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神學教育的質素性關切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神學教育的質素性關切,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神學教育雖有異於一般教育,但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除了其真理和信仰基礎啟示題材,靈性專注及事奉原則和對象的特別關切外,仍不得異於教育和教育學的基本關切。本文目的乃本乎教育學原則提出一些有關神學教育質素性的必要關切供從事神學教育者參考以作必要的商確,望有拋磚引玉之效,造益教會。      

基本辨識:

     一般人將神學教育與教牧訓練混為一談,早期教會亦以神學院為造就牧師的學校,形如舊約中的先知學校及近代猶太教中的拉比學院。但觀察神學院的發展歷史過程,特別自從宣教運動以來的教牧培訓,我們會不難發現宣教士在設教後自然會發覺人手奇缺而開始訓練同工,初期以示範為模,技能為要,直接培訓傳道技術人才,以助理教會事工之進展。一般是以三五人開始,設立培訓中心(training center),直到教會事工發展略為健全,才設有正規的聖經學校(Bible School),繼後成立聖經學院(Bible College),最後為了應對文化需求及挑戰,轉而設立道學院(Divinity School)最後成立神學院或神學研究院(Theological College, Theological Seminary),整個演變過程都循一般教育學院式的必然發展途徑,以技能為要,唯在最後發展階段之神學研究院一項,倒會有歸元意義性啟示文學及神學性的關切。

     其實字源追塑,Seminary一詞含有「種子及苗圃」之意,乃是中古時期修道院的模式,以學院為神道種之苗圃,盼望造就出來的人能成為日後偉梧大樹,播種四方,為教會及神的國度建立偉業。為此,傳統神學皆以聖經及教父思想為基礎教材為經,羅集各項人文學識之大成,以靈修生活為緯,來成全教牧的全人之教育,目的是在為教會,為神的國度造就不朽導師教牧。所以在真理信仰關切以外,更是重視宗教靈性操練,學術精神,文化職責,誠有百年樹人之氣魄,為教育界中之精華。難怪當時聖品人員一旦學成膺職,無不飽學多才,精英過人,大有完人之范,能為教會、社會、文化之中流砥柱和模範。這當然是神學教育的最高理想。

     以現在的教育制度來看,這種理想似乎是高不可攀。博專雙兼,雖難能可貴,但幾乎沒有可能。為此從事神學研究者常以舍魚以取熊掌之態度,舍博以取專,而專注神學學術性的特點,取其精髓棄其體軀。就是為了這緣故,一般人視神學和神學研究為不切實際的理論,也以神學家為不務教牧的學者。神學家和神學院也無形中成了脫離教會、與教會無關的學者和學術機構;神學家不但成了象牙塔里的幽士、也成了無林獨秀、海中孤島,神學也更成了斷了根,無命派的體系。這些人最後竟成了信仰界的遊子和神教會裡的浪子。故竟然會有神學生、神學教授,不知福音和未曾得救之敗筆。

     其實神學和神學教育乃以神的啟示為基礎題材,而神的啟示乃以聖經文載為具體文本,並以聖經中的基督耶穌為救恩真諦。這一切本就在教會和教會歷史中體現於人類生活和文化中,神的國度亦因此建立在人的歷史中,直到基督再來,萬物歸返真神的日子。

     所以,在這種識辨的架構中我們確定神學和神學教育的基本要素,就是以神在基督耶穌里,借着聖經記載,所給人的特別啟示為經,又以神的聖靈在教會及教會歷史和傳統中的運作見證,思考成果為緯,以神普遍啟示與人文通識為面,並以教會和社會事務需要為主要關切,能真切又實際的造就出一些神所揀選、所設立的人,來帶領和主理教會的事務,讓神的兒女能安心事奉主,能同心同勞,為神的國度效勞,榮神益人。

     為此,很明顯的,神學院雖非牧師學院,但仍絕不能離開為教會造就牧師的宗旨。雖然神學生畢業後未必都作牧師,但都不能沒有教牧的品格和心志。當然神學院雖不是純學術性的研究院,但也仍不能離開學術性的關切,神學生也不能沒有學術研究的能力和治學的才華技巧。為此神學教育亦當然要有治學質素的基本關切。總之神學教育和神學院的教育宗旨絕不能以舍博取專或取博舍專為方針;亦不得以籠統兼得為路線,只能本乎保羅的原則凡事看得合乎中道,專博適宜得體,以博為本,以專為務,先博而後專。凡事規規矩矩,按着次序而行,理論實務並肩,形如道成肉身之基督,為主為仆,為師為友,能在神的家中盡忠到底榮神益人。

     下文乃依據上述要訣,針對神學教育質素的實務關切,作些必須的反省以為自勉。

     從教育評鑑的角度來看,神學教育的評鑑除了從信仰本體性的評估以外仍必須遜位於一般教育評估標準即由成品的質素為評鑑根據。換句話說,神學教育不能因其神學的特殊性不肯受制於運作性和量化性的評鑑。故此,神學教育的主要質素性關切就得以下列各項為出發點,這就是在於其基本質素(Basic Quality);可靠性(Reliability);耐久性(Durability);審美性(Aesthetic);變通及適應性(Flexibility&Adaptability)和維修性(serviceability),六個要點為關注,詳述於次。      

