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教会史话29
教会史话29 耶柔米与奥古斯丁
从第四世纪后半到第五世纪前半,拉丁语系西方教会著名的教父,在安伯若修(Ambrose,339-397)之后,是耶柔米(Jerome,331-420)与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1)。他们两位对于西方教会的神学思想渐臻成熟,扮演重要的角色。奥古斯丁的影响更是深远,直到今日。
耶柔米
耶柔米生于达马太(今日的南斯拉夫)。早年在罗马修习古典文学,后来在罗马受洗。他旅行各地,见闻广博,文学才华洋溢。后来参加修道团体,过禁欲生活。374年立志不再跟随西赛罗(Cicero,古典文学大师),专心跟随主基督,潜心修道,以希腊文与希伯来文精读圣经。
耶柔米在叙利亚的安提阿受按立圣职之后,于380年赴康士坦丁堡,在贵格力主教门下受教。382年赴罗马,成为罗马主教戴玛索(Damasus)的秘书。戴主教要耶柔米编译一本拉丁文圣经,以取代当时流传但不准确的古拉丁文译本。耶柔米遵命,开始根据希腊文新约与《七十士译本》(旧约希腊文译本)新译拉丁文圣经。
戴玛索主教于384年过世,耶柔米原先希望继任罗马主教职位,但是并未获选,并且新任主教并非其友。耶柔米就远赴东方,最后于386年落脚于伯利恒,领导门生在修道院中生活,潜心翻译圣经。当他完成新约翻译后,就著手翻译旧约。在耶柔米当时,所有现存的拉丁文旧约译本,都是根据《七十士译本》来翻译的,并非根据希伯来旧约,所以品质不佳。熟悉希伯来文又住在圣地的耶柔米,认为根据现存的拉丁文译本来修订,是徒劳无功。于是他从希伯来原文翻译旧约。
在405年,耶柔米完成旧约的拉丁文译本。经过23年的光阴,他终于完成西方教会第一本根据原文直译的拉丁文新旧约圣经。虽然在当时遭到不少人的批评反对,但是其内容品质的确高人一等,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世纪最普遍流行的译本,所以被称为武加大译本(Vulgate,“武加大”为拉丁文译音,意思是“普遍通用”)。天主教会的“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于1645年宣告其为天主教的官方译本,具最高权威,任何争议必须诉诸此译本。
耶柔米在西方教会中独树一格,在拉丁教父中,极少人像他这样熟悉希腊文与希伯来文。他是首屈一指的圣经学者,写作许多圣经注释,翻译希腊教父的著作成拉丁文。他卷入不少争议,对敌人毫不留情;在灵命品格来说,他不如安伯若修与屈梭多模。但是,他作为学者与圣经翻译者而言,对西方教会的贡献与影响是长远的。
奥古斯丁在北非
奥古斯丁比耶柔米年轻约20岁,生于北非的他格司特(位于阿尔及利亚)。父亲是异教徒,母亲莫尼佳(Monica)是敬虔的基督徒。奥古斯丁16岁时,离家进修,负笈迦太基研读修辞学。后来父亲过世,他学成之后返乡任教,不久又回到迦太基任教。
在此期间,奥古斯丁染上当时恶习,未婚同居生子。外在的情欲生活,不能削弱其内心寻求人生真理之渴望。如此寻求人生智慧与意义的企求,使得他在373年加入摩尼教。摩尼教流行于当时的北非。摩尼教由摩尼(Mani,216-277)所创,由波斯传入罗马帝国。其教义是“光明与黑暗”善恶二元论,与诺斯底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
奥古斯丁一生对“苦与罪”(邪恶问题)的感受极深,很想在哲学上得到答案。摩尼教认为“邪恶”是实际的存在,强调要用理智解决终极问题,并且取笑基督徒的单纯信心。这对于当时“理性挂帅”的奥古斯丁来说,极具吸引力,使他彻底放弃了早年的基督徒信仰。但是当他加入摩尼教之后,却渐次发现教中领袖浅薄又骄傲。虽然他仍在摩尼教出入,他的思想已经成为怀疑论者。
奥古斯丁在米兰
奥古斯丁于383年来到罗马,教授修辞学。384年到宫廷所在地米兰,出任修辞学教授的公职。就在此时,母亲莫尼佳来到米兰与他同住,目的是想要领他归回自幼以来的基督信仰。莫尼佳为他祷告了多年,盼望他浪子回头。神垂听母亲的恳求,奥古斯丁此时终于离开了摩尼教,虽然他心中仍有疑惑,但仍愿意到教会听道。
奥古斯丁在米兰教会,聆听安伯若修主教的讲道,令他大开眼界。安伯若修的讲道风范与修辞真是一流,其内容道理更是深入浅出。同时在米兰,奥古斯丁也接触到“新伯拉图主义”。新伯拉图主义流行于第三至第六世纪,强调邪恶不是实体的存在,乃是良善的缺乏;这使得奥古斯丁看明摩尼教的根本错误,脱离其迷惑。更重要的,新伯拉图主义主张灵魂的终极目标,在于爱慕企盼与“至善者”结合,归回上帝。这使得奥古斯丁开始明白自己是何等的远离“那照亮一切生在世上之人的真光”。
虽然奥古斯丁在理智上正在经历天翻地覆的革命,但是他仍是追求世上的名誉,财富,婚姻。莫尼佳为他安排了门当户对的婚事,奥古斯丁就将多年的情妇遣送回北非。由于未婚妻尚未达至成婚年龄,奥古斯丁在等待期间,仍然不能胜过情欲,继续罪中生活。然而,他深知自己为情欲所困,就考虑与友人共同退隐,专心读书,思想,追求智慧。
取来念!
