受了我們的教訓,知道該怎樣行可以討神的喜悅,就要照你們現在所行的更加勉勵。」


【帖前四2】「你們原曉得我們憑主耶穌傳給你們甚麼命令。」


【帖前四3】「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


【帖前四4】「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着自己的身體。」


【帖前四5】「不放縱私慾的邪情,像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


【帖前四6】「不要一個人在這些事上越分,欺負他的弟兄;因為這一類的事,主必報應,正如我預先對你們說過,又切切囑咐你們的。」


【帖前四7】「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


【帖前四8】「所以那棄絕的,不是棄絕人,乃是棄絕那賜聖靈給你們的神。」


【帖前四9】「論到弟兄們相愛,不用人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蒙了神的教訓,叫你們彼此相愛。」


【帖前四10】「你們向馬其頓全地的眾弟兄固然是這樣行,但我勸弟兄們要更加勉勵。」


【帖前四11】「又要立志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作工,正如我們從前所吩咐你們的,」


【帖前四12】「叫你們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就沒有甚麼缺乏了。」


【帖前四13】「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


【帖前四14】「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里睡了的人, 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


【帖前四15】「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着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


【帖前四16】「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復活。」


【帖前四17】「以後我們這活 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里,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帖前四18】「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



六 愛心的勸勉(4:1 -12)

使徒在稱讚了帖撒羅尼迦信徒怎樣在患難中站穩之後,在一小段中,特別注重勉勵他們在生活上也要有好見證。工作上的成功,或信仰上的勇敢,並不就是靈德上的長進,或代表靈命更臻於成熟;倒可能因為工作上有好表現,自以為已經有若干成就,而在生活上放鬆了屬靈的操守。

使徒在此指明神的旨意,是要我們遠避淫行,成為聖潔,彼此相愛,親手作工。這樣就不致因生活上的疏忽,破了工作的見證。凡是等候主再來的人,都該在工作和生活這兩方面常作準備。

1 勸告的態度(4:1 -2)

A 站在弟兄的地位上勸告(4:1上)

1保羅勸勉帖撒羅尼迦信徒的第一個態度,是站在弟兄的地位上勸告他們。不是以師傅自居,活像教法師的態度,而是把帖撒羅尼迦信徒看是自己的弟兄。許多人在勸告別人的時候,總把受勸告的人看作是比不上自己的人,因而不知不覺地站在比他剛強得多、優越得多的地位上來勸告。保羅雖是個大使徒、主所重用的僕人,卻稱帖撒羅尼迦信徒為弟兄,保羅喜歡信徒知道他是跟他們一樣的人,他所以能勸告他們,是「靠着主耶穌」的恩典勸告的。

B 是非常誠懇的勸告(4:1上)

1上「弟兄們,我還有話說,我們靠着主耶穌求你們,勸你們」,這幾句話把保羅表現得像個老太婆,說了還有話說,「求」了又要再「勸」。這種態度正表現出他的誠懇。當我們用非常誠懇的態度向人家說話時,常會像是說不完,又像有求於人那樣。雖然保羅在這裏並非要得帖撒羅尼迦信徒的幫助,而是要在靈性上幫助帖撒羅尼迦人,但他卻站在「求」的地位來幫助、勸勉。像是對至親骨肉說心腹話一樣。

「求」與「勸」原文是ero{tao{與parakaleo{,兩字都有求與勸的意思,但「求」erotao{,偏重要求方面的意思,有時也譯作「問」(約1:19),或譯作「請」(路5:3)。而「勸」原文parakaleo,有懇求、請求、籲請的意思。在福音書中常用於病人向主「求」醫(太8:5;可6:56);但在太8:34,可5:17用於人「央求」主耶穌離開,太26:53用於主耶穌可以「求」父差遣天使,徒16:9用於異象中的馬其頓人「求」保羅過去幫助他們。新約書信中,這字絕大多數是保羅用在勸告信徒方面。在和合本中常譯作「勸告」或「安慰」,在帖前後二書共用過十次(帖前2:11;3:2,7;4:1 ,10,18;5:11,14;帖後2:17;3:12等)。

C 是謙卑靠主的勸告(4:1上)

1上「靠着主耶穌求你們,勸你們」,為什麼使徒要說「靠着主耶穌求你們……」呢?這表示:

1. 保羅看他自己是不配勸告人的。他雖然站在勸告人的地位,並非自己已經完全,不會跌倒;他只是靠着主的恩典,蒙主保守,而勸告提醒帖撒羅尼迦人罷了。

2. 保羅看自己是不會勸告人的,要靠着主才會勸告。他雖然有恩賜、有才幹,對真理十分通達,但他不倚靠自己的恩賜、才幹、經驗……,而是戰戰兢兢地靠主勸告帖撒羅尼迦信徒。他很了解,只有靠着主,才能叫別人接受勸告。憑他自己並不能改變任何人。我們千萬別把我們所要幫助的人,看得像小蠓蟲那麼微不足道。因為保羅這麼偉大的使徒,對這些信主不久的帖撒羅尼迦信徒,還是戰兢地靠主來勸告他們。

3. 「靠着主耶穌……勸……」,也表示他以下的勸告,是出於主耶穌的感動。雖然是保羅說的話,卻是靠主而說,不是憑自己說的。

D 是滿心期望的勸告(4:1中)

1中「你們既然受了我們的教訓,知道該怎樣行,可以討神的喜悅,就要照你們現在所行的,更加勉勵。」這裏我們看到保羅對帖撒羅尼迦人的期望很高,雖然他們已經受了保羅的教訓,已經實行了所受的教訓,已經知道怎樣可以討神喜悅,已經作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徒的榜樣;但保羅並沒有因此滿足,他對他們的盼望並不到此為止,還要他們照現在所行的「更加勉勵」。他那樣懇切、謙卑的「求」、「勸」帖撒羅尼迦信徒,並非因他們犯罪,或貪愛世界,而是因他們在靈性上已有長進,保羅要他們更長進,這是愛的要求。愛得越深,要求就越多,所抱的期望也越高。我們對於我們所愛的人,不是單盼望他「好」,還盼望他「更好」,保羅和他的同工對帖撒羅尼迦的信徒也正是這樣。

這也是保羅本身在靈性上追求的態度,他自己不停的長進,所以也要求信徒不停止長進。雖然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情形,很可以叫保羅引以為榮,他卻毫不放鬆地要求他們照着現在所行的更加勉勵,這就是保羅所以成為保羅的原因。他不因為長進就不再長進了;不因為有成就,就不要求更大的成就。「長進」常常成了再長進的攔阻,「成功」常常成為更大成功的攔阻,要是誰能不斷地勝過這種攔阻,就可以作這時代的保羅了。

E 是啟發性的勸告(4:2)

2「命令」原文paraggelia,有命令、禁令、訓令的意思,這與約13:4的命令不同字,全新約只用過五次:

1. 徒5:28(和合本未完全譯出,只包括在「嚴嚴的禁止」這句話之內)。
2. 徒16:24譯作「命」。
3. 本節,譯作「命令」。
4. 提前1:5和
5. 提前1:18,也都譯作「命令」,按Arndt & Gingrich新約希英字彙認為在本節是指使徒的訓示。

保羅憑主耶穌傳給他們的教訓,也就是主的命令。帖撒羅尼迦信徒已經「曉得」保羅所傳給他們的是什麼教訓,但在這裏使再提醒他們,要啟發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去領會那些教訓的意義,而「更加勉勵」。雖然他們已經曉得這些命令,雖然他們已經實行了,但有沒有完全實行,繼續實行呢?或是反而開始退後、放鬆?本節是一項提示,讓信徒自己對使徒的訓示有所醒覺。

「你們原曉得」這一類的話,如:「正如你們知道」,「這是你們知道的」,「你們也曉得」,「你們自己知道」,「自己明明曉得」(1:5;2:1 ,2,5,11;3:3,4;4:1 ,2,4,9;5:1等),這些話在本書屢次提到。可見保羅在本書所講的信息,許多都是他從前曾教導過帖撒羅尼迦信徒的,這裏加以重複申述,好叫他們了解得更清楚。保羅常用相似的信息重複傳講,使信徒不斷有新的體會,更深地經歷。任何一篇信息,從開始傳講到信徒照着實行之間,都要經過若干次的重複,或不同方式的重複。對於一個傳講真理的人,任何方面的真理,如果只講了一次就不敢再提,也不改換方式重複傳講,則一定不能深入地影響信徒的靈性。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誠心要行道,而不是只想欣賞人家講道,我們就會覺得需要一再地聽到類似的信息,才能夠清楚了解;甚至同一題目,也需要聽不同的人的講論,希望可得到不同的亮光和深入的認識。如果我們從來沒有這種需要,就該在主的中自己省察,可能我們根本就不是行道的人。

2 勸告的內容(4:3-12)

從本章3-12節保羅勸勉信徒三件事:

A 要成為聖潔(4:3-8){\LinkToBook:TopicID=206,Name=A 要成為聖潔(4:3-8)}
B 要彼此相愛(4:9-10){\LinkToBook:TopicID=213,Name=B 要彼此相愛(4:9-10)}
C 要立志作安靜人(4:11-12){\LinkToBook:TopicID=214,Name=C 要立志作安靜人(4:11-12)}

這三件事也就是上文第二節所提到的,保羅憑主耶穌所傳給帖撒羅尼迦信徒的「命令」之一部份內容。

A 要成為聖潔(4:3-8)

成為聖潔是神的旨意(4:3)

3「神的旨意」有兩方面的意思:

1. 指神的定規,合神所定規的,才算合神的旨,合神旨意的就是聖潔,不合神旨意的就是罪惡。

2. 指神的喜愛或意願,作神所喜愛的事,就是行神的旨意。

「成為聖潔」,不但按神所定規的標準,且行神所喜愛的。「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12:14),因這是神的標準。神使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聖潔(林前1:30),這是神所定規的,不合這標準的──不以基督的聖潔為聖潔的,就都不聖潔。另一方面我們得成為聖潔,正合神的本意,是神所喜愛的。所以我們雖因在基督里而聖潔了,還要追求生活上的聖潔,因為這是召我們的神所喜歡的(彼前1:15-16)。

新約聖經有多次明指什麼是神的旨意:

1. 的旨意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4:3)。
2. 神的旨意是要我們凡事謝恩(帖前5:18)。
3. 神的旨意是要借着萬事互相效力,叫 所召的人得益處(參羅8:28)。
4. 神的旨意是要叫我們知道 旨意的奧秘(弗1:9,5:10)。
5. 神的旨意是要叫我們因行受苦(彼前4:19;參彼前2:20-21)。

此外,聖經中許多出自基督和使徒的命令,都告訴我們什麼是神的旨意。

「成為聖潔」跟犯罪跌倒,完全相反,神的旨意既是要我們成為聖潔,也就是要我們不犯罪跌倒。基督徒要不犯罪跌倒,就要在消極方面遠避淫行,積極方面活出神榮美的性情。

「遠避淫行」只是遠避各種罪的代表,因「萬惡淫為首」。使徒的意思當然不是說只要遠避淫行,別的罪就不用遠避。大概當時信徒所處的環境,也像今日信徒那樣,「淫行」的試探,比任何其他罪惡的試探更厲害、更普遍。「淫行」的風氣之盛行,是每一個時代罪惡就要滿貫的徵兆。

「遠避」雖然似乎是消極的方法,事實上卻是勝過罪惡非常有效的方法。避開試探,不接近試探,是勝過罪的要訣。甚至在靈性、真理上造詣都很有深度的提摩太,保羅也是這樣勸告他──「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

要用聖潔尊貴守住自己的身體(4:4)

4「身體」原文ske{uos,這字含有「器皿」的意思。英文聖經譯作vessel,中文新舊庫譯本譯作「器皿」,和合本在林後4:7;提後2:21也譯作「器皿」。聖經對我們的身體,給我們一個完全新的觀念,就是信徒的身體是收藏寶具的「器皿」,那寶具就是基督。我們要把身體當作器皿分別為聖給神使用,因我們是主重價買來的,沒有權柄隨意用我們的身體,只可以像一個受託者為主而用,要在身體上榮耀神。

「守着」是掌握着、佔據着的意思。我們要防止身體上的各種私慾,不讓身體作卑賤污穢的工具,要靠主掌握着它,看守它,使它專作尊貴的用處;也就是說,要主動的管制自己的身體,按照神的旨意而行事生活,不該任由身體的私慾支配我們。所以本節所給我們的屬靈教訓跟提後\cs32:21很接近──「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不要像外邦人放縱私慾(4:5)

5本節連上節指明信徒跟不信者的主要分別,在於他們對身體的控制或放縱。基督徒應該接受聖經對身體的觀念。雖然身體有各種正常的欲望,例如:衣、食、愛情……,飢餓乾渴時應該飲食,寒冷時要穿衣服,疲倦時該休息,長大了要嫁娶;正常而合法地滿足身體這些欲望,正合乎神的旨意。但人類犯罪之後,所有的欲望都越軌而反常,變成為損人利己的「私慾」。所以身體的「私慾」是需要抑制、約束的(參彼前1:13;4:1 -4;弗2:1 -3;4:17,22)。但不認識神的人,否認身體受罪的支配,因而以為應該任由身體的私慾得着滿足,而「放縱」私慾(參羅1:24-27),體貼肉體(羅8:5-6)。這是因為他們不認識神,也不信神的話。基督徒不要效法不信者的主張,理當接受聖經的觀念,治死身體的私慾(羅8:13;西3:5)。

「外邦人」,帖撒羅尼迦信徒按肉身是外邦人,而保羅還對帖撒羅尼迦信徒說:

「……不放縱私慾的邪情,像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可見這「外邦人」當然不是指帖撒羅尼迦信徒,而是指不信主,不認識神的人了。可見稱不信人為「外邦人」是使們的習慣用法(參林前10:20;弗4:17;彼前4:3;約三7),他們顯然都常以信主的人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弗2:19)。

不要越分欺負弟兄(4:6)

6本節所說的「越分」「欺負弟兄」,不是泛指一切事,而是指上文第3,4節所講過「遠避淫行」,用聖潔尊貴守住自己的身體。因為使徒指明「不要……在這事上……」,可見這裏的勸告更偏重於防止信徒之間可能發生的淫行。

「欺負他的弟兄」,欺負實際上不是指普通的欺負,而是指上文在男女的事上,跟弟兄的妻子或親屬發生了越軌的行為,或不正常的關係,也就是欺負了他的弟兄,污損了他家屬的清白。

「這一類的事主必報應」,就是主必管教懲罰的意思。按舊約律法淫亂的罪要被石頭打死(利20:10;申22:22;約8:3-5),神曾因以色列人犯姦淫而降瘟疫(民25章全;林前10:8),大衛王犯姦淫,也受了痛苦的管教和報應(撒下12:11-14)。新約時代,使徒保羅也曾用權柄,把犯姦淫的信徒,交給魔鬼敗壞他的肉體(參林前5:5注釋{\LinkToBook:BookID=103,TopicID=186,Name=D 保羅的特權 (5:4-5)})。

按現在信徒實際經歷,凡犯姦淫的,必難免家庭或身體的痛苦;甚至在悔改以後,雖然得了神的赦免,罪的痛苦,還可能延續多時。

「正如我豫先對你們說過,又切切囑咐你們的」,可見這類警告,已一再向帖撒羅尼迦發出。我們不是一直都看見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一個很屬靈、很蒙恩的教會嗎?他們在信心、愛心、盼望,和傳福音的工作上都很長進,可以作一切信徒的榜樣;但保羅卻將犯姦淫這種大罪的危險,一再地、切切地警告這班熱心愛主的信徒!這樣的警告等於說,保羅認為儘管他們在信心、愛心、盼望,和傳福音的工作上有那麼好的表現,甚至為基督受患難也不動搖,他們還可能因這最污穢的罪而跌倒失敗,還可能跟他們日常接觸、同是愛主的主內肢體,發生越軌的行為。以色列人的歷史也證明這個事實。他們雖曾戰勝勇悍的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民21:21-35);卻不戰而敗於摩押女子(民25:1 -9)。這實在是對今日信徒很有意義的鑑戒。縱然在屬靈的德行和工作上有了許多成就,有許多勝利的經歷和美好的見證,還不夠保證我們不會陷人淫亂的罪中。所以,任何信徒都要在這事上經常保持謹慎儆醒的態度。

成為聖潔是神選召我們的本意(4:7)

7本節是與第3節的意思互相呼應。使徒提我們,既然蒙神選召,又答應神的選召,實在該留意神選召我們的本來目的,明白神的恩召對蒙召者的作用是什麼。神的恩召是要救我們脫去罪惡的污穢。 的救恩絕不是給我們一種可以放心去犯罪的保證,所以我們不仗着神有赦罪之恩,而大膽地去沾染污穢。倒該常常記住神選召我們的目的,照神的旨意而生活為人,才是成功的基督徒。

使徒這樣鄭重的聲明,暗示當時信徒可能有這種傾向,或是受一些誤解救恩的人的影響(猶4)。

神既是為要叫我們成為聖潔而選召我們,那麼我們既已答應了神的選召,就該過着聖潔生活(參彼前1:15-16)。

警告性的小結(4:8)

8「棄絕」原文atheto{ee,也有廢棄或拒絕的意思,在和合本大多數譯作棄絕或廢棄、廢掉等(參可7:9;路7:30;10:16[二次];約12:48;林前1:19;加2:21;3:15;帖前4:8;提前5:12等共十次),另外還有三次比較不同的譯法,分別在可6:26譯作「推辭」,來10:28譯作「干犯」,猶8節譯作「輕慢」。在英文標準譯本中,如 R.V.和N.A.S.B.這裏都譯作rejects(拒絕),而R.S.V.則譯作disregards(輕忽)。本講義認為在這裏譯作「拒絕」更為適當。

「那棄絕的」,指拒絕上文使徒的教訓。使徒勸誡他們要遠避淫行,成為聖潔,若拒絕使徒的教訓,就不是拒絕人,而是拒絕那賜聖靈給──他們的神了。保羅要信徒留意他的教訓和警告,是出於神的啟示。所以那拒絕他教訓的,不是拒絕人,而是拒絕站在他背後的神。彼得也曾對亞拿尼亞說過類似的話:「……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那賜聖靈給你們的神」,特別加上「那賜聖靈給你們的」這句話,來形容神是怎樣的神,為的是要提醒帖撒羅尼迦信徒,順從聖靈是過聖潔生活的要訣(羅8:6,13-14)。那召我們的神,不但要我們成為聖潔,也賜下聖靈給我們,叫我們可以靠着聖靈行事。使徒的教訓,正是按照聖靈的啟示給他們的。所以那拒絕使徒的也拒絕了聖靈的感動,就不能過聖潔的生活了。

B 要彼此相愛(4:9-10)

9保羅既說:「不用人寫信給你們」,為什麼自己又在寫信?使徒的意思是:

1. 他們對於彼此相愛已經有所領悟,不用人再教導他們些什麼。

2. 使徒在他們那裏時,已經講得夠清楚,不用再寫什麼了。下句「因為你們自己蒙了神的教訓……」,也解明不用人寫信的理由。

「蒙了神的教訓」大概是指:

1. 神曾在他們的心靈中啟發他們明白彼此相愛的真理。

2. 他們曾因使徒的教導而在彼此相愛上有所學習與操練,把使徒的教導看作是神的教導。

3. 他們在受逼迫與患難的惡劣處境下,神教導了他們怎樣彼此相愛、相顧、同舟共濟。因而他們對於彼此相愛,已有比別人更深一層的體驗和學習,所以用不着人教導他們了。

但雖然這樣,使徒還要再提醒他們,要更加勉勵,因為「彼此相愛」不只是在某一階段中該實行的教訓,而是基督徒經常要實行的教訓。

使徒在講論「聖潔」之後便講論「相愛」。個人的聖潔生活和群眾的相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任何個人不聖潔的行事,都帶着自私和損害別人利益之性質,而違反相愛的生活。反之,任何人若不能在群眾中過相愛的生活,也無法有個人的聖潔生活。一切在群眾中破壞愛心的行事,也必同樣破壞了個人的聖潔。來12:14也將個人的聖潔與群眾的和睦相提並論──「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所以,聖潔不是獨善其身,不是傲視一切地自顯清高,聖經中的聖潔是和群眾的和睦相愛聯在一起的。

相愛而不聖潔,易陷於亂;聖潔而不相愛,易成孤獨(這種「孤獨」含有驕傲自大的性質,實際上己玷污了「聖潔」)。惟有與眾人相愛地過着個人的聖潔生活,才是正常的聖潔生活;又惟有用聖潔的原則和眾人過相愛生活,才是在真理中的相愛生活。

比較1:7,帖撒羅尼迦信徒,不但在信心上作了馬其頓、亞該亞眾教會的榜樣,在愛心上也作了眾教會的榜樣。雖然這樣,使徒還是要求他們更加勉勵(本章第二次)。R.V.本句譯作:abound more and more, K.J.V.譯作increase more and more(就是多而又多的意思)。信徒的愛心要不斷增加,在質的純潔方面,和量的寬廣方面,該繼續增長。學無止境,愛心的學習更是「無止境的」。愛既永不止息,愛的增長豈可止息?

愛心不怕多用,只怕濫用;不怕愛得太廣博,只怕愛得不合真理。今天的教會正是要在愛心上「更加勉勵」,「多而又多」。

C 要立志作安靜人(4:11-12)

11從下半節可知第一句的「立志作安靜人」不是單單不作聲的意思,而是不要去累着別人,要自力更生的意思。所以本節是要指導信徒在彼此相愛的生活中,不要藉口彼此相愛,而閒懶失責,仰賴別人的愛心而生活。信徒雖然應當彼此相愛,卻不是互相等待別人救濟;乃是各人盡力作個有力量幫助別人的人,不要作個等候別人幫的人。

「親手作工」解釋了上句「辦自己的事」的意思:不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乃是不要存心倚賴別人。凡自己能作的事,都應當盡力親為;更不可自己不作工,而仰賴弟兄姊妹愛心的照顧。

聖經的真理是面面周到的,但我們對真理的遵從卻常常會偏左偏右:注意個人的聖潔,便忽略了群眾的相愛;注意群眾的相愛,便忽略了「親手作工」的本分。許多人對相愛的真理所注重的,只是別人應當怎樣愛我,而不是我應當怎樣愛人;甚至只顧怨責別人沒有愛心,不省察自己有否殷勤作工。相愛的真理,不是給我們藉口可以不「辦自己的事」、不「親手作工」、閒懶而取巧的。

還有一些信徒,雖然不是在生活需用方面不自力更生,卻也養成了一種喜歡叫人替他做事的習慣,明明自己能夠做的,也要托別人去做。但神的話乃是要我們「自己的事,親手作工」。

12「叫你們可以……」表示上節的「親手作工」,就是使信徒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又叫「自己也就沒有什麼缺乏」的原因。怎能向外人行事端正?怎能沒有什麼缺乏?「親手作工」,養成憑神所賜給我們自己的力量,擔當自己責任的心志,就可以不至在外人面前虧欠主的榮耀了。

「端正」原文euscheemono{s,有端莊正直的意思(參Arndt & Gingrich新約希英字彙)。全新約只用過三次,羅13:13與本節都譯作「端正」,林前14:40譯作「規規矩矩」。基督徒若能在生活上自力更生,就不用向外人求助,也不用仰人鼻息。這樣就可以光明正直的做人,不用自慚形穢,或曲意阿諛,求人的歡心了。

行事端正,循規蹈矩的人,在這彎曲的世代中,似乎很吃虧。但最終必定嬴得人的信任,又為主作了美好的見證。神給這種人的應許是「自己也沒有什麼缺乏」。投機取巧的人,雖然表面上似乎合算,結果卻難免到處求助,得不到人的尊重。神只幫助殷勤作工的人,不幫助取巧偷懶的人。

問題討論

從4:1 -4看來,保羅要帖撒羅尼迦人「更加勉勵」的是什麼?怎樣用「聖潔尊貴」守住自己的身體?

4:6說:「不要一個人在這事上越分」是指什麼?保羅警告信徒:「這一類的事主必報應」是指什麼事?

帖撒羅尼迦教會,不是一個模範的教會嗎?為什麼保羅還要在「淫行」這一類的罪上嚴厲的告誡他們?對我們有什麼教訓?

彼此相愛(或用愛心助人)跟自力更生有什麼關聯和衝突嗎?

第四段 因盼望所存的忍耐(4:13-5:11)

從本大段的記看來,帖撒羅尼迦信徒之中,有些人因親人去世而極度憂傷。這麼憂傷的原因是恐怕他們的親人在主來時失去被提的機會。顯然他們對於主再來與信徒被提有些錯誤的觀念。另有些人卻對於等候主的再來已經放鬆了儆醒預備的態度。所以使徒在這裏一方面向他們解明主再來與信徒被提的事;一方面安慰鼓勵他們要儆醒謹守,因我們是「白晝之子」,不該像世人那樣在罪中沉醉,倒要用信望愛裝備自己,預備主的再來。

一 主再來與信徒被提(4:13-18)

1 關於已死的信徒(4:13-14)

A 對已死信徒不過份憂傷(4:13)

13「睡了的人」,聖經對基督徒去世稱為「睡了」。在基督還沒受死復活前,也曾稱拉撒路的死為「睡了」(約11:11)。當時有些門徒還不明白主所說的「睡了」是指去世(約11:12-14)。可見這種觀念那時使徒還沒有完全接受。但在主復活以後,初期教會已普遍認識,信徒的死只是睡了。徒7:60稱司提反的死是「睡了」;使徒馬太寫福音書時,稱已死聖徒為「已睡」聖徒(太27:52);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講論復活之道時,也用「睡」代替「死」(林前15:20,51;參林前11:30)。

注意,聖經稱信徒的死是睡,完全不是世俗人那種避諱的講法。聖經絕對不是要把「死」美化,或減低「死」的可怕,而是要強調基督死而復活之救恩的偉大勝利。 已經勝過死亡,已經釋放一生因怕死而作奴僕的人(來2:15),基督已經成了一切信徒復活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所以對基督徒來說,已經沒有真正的死了。「死」只不過肉身睡了,等候更美的復活罷了。

「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這是保羅所慣用的口吻(參羅1:13;11:25;林前10:1 ;12:1 ;林後1:8)。這種口吻表示保羅心中常常願意跟眾信徒一同分享他主所領受的真理或靈歷。基督徒的心靈,該像一口活水泉,常從神有領受,又喜歡分給別人。

「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有人以為保羅禁止信徒為去世的親人憂傷。其實本句的意思並不是禁止信徒憂傷,而是認為信徒不該像沒有指望的人那樣地為去世的親人憂傷。非基督徒的死是沒有指望的死去,死而滅亡;基督徒的,死是有指望的去世,死是等候覆活,像種子種下去是指望生出更美的子粒(約12:24;林前15:42)。所以「有指望」跟「沒有指望」是基督徒跟世人的分別。這指望不但叫我們在平安喜樂的境遇中顯出跟世人的不同,也在遭遇苦難損失時顯出不同;不但在「活」的方面跟世人有分別,也在「死」的方面跟世人有分別。

這裏所說的「指望」,當然就是下文所講論的基督再來與信徒被提,信徒應該堅持這樣美好的盼望。這盼望,使痛苦的死亡,對基督徒來說變成是安息的睡眠;使永遠的離別,變成必定能再會的小別。確信這樣的盼望,才能在這充滿各種悲傷、挫折的世上,作一個堅強而樂觀的人。

B 已死信徒將由主一同帶來(4:14)

14注意本節使徒把主耶穌的「死而復活」跟信徒的死而復活連在一起。又把主耶穌的再來跟已死信徒和 一同降臨連在一起。要是我們信主耶穌雖然死了,卻已經復活了,就應該信那些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必定復活;要是我們信主耶穌會再降臨,就該信已睡的信徒也要由 一同帶來。基督跟教會是聯合一體的。基督怎樣復活升天,教會也要怎樣復活被提。教會的頭(基督)要怎樣榮耀的降臨,基督的身體(教會)也要跟 降臨在榮耀里。

「我們若信……」,這並不表示使徒認為帖撒羅尼迦信徒還不信基督已經死而復活,而是要求他們把他們所信,應用在實際生活上。這「若信……」是一種推理的講法。既然他們信耶穌死而復活了,為什麼還會為已死親人憂傷到像那些沒有盼望的人一樣呢?既然他們信主要再來,為什麼不信主再來時,會把已經在主里睡了的人一同帶來呢?他們應該證明他們的信心是活的信心,是可以應用在生活上的信心。

「一同帶來」,表明已死的信徒先被帶到主那裏去(路16:22)。他們雖然去世,卻是被帶到主那裏與主同在,保羅曾說,那是好得無比的(腓1:23)。基督徒的死,不過換一個世界生活罷了。他們只是先到主那裏,等候主榮耀降臨的日子,跟主里的眾聖徒再相會。 不但今天帶領我們行走人生的路程,將來還要帶我們到榮耀里,在 裏面,沒有永遠的離別,只有永遠的相聚。

2 關於主降臨的情形(4:15-18)

上文既說已死信徒要跟主一同再來,這樣主再來時的情形怎樣?使徒在這幾節中,更具體地描寫主再來時的情景。這些話是研究主再來非常重要的啟示之一。這幾節所記跟太24:29-31的情形略有不同,應當互相補充合併研究,才可以描寫出主再來時比較完整的「構圖」。聖經常分別在各不同的經卷章節中,把神旨意的全面圖描繪出來。我們不要貿然憑一章或片段的經文擅自為聖經構圖,要細心地把全部聖經各不同章節中所描繪的圖樣合併起來,得着神旨意的全貌。這樣才不至斷章取義或自以為矛盾。

A 已死信徒要先復活(4:15-16)

15「我現在照主的話……」,這不是指主在四福音中曾說過的話,或在門徒之中所流傳的話,而是指使徒保羅自己受主的靈所啟示的話。保羅就照主所啟示他的告訴信徒。

使徒保羅對於盼望主的再臨,是十分懇切而確實的。他自己對於主再來、信徒復活被提的指望,是很「活潑的」存在心中,所以當他用這樣的信息安慰別人的時候,也是樣充滿盼望和生命的活力。

「我們這活着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從這「我們」顯見當時的保羅把自己列於「活着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之中,而不是列在那些「與耶穌一同帶來」的人之中。雖然從保羅時代到如今,已經遲了一千九百多年,主還沒有來;但保羅的內心卻隨時準備主要再來,而且在這談之間流露出,他是預算自己仍存留在世的時候主便會再臨。他對帖撒羅尼迦人說:「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着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而他所「照主的話」告訴別人的,正是他自己所確實相信並熱切盼望的。

現今,主的降臨不是比使徒時代更迫近了嗎?我們在生活工作中是否也存着這種觀念──認為主會在我這個人仍存留在世的日子便再臨,並且隨時準備好自己迎見再來的主?

「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這「先」按下文16-17節可知應指次序方面的先後。換言之,那些在基督里已經睡了的人,絕不會因為已經「睡了」而被遺忘。他們倒要先復活,然後活着的信徒才被提。

16本節提到主降臨有四點要注意:

1. 主是親自降臨。英譯the Lord Himself(主自己),意指主本人,不是 的靈,或 的使者,是 自己降臨。

2. 主降臨是「必」然應驗的應許,絕不會失信(啟22:20)。

3.主再降臨是榮耀的降臨。「從天降臨」,不是卑微的或漸漸的出現,而是公開的,神奇的出現,是地上的萬族所共見的(啟1:7)。

4.主再臨時有特殊的聲音。從本節看來有三種聲音,就是:
i. 呼叫的聲音;
ii. 天使長的聲音;
iii. 神的號筒。

參林前15:52「號筒末次吹響」所指「末次」就是這三種聲音的末次,當號筒吹響時,信徒都要復活而被提。

「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復活」,本節解釋了14節所說「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是怎樣帶來,就是先復活,得着榮耀的身體而與主同來。按林前15:51;腓3:21,當主再來時,信徒身體要改變,與本節合起來看,可知是改變而被提,在空中與主相遇。那時有三種信徒得着榮耀的身體:

1. 在主里死了很久已經沒有身體或骨灰的人,
2. 死了不久還有屍體的人,
3. 還活在世上的人。

他們都要得着榮耀的身體。雖然他們原來的身體情形各不相同,但都得榮耀的身體這一點是一樣的。

B 活着的人要與主相遇(4:17)

17細讀本節,可知所謂「以後」不是相隔了一段時間,只不過是次序的先後罷了。因為跟着就說「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里」。既說「一同……」,也就是發生在同一事件中的意思。這先後只是同時所發生事中的先後,時間上的差別很少。

「我們……也必和他們」,這些「我們」和「他們」都是泛指一切已死或還活着的信徒,並沒有分別得勝或失敗的,連上文看更明顯。因為使徒只是總括一切地指所有已死的信徒,並沒有特別指某些得勝的信徒──沒有把信徒分成等級。所以「被提」是一切信徒有分的恩典。按照羅8:23;林;前115:51;腓3:21;約一3:2-3等處經文,可見身體得贖,是基督救贖的一部份。基督所給我們的救恩是包括靈魂體都蒙拯救的救恩;不過靈魂的得救是在今天就着的,而身體的得卻是在主再來時才得着的。所以,要是靈魂是本乎恩借着信得救的,身體豈能憑行為得救?

「在空中與主相遇」,本句要和太24:30-31;25:31-32互相對照補充。保羅在本書所講的是主再來時,由寶座降到空中與信徒相的情形;而馬太所記的是主由空中降到地上招聚萬國的情形。合併起來看,就知道主再來時是先降到空中,提接信徒,在空中還有信徒的審判,和羔羊的婚筵(啟19:7-10),然後才從空中降到地上,審判列國。

C 小結──當彼此勸勉(4:18)

18「這些話」當然就是文文論主再來跟信徒被提的話。信徒應當常用主再來的事互相勸勉,因為這就是教會現今要等待成就的事。本書每章末後幾節都是用主再來的信息作結束。可見本書每章的教訓,都是要勉勵信徒盼望主的再來,因而儆醒預備自己。

問題討論

在4:13-18中試列出主再來時,已死信徒與活着信徒,主降臨與被提……等事之層次。

4:13-18是有關被提最明確的經文,試留意本段所顥示使徒對信徒能否被提有什麼特別條件嗎?

為什麼保羅說「以後我們這活着還存留的人……」,把他自己包括在活着被提之列?DD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