一、 神學教育的基本質素關切:

     神學教育的基本質素乃在於這教育的基本題材內容及這基本內容的應用技能的操使。這也就是說受過神學教育的人除了在人文通識有足夠的教育和主使或操作能力外,還得對神的道和聖經真理以及基本教義的神學知識及應用技能能熟練和運作。當然,每間神學院重點各異,但凡受過神學教育的大都應有起碼的聖經及神學知識,這些知識的廣博和精確肯定了受過的神學教育的基本質素。有了這些基本質素,雖未能被稱為神學家,但最低限度會有神學人的稱謂,會有自發性對信仰真理和神學思考的興趣和追求。談吐間必會有起碼的學者風度和知識,在聖經的講解和注釋,神學的思考和論壇上都能應付自如。這是神學教育的基本衡量。如同汽車,最低限度能作為可靠的交通工具,不會成為車主的重擔和負荷。神學畢業生在教會中,應能承擔教導牧養職責,不應成為教會重擔。      

二、 神學教育的可靠性關切:

     教育成果的可靠性和產品的可靠性相似;這一般是指產品的平均失敗次數率(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也就是人對產品的信任程度。以汽車來說,車主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生命和工作計畫交付這汽車,並相信汽車不會在緊急的關頭敗事,造成麻煩。應用在神學教育上,這就是說教會能不能安心地將教會的事工和事務交給神學所造就出來的教牧,相信他能如船長的掌船行駛,使人安然入港,更可遠渡重洋。

     這當然是指神學教育的應用性,實踐性和教導牧養性的基本關切,這也包括了神學課程中教牧神學的實踐及應用,治會學和教牧關懷神學的理論和實踐。多少的神學畢業生就任時常會顯得手忙腳亂,慌張無主,這樣怎能得着教會的安心信任。

     一般神學教育都有實習時期,有如實習醫生在畢業就業前需在導師下實習,其原因乃以敬業的態度,視醫務為生死關鍵。教牧關注人的靈命生活,何能在教育上草率,沒有完善實習課程,難怪神學教育的可靠性常叫教會提心弔膽。      

三、 神學教育的審美性質素關切:

     審美性(Aesthetics)一詞含意極深,它不單指一物的美觀悅人,更指該物本體的美和善的質素,使它能增加使用者生命時藝術和氣質。換句話說,它是美和善的代表和楷模,不但有美觀、善觀更能叫人尚美向善。從神學的觀點來說,這自然是指教牧的美德品格和靈性生活了。在神學教育上這就是指神學生的品德塑造和靈性塑造(Character formation and Spiritual formation),因為一個好牧師絕不會叫教會變壞,也不會叫壞教會不好,再壞下去。

     品德和人格常被視為相對性的文化和文明質素。但從本體的分析來看仍不會與基本德行(Basic Virtues)有所差異,在任何文化里,聖靈所結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都是一般可嘉許的美德,保羅之提醒腓立比信徒應思考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等德行,又勸勉提摩太作信徒的榜樣,這一切的一切都無非說明了美德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神學教育中之品德塑造,誠如教育中之德育,除精神教育外,也含靈性因素,沒有這些美德怎會不與人爭競。

     美德當然是內在精神,其外在表現即為姿態風範。為此一般傳統高等學院常會設有儀態風範課目,修飾學員言語行為,免得舉止有礙體統。歐洲學院以儀態為必修課程號稱 Finishing Class,一般是畢業前的最後琢磨,有如產品出爐前之最後點綴修飾,以悅人眼目,叫人舒暢。

     當然耶和華不看外貌,保羅也是一位氣貌不揚的人。但神的僕人也未必要故意做作,衣着舉止不合傳統,儀表行為令人反胃。近日常聽教會中長執怨言說:「當今的傳道人,事事都會做,只是不會做人」這些話真要叫辦神學教育者深省,在人格品德,儀表舉止為人的教育上多下功夫。

     前文曾述,審美關切自然包括靈命的塑造,這方面除了以神的話語為基礎外還應能經常平順頌讀聖經,讓神的話在心靈里的默思過程中薰陶人外,亦能藉靈修的生活和對前人靈修著作的領悟感受沉思,效法先賢,有如保羅所說:從前引導你們,傳上帝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當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來13:7),神學教育中靈命塑造一科也以此為根據,是生命性,是超學術性的靈性與神的教會先賢的對峙和冥思(contemplation)並盼望落實這種對神冥思性的操練,來體悟靈里的神秘契約性經驗(Covenantal mystic experience),讓我們在基督教靈性生活傳統的洪流中得着滋潤和衝激,同歸於那位愛我們的主和主的教會。這是靈命塑造的高峰,是神學教育審美關切的標準。      

四、神學教育的變通性(Flexibility)和適應性(Adaptability)關切:

     教育質素的優劣亦常由教育成品的變通性和適應性定案。這就是為什麼社會對一般高校畢業生的尊重過於專業職業學院的畢業生的主要因素。職業學院既以專業為教育前提及目的,也就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人文通識,所造就出來的人才常因失博而死板,難有變通和適應的可能。   

  神學教育早期被視為教育之最,一般需以人文、歷史、哲理、通識為先決學科,再以神學教牧技能為主修專業。早年英制教育,神學士(Bachelor of Divinity)一銜頂得上哲學博士之銜,乃因得於修完文學士後最少再修三年。目前道學碩士亦仿此轍,但因過份注重教牧事奉而造成教育的專業化,因專而失博。

     曾聞某神學院畢業生自逞只專於教導講道,不肯探訪關懷,或只管主日講道,不肯教主日學也不肯做布道差傳工作。聽來真是令人心寒。好的神學教育成品,基於神學教育本質的必然方針,所造就出來的人應當是什麼都能做,在必要時,也什麼都肯作。因神學教育含有內在的變通性和適應性。神的僕人既然是交付了神,都應效法保羅:自己因耶穌,作眾人的僕人(林後4:5)

     在此特別提出早期天主教修道院神學教育的優勢。他們所造就出來的人都能,也都肯,被派定在任何崗位上事奉神。只要教會有需要,有派定,無論任何工作,隨處隨地都可去,也都肯去,更難能可貴的是都能勝任,博專兼備,並靠着神的恩典,做成了各事,還能謙虛的站着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該做的」(路17:10),神學教育成果若有這麼高度的變通性和適應性,必能滿足教育性質素的高度期望。      

五、神學教育的耐久性關切:

     耐久性(Durability),在產品中和可靠性(Reliability)有密切的關係。一般是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神學教育一般只是三年五年,而教牧的事奉竟是一生。神對他僕人的要求是致死忠心。其實沒有一間神學院能擔保其畢業生的一生事奉的持久性。但從神學教育的立場來說,這全在於信仰和信仰生活的造就。神學生對真理的認識和對信仰的體驗,以及對神信實的倚靠,誠然是事奉持久性的衡量和保證。正為了這緣故,傳統神學及神學生都常要學習信心生活的楷模,如先知以利亞之於基立溪旁和暫居於的撒勒法寡婦家中;耶穌之於世上,週遊四方,無家無園甚至沒有枕頭的地方;保羅之於布道途中,日日仰望神的供應和保守。又如使徒們雖身無金銀,卻有主耶穌的名。這種信心的操練才是日後持久事奉的本錢。也才能如同保羅瀟灑激昂的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必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 13)

     教牧的恆久性大略可從其守節、堅忍、耐勞、平順和忠心看出,這一切除神的憐憫和恩典外,大致在其首輪神學教育中的信心操練得着奠定,這是神學教育不可忽略的要環之一。      

六、神學教育成果的維修性關切:

     維修性(serviceability)一項指一般工廠對成品的維修責任感和成品損壞時的維修方便性。以汽車為例,產品一旦有毛病,車廠能及時維修,若是小毛病,車主隨時亦可隨處隨手找人維修,非常方便。名車(Rolls Royce)即有前者維修方便;而日產豐田(Toyota)汽車則有後者方便,二者也都因此聞名天下。

     從神學教育來看,神學院有否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後進深課程,有否關照畢業生在職技能,及提供及時支持等都是神學教育質素評鑑的要點之一。但從實際的運作來看,神學教育的維修性關切乃在於畢業生(成品)的維修方便性。在教育上通稱為學生的受教性(Teachability)和長進性(Advanceability)。

     一般高校畢業生的敗筆乃在於態度高傲,不肯委屈,不肯請教,自以為是,亦難於受教。神勸人不要像那無知的騾馬,必須以嚼環轡頭勒口,不然不能馴服。當人硬着頸項時,最後的結果必是斷頸折項,一事無成。我們的主是柔和謙卑,神的僕人應有受教的心肯為孺子牛,能任重道遠,更能謙卑受教。這種人自然會有同工,蒙人接納,神的教會才能和氣興旺。神學院不可能造就出十全十美的教牧,但他只要畢業生肯請教,能受教,那麼成品的維修方便性必然成了成品質素保證的要素之一了。      

結論:

     筆者蒙召不久即深悟神學和神學教育的重要,在教會中事奉不久即加入神學教育從事神學教育行列,前後近四十年。曾直接參與及觀察評鑑之神學院有四、五十間,近日特為神學教育質素作些應有的反省和思考,除作自我檢討外乃寫下成文盼望能同道共勉,切望華人教會能為神的國度辦好更完美的神學教育,亦對教育質素有更深切的關切,是為至禱。

   2003年六月30日印尼萬隆福音神學院

   跋:

   本文的著作適逢印尼萬隆福音堂設教建堂八十周年大慶,就其所開設之神學院,作些深入的神學教育質素性的思考,以作此神學院日後教育質素關切的導向和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