在神的带领之下,关键时刻终于来到∶386年夏天,一日在米兰的花园中,他听到小孩在唱歌∶“取来念,取来念”,他就打开保罗所写的《罗马书》,读到∶“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3-14)。根据他后来见证说∶“在刹那间,当我读到最后一句时,信心之光涌流入我心内,所有的黑暗疑云都一扫而空”。
秋季的数月,悔改的奥古斯丁,与儿子亚迪奥岱(Adeodatus)以及一群密友退隐至米兰郊外的庄院,长期深入讨论人生终极问题。冬天来了,奥古斯丁回到米兰,报名参加教会的学道班准备受洗。在387年复活节前夕,安伯若修为奥古斯丁父子施洗归主。受洗之后,奥古斯丁与其母和子,三人准备启程返回北非,终身退隐修道。不久之后,莫尼佳于归程中过世,年56岁。后来在388年,奥古斯丁终于回到北非,不久儿子也离世。
从修士到主教
奥古斯丁在自己家乡开设修道院,按原订计划隐居默想写作。在此期间,他写一些小书,如《驳怀疑论者》,《快乐人生》,《独白》等。然而,当他在391年赴港口城市希坡(Hippo)时,被群众包围要按立他为助理主教,因为主教瓦乐瑞(Valerius)是希腊人,拉丁话不流利,需要他的帮助。另外的原因是不愿他将来被别的城市召请。奥古斯丁流泪接受圣职,395年瓦乐瑞离世,奥古斯丁成为希坡的主教,直到430年离世时。
奥古斯丁的生平,从按立圣职起,有了显著的转变。原先他只是悔改归正的哲学家修道士,现在他是教会的牧者,甚至是教区的主教,每周要解经讲道,牧养群羊,驳斥异端。当他越来越专研圣经,熟悉真道信仰,就越来越脱去新伯拉图主义的哲学色彩。他在圣经上打好了根基,使他能靠主恩典,面对北非教会中的争议与外来异端,著书立说中流砥柱,为真道打完那美好的仗。
《忏悔感恩录》
奥古斯丁在397至400年间写下自己的心路历程,目的在于忏悔己罪与感谢主恩,书名《忏悔感恩录》(Confessions,一般简称《忏悔录》)。此名著不只是他个人的悔改经历,其实更是“神与人之间”关系的普世写照。此书是奥古斯丁的第一本钜著,总结过去瞻望将来,为其所有后来的著作奠基铺路。所以,此书是认识奥古斯丁生平与思想的关键。
《忏悔感恩录》卷首说到∶人被造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神与爱神,所以我们的心“没有安息”直到在他里面得到“真正的安息”。人犯罪远离神,堕落在错误导向的爱中。如此的弯曲悖逆,深藏在人内心里,甚至人自己都意识不到。所以,要校正此堕落的心,是人自己无能为力的,甚至连选择悔改的心愿,也是全然丧失。所以,唯有神的主权恩典与慈爱,奇妙的运作在罪人之心(超乎人所能意识与理解的),才能改变悖逆之心,将人心夺回使之都顺服基督,重新归正爱神,唯有如此,人心才能真正得到永远的平安。
这是《忏悔感恩录》全书的中心主题,是根据他仔细研读圣经中保罗书信而得的结论。与其说此书是奥古斯丁的反省自传,不如说是他藉著细述个人经历,传讲圣经真理。书中经常以旧约《诗篇》的长篇形式,述说对神恩的颂赞∶漂泊不安的心灵,终于在上帝里面得到真正归宿。
结论∶
奥古斯丁于32岁悔改信主,33岁受洗,37岁受圣职,41岁按立为主教,43至46岁间写下《忏悔感恩录》传世不朽的名著。这是他人生下半场的开始。他在希坡主教职位上任重道远,在面对“多纳派之争”与“伯拉纠派之争”,驳斥摩尼教,写作《三位一体论文集》等各方面,都忠于圣经持守真道。
奥古斯丁的中心信念,正如《忏悔感恩录》所表明的∶“人的罪与神的恩”,使得他一生都是“唯独神的恩典,只为神的荣耀”。16世纪的改教家路德与加尔文,都是归回奥古斯丁所持守的救恩真理;今日我们这些“宗教改革”的子孙焉能数典忘祖呢?
教会史话系列,佳美整理自《举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ww.oc.org/